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边缘化到大众化:从网络文学评论看其发展

2020-10-24杨雨玄

文艺评论 2020年2期
关键词: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杨雨玄

自1998 年第一本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问世后,网络文学便以不可阻挡的势态发展,直到今天,已俨然成为中国一个全民化的文化现象。据阅文集团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至2018 年6 月,阅文平台上有730 万位作家,作品总数达到1070 万部,其中包括来自自有平台的1020 万部原创文学作品、来自第三方在线平台的34 万部作品以及17 万部电子书,平均月活跃用户数2.1 亿。无论这个数据是否掺了水分,网络文学如今的受众之多都是不能否认的,中国网络文学甚至和日本的动漫、韩国的电视剧和美国的大片一起被称为“世界四大文化奇观”。

同时与之相关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学术界对它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本文中,笔者以CNKI期刊网数据平台为依托,通过搜索“关键词”的方法检索与网络文学有关的文章,再经笔者人工对比整理出相关数据。根据这些数据,本文将从网络文学相关论文数量变化、关注研究热点变化以及作为转折点的2018 年三个方面来阐述网络文学发展历程中的文化变迁。

一、从网络文学相关文章数量变化看网络文学的发展变化

下面是近二十年来和网络文学有关的论文数量变化和其刊登在核心期刊上的数量变化表。

近二十年来有关网络文学的论文数量变化

从表中可以看出文章数量整体是呈比较稳定的增长趋势的,但有几个时间点却明显不一样,分别是1999 年,2000 年,2009 年,2013年和2016 年。这几个时间点都明显地不同于整体变化的趋势,这也侧面说明了,在这几个时间点网络文学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从而导致了这样的变化与不同。

一是1999 年。相比于1998 年只有3 篇文章的凄惨状况,1999 年整整有34 篇文章与网络文学相关,增长速度可以说是惊人。其实这个数量的变化反映的不只是1999 年发生的大事件,同样也是反映了1998 年发生的大事件,因为前一年发生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或者是人们对它的评论往往会更好地体现在下一年。1998 年是网络文学诞生的一年,第一本网络小说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问世,在这之后更多的网络小说也开始出现。但由于网络用户不多的原因,网络小说的受众只是一小部分,再加上这是一种人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全新的东西,人们对它的态度更多的是试探和好奇。这位署名“痞子蔡”的作者的部分文字相对于目前的网络外社会而言,不免还是“痞”得厉害了些。①所以整个1998 年的相关文章都很少。

而到了1999 年的时候,虽然大多数文章还是刊登在大众读物上,但数量的增长却是实打实的。这主要是因为人们经过一年的观望对于网络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不管是学者,媒体还是其他一些对此感兴趣的人,都愿意去对此进行探索式的研究。这份探索在两个方面有很好的体现:一是吴过的出现,吴过在1999 年和一些网络作家进行了访谈,并将访谈内容发表,让大众能够获得一线的资料,因此他当时甚至被称为“网络文学评论的先行者”②。二是网易举办的“中国网络文学奖评选活动”。作为当时“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网站”,网易给网络文学颁奖一事可以说是引起了社会相当大的关注,相关讨论大量出现,因而相关文章也变得更多,数量达到了当时文章总数的六分之一。

在这些事件的共同影响下,1999 年的文章总数得以大幅度增加,但这也只能证明部分群体已经认识到网络文学的发展空间并且开始关注网络文学,不能代表社会全体。

二是2000 年。2000 年的相关论文一共有98 篇,比1999 年多了64 篇,增长率达到了118%,其中来自核心期刊的有25 篇,占比高达26%。2000 年被认为是网络文学爆发期的开端,这时的网络文学已经比较成熟,出现了有名的“网络文学三驾马车”,同时“中文在线”和“龙的天空”也于2000 年成立,其中“龙的天空”逐渐发展为最大的原创小说评论网。同年,在经过非文学网站网易给网络文学颁奖一事后,文学网站“榕树下”设立“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奖”,并邀请传统文学作家做评委。同时2000年也是学院派开始关注网络文学的一年,网络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传统学院派的研究领域,③自2000 年后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值(和该年论文总数做对比)。

