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2020-10-26农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护理模式预见性应用分析

农艳

【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将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院急诊科抢救120患者例予以平均分组,分别为预见组和常规组各60例,对比两组的救治效果。结果:预见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时间较短,其抢救成功率和抢救有效人数较多,抢救失败率和病死率远低于常规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见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组,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预见 性抢救护理模式效果较好,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且护理满意度较高,有效改善预后效果,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模式;急诊科抢救;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05-0161-01

急诊科室中接受日常工作护理中,经常遇见抢救病人,此类患者具有死亡风险高、抢救时间急迫等特点。急救护理作为抢救患者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抢救工作始终,影响着患者救治的成败。传统的护理抢救行为往往是被动地执行医嘱,缺乏主动性和预见性。而随着医疗环境和要求的变化,急救护理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实施个体化的抢救措施,同时也要求护士具有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也就是具备预见性思维[1]。随着医疗技术和环境的不断进步,急诊抢救护理需要以实际病情为出发点进行预见性抢救护理,要去护理人员在抢救技术上不断创新和提高。本文在护理方面进行预见性和常规性护理进行抢救护理对比分析,其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基线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院急诊科抢救120患者例予以平均分组,分别为预见组和常规组各60例,疾病类型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主。预见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26例、36例,年龄在35-60岁,患者年龄平均在47.5岁;常规组患者男性和女性30例、30例,年龄38-65,患者年龄平均在50岁。对两组数据进行计算分析,无明显差异,研究内容和入选内容患者均自愿参与和符合临床要求。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如:发作前有无诱发因素、疼痛性质、心电图改变、血压、脉搏、心率变化等。

预见组患者给予预见性急救护理,制定常见重大疾病的抢救流程通过对此类抢救流程的优化和细分能够更好避免新护士在抢救过程中由于经验不足而导致手足无措提高效率:

首先:急诊科护理人员按评估病情、护理救治、配合诊断及病人救治流程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基本病情评估严重程度,纳入血压、脉搏、体温及呼吸频率等指标实时监测患者生命特征,听取记录患者及其家属的主诉需求及代述需求,通过持续低流量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开放气道、人工起搏及安放监护设备等方法处理急危重症病情,并且侧重于心理疏导及时干预患者及其家属所产生的情绪波动问题避免出现负性情绪影响抢救效果[2];其次:告知预见性应对急救措施可能带来不良反应,急救过程以患者生存为原则,因此急救设备和药品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所以在抢救成功后可能会出现,预见性的准备应对措施,可以增加急救成功率、提高患者急救后的预后效果。再次:预见性急诊护理对患者及其家属作心理沟通,因为急诊护理在抢救过程中对于家属是一件难以接受的状态,心理情绪会直接影响急救的效率。通过预见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目的,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满意度。

1.3观察指标:

1.3.1效果分析,参照两组患者脱离生命危险时间的抢救成功率,和有效人数、如意识清醒病情稳定性。观察不良预后则为抢救有效抢救后留下严重并发症、预后不良则为抢救无效。

1.3.2通过问卷调查对两组抢救患者进行记录评分,或者是通过满意度度调查,抽取方式进行统计,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方法采取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抢救时间比较预见组患者抢救过程用时(16.2 土 10.2)min,常规组患者抢救过程用时(30.5士8.7)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抢救效果后 预见组患者抢救成功和抢救有效人数较多。抢救失败率和死亡率远低于常规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见组60例,抢救成功46例,抢救有效12例,抢救失败2例,死亡率为3.3% ;常规组60例,抢救成功37例,抢救有效14例,抢救失败9例,死亡率为15%。

2.3比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如下:预见组60例,非常满意45例,比较满意14例,不满意1例,满意98.3% ;常规组60例,非常满意40例,比较满意11例,不满意9例,满意85% 。

3 结论

急诊科中实施预见性护理是临床超前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确定护理重点,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疼痛和提高护理质量。从而实现由被动救治向主动抢救的转变。急诊抢救的患者死亡危险性高,抢救关键取决于时间,而急救护理则是抢救工作的关键因素,它贯穿于患者抢救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抢救的成功与失败[3]。

制定预见性护理模式,首先要明确预见性护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在现代急救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类急救器械、药品层出不穷。无论新、老护理人员,要对急救技术完全精通,并在急救过程中熟练运用,都是一项重要考验。急救过程,争分夺秒,留给护理人员的操作时间十分短暂,越快进行,患者的生存几率就越高[4]。

本次研究发现,急诊抢救应用预见性护理模式效果显著,能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有效的时间完成了高效的任务,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菩菩.预见性抻理模式在急诊抢救中的作用分析.当代临床医刊[J]2017(30)63555- 63556

[2] 刘实,资艳,预见性护理模式在急诊科抢救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730,2013(22)24

[3] 昊姝玲.预见性护理思维在急诊抢救患者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4):104- 105.

[4] 黄先秀.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3(10)10,257-258

猜你喜欢

护理模式预见性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接种新冠疫苗中的应用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生殖中心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人性化护理模式在眼科门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探讨
循证护理与单纯全程陪产护理模式在产科分娩中的效果观察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