因而在网络文学发展日益成熟的前提下,相关大事件的发生使得2000 年的相关文章数量增多。在这所谓的爆发期后,2001 年、2002 年的文章数量也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三是2009 年。2009 年的数量增长是惊人的,增长率达到了34%,这个数值在2000 年之后是非常突出的,2009 年的文章数量甚至大于2010 年的总数。但这并不是只是说2009 年网络文学发生了什么大事,更多的应该和2008 年有关。2008 年正好是网络文学发展的第十周年,无论是媒体还是学者,都对网络文学做了一个追踪溯源,相关的思考更多,文章也就更多。

同时2008 年确实发生了一件对于网络文学发展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付费模式的引入。付费模式的引入可以说是网络文学成熟的一个标志,正是付费机制让网络文学得以长久地发展。付费模式使得网络文学逐渐商品化,这一模式保证了编辑和网络作家的收入,更是支撑网站发展的根本。曾经盛极一时的文学网站“榕树下”正是因为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又融资失败,没有得到很好的资本介入才会逐渐没落。就连“榕树下”的创始人也坦言:“如果当时处于现在这样一个平顺的互联网发展时代,榕树下很容易被融资介入,能很快资本化、市场化迎来商机。但是当时所有路都绝了。”④但毫无疑问的是,起点找到了适合当时网络文学发展的道路。起点的VIP 制度使得网络文学作家不需要依赖实体书出版就能直接实现盈利,而网站也可以因此获得额外的利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网站的负担,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盗版实体书的出版,在当时是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网络文学更好发展。

同时2008 年也是盛大文学正式成立的一年,盛大文学的成立可以说是标志着中国网络文学商业化运作的全面升级,此后盛大文学先后收购了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和潇湘书院等网站,这意味着中国网络文学开始走上了集团发展的轨道。值得一提的还有,2009 年起点率先推出粉丝制度和大神制度,⑤这使得网络文学粉丝经济初步形成。

在经历十年的发展之后,无论是网络文学本身还是网站,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网络文学进入大众视野并且在娱乐方式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文章的增长也变得更快。

四是2013 年。整个2013 年的整体数量减少并不算太多,但它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论文占比却远大于前后几年,十分突出。整体来看2011 年到2013 年间网络文学好像并没有什么爆炸性的大事件发生,但这两年网络文学确实以相对较快的速度发展着。2011 年3 月,QQ阅读等移动阅读客户端上线,人们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随身阅读,网络文学这时候才算是真正走入了大众视野。就像玄幻作家大雪崩说的那样,“从无线阅读也就是手机阅读开始,网络作家的收入开始暴增”⑥。手机阅读的便捷性直接致使网络文学的用户量增多,关注度飞涨,同时也带来了网络作家的收入暴增。这也导致进入这个行业的青年写手越来越多,市场得以快速发展。

同时2011 年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提出“泛娱乐”的概念,给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网络文学虽然在此之前就有改编成影视剧的例子,却也只是少数,但在2011 年之后,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呈现一种井喷式的增长。盛大文学作为当时我国最大的网络文学生产基地,2011 年共出售版权作品651 部。仅2012 年1 至9 月份,盛大文学旗下七家文学网站包括晋江文学城在内,就出售包括《一代军师》《我的侦察排,我的兄弟》等75 部小说的影视版权。同时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网络小说用户调研数据显示,网络小说用户中有79.2%的人愿意观看由网络小说改编的电影和电视剧。⑦2014 年时,“泛娱乐”一词被文化部、广电等中央部委的行业报告收录,等到2015 年,“泛娱乐”被业界公认为是“互联网发展八大趋势之一”。2017 年时,ChinaJoy联合新华社瞭望智库发布《2017 泛娱乐报告》,《报告》认为,泛娱乐已成为文化领域最受关注的商业模式。网络文学整体呈一种不急不缓的发展状况,同时网络文学界并无太多颠覆性的事件发生,由此整体文章数量变化不大。

但在严肃文学圈,网络文学开始逐渐被接纳。一是“茅奖”于2011 年开始接纳网络文学作品参与评选,虽然前两届的情况都十分惨淡,但这至少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开始握手言和。另一个更重要的是中国作协从2012 年到2017 年间共吸纳网络作家165 人,约占新发展会员的7%。同时在2010年时曾表示今后中国作协会将吸纳网络作家转为一种常态机制。⑧这些情况的发生无疑是给了传统文学作家圈一个巨大的“惊喜”,学术界纷纷开始探讨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关于网络文学是否存在文学内涵与阅读意义等问题也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在这一情况下,核心期刊对这类文章的接受度也随之变高,愿意去发表一些关于网络文学研究的文章。

因而在2013 年网络文学的发展虽然没有什么飞跃式的进步,但是在学术界和传统文学圈,网络文学确实引发了较大的讨论,与此同时也使得一些核心期刊更愿意去接纳与此相关的文章。

五是2016 年。就数据上来看,2016 年的数据比前后两年的数据都要少,确实令人诧异,和2013 年的数据一样,2016 年的数据反映的也不只是2016 年的情况,同时也是前一年的总结。与其说2016 年是网络文学研究评论减少,不如说是网络文学的发展趋缓,而究其原因是网络文学的发展开始受到约束。

2014 年4 月至11 月,国家开展净网专项行动,关闭了一批涉黄文学网站。同年12 月18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布了《关于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将网络文学的健康有序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和文化战略。随后的十八大上,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对网络文学这一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力军表达了高度关切。同时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于2015 年12 月成立,上海、江苏等地也相继成立网络作家协会。这些机构或条例无疑都是有利于网络文学的规范发展的,但同时在短时间内也打击了网络文学发展的生命力。网络文学本来是肆意生长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作者情感的宣泄,作者可以不负责任,可以不管社会影响和读者情绪。

在这种情况下难免会产生很多含有暴力色情因素或是三观不正的作品,而条条框框的设立必定会使很大一部分这样的作品消失,同时也会让一些作家写起字来畏手畏脚放不开,就会在一段时间内导致部分作家作品的减少,而“避风头”也会连带着使相关的评论文章减少。

二、从研究热点的变化看网络文学发展变化

下表是1998 年来网络文学评论部分研究热点的文章数量变化。表中所提到的研究热点都是近年来关注比较多的几个方面,并不包括所有的研究方向。

近二十年来网络文学相关评论研究热点文章数量变化

注:本数据由笔者个人查询整理,存在一定范围内的误差。其中“文学批评”指的是网络文学批评体系等方面问题的集合,“与传统文学”指的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区别等问题。此数据查询统计截止于2019 年1 月5 号。

从表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研究者对于部分话题关注度的变化,其变化及原因分析如下。

(一)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

从表中很容易看出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各种问题一直是研究者研究的热点,从2000 年开始,相关文章数量就以相对稳定的速度增长,在2002 年时达到第一个小高潮,在2011 年、2012 年左右达到了第二个小高峰,之后增长趋于平缓,2016 年时再次暴增,之后数值一直比较大。

网络文学才开始发展的前两年,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关注它的人只是少数,并且大多关注的话题都是当时关于网文的时事热点。而2000 年的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无人问津的草创期,⑨2000 年学院派也开始关注网络文学,这时才出现了一些相对深入研究的文章。对于初次接触这种形式文学的学院派来说,网络能为文学带来什么及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间的关系成为了他们最关注的话题。关于第一个话题,吴过在1999 年就曾说过“从现象上看,网络给文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网络给文学带来的是一次新的契机、新的希望”⑩。由于网络文学具有极大的自由性和开放性,几乎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尽管网络文学的发展还不成熟,但它的出现使被逐渐冷漠淡忘的传统意义上的文学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不过也正是因为传统文学逐渐被淡忘的趋势,让一部分人认为网络文学产生于文学的溃败。这种观点大多是因为网络文学的自娱性和创作主体的业余。“在这里,传统作家的名字被淹没了,互联网上流传的是一些古怪的名字:痞子蔡,安妮宝贝,宁财神……”“随着互联网和网络文学的崛起,传统的文学理念正在发生溃散”⑪。“曾经以为网络文学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荣和梦想,看来这注定只是一个被验证了的虚妄。体会到这些悲哀,你就不能不感慨:网络,能带给文学什么呢?”⑫这有一部分也是因为网络文学类似快餐的生产和阅读机制,让部分评论家和传统作家不能接受。

而第二个话题直到现在也是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即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究竟是对立还是并存,两者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是否有高低之分等,这些问题一直到现在争议也很大。社会各界的态度大多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类,即觉得网络文学根本不登大雅之堂和二者都是文学表达形式没有太大区别两种立场。文学评论家白烨认为,网络文学是芜杂的文学,与传统文学不同,不在同一个水平上。⑬一部分评论家和学者都认为网络文学甚至连“文学”二字都称不上,只能算作“网路写作”而已,而网络作家也不是作家,只是“写手”。但传统文学作家和评论家中也不乏支持网络文学的人,莫言就曾在《作家畅谈网络文学》中说过:“所谓网上文学跟网下的文学其实也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如果硬要找出一些区别,那就是:网上的文学比网下的文学更加随意、更加大胆,换言之,就是可以更加胡说八道。”⑭更多的是相信网络文学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言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学能够迸发出他那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拥有一个较为美好的未来”⑮。

2002 年时的增长可以说是惊人的,达到了一个短时间内无法企及的高峰。2002 年“起点中文网”在“中国玄幻文学协会(CMFU)”的基础上成立,某种意义上标志着网络文学进入了大众化的时代,似乎给文学界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传统文学圈对此却不太看好,在“榕树下”第二届网络原创文学评奖期间,担任评委的传统作家王安忆就认为部分网络写手和网络文学爱好者“不是真正的文学青年”⑯。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讨论自然少不了。

由于学院派的关注和网络文学自身的特点,关于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讨论一直很多,到2011 年和2012 年时达到了第二个小高潮。其实这个变化的原因在前文中已经提到过一部分,“茅奖”和中国作协对网络文学的接纳相当于是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提出的和解,这也是变相地在宣告,网络文学并非只是人们所说的快餐文学,而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文学作品。这种参评,不仅是对网络文学“文学”身份的接纳、认可和肯定,体现了对当下多元文学格局的一种注解,保证了一个国家级文学大奖面对整个文坛遴选的公正和公平。⑰但同时网络文学落选恰好也证明了网络文学还是缺少一些文学的品质,而这个事件正好给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一个相互交流借鉴的机会,两者终于不再相互观望,泾渭分明。这次新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较量和交流无疑吸引了学者和评论家们的关注,相关评论和观点层出不穷,一时间相关文章数量大幅增加。

再下一个时间点是2016 年和2017 年。2014 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成立,从监管的层面上将网络文学放到了与传统文学相对平等的位置上。而在这一时期不仅是网络文学逐渐被传统文学认可,大部分纯文学作家也完成了“换笔”,一些传统文学作家已经能接受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在网络上了。网络文学似乎终于不再“无名无分”,由此一来,评论家和媒体对于这一话题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

无论是评论界还是学术界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各种关系一直都十分关注,一开始是将网络文学放到了传统文学的对立面,无论是质疑还是支持,网络文学全新的运作模式无疑都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后来大家开始正视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试图将网络文学规范化,使得网络变成传播优秀文学的媒介,因而在传统纯文学这一主流文化的影响下,这一话题的关注度一直很高。

(二)网络文学批评

从表中也可以看出,除了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关系以外,网络文学批评也一直是评论家所关注的话题之一,虽然一开始数量很少,直到2005 年才突破两位数,但不能否认的是,评论家们从来没有忽略过它。网络文学评论的随机性让评论家从网络文学诞生开始,就对网络文学的评论体系表示了担忧,同时网络作品评论的质量也让人无法通过评论区鉴定一本网络小说的质量,因而如何评价网络文学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

到了2007 年左右,学者们渐渐意识到传统的批评模式早已不适用于网络文学。网络小说一般篇幅很长,而传统的评论家在阅读有限的基础上去评论难免信心不足,这样的解读也缺少说服力,若强硬地套用传统的文论批评模式,则会导致一些网络批评的聚焦失准。⑱等到了2010 年,如何协调传统评论家和网络文学之间的关系,显然变得更加迫切了起来。因此批评家们提出要为网络文学建一套自己的批评体系,在大众传媒的时代,构建一套与其相适应的全新的文学批评模式和话语体系显然十分有必要。对此有学者提出过设想:这个体系至少应当包括:形成价值导向和创作导向,回答网络文学与人民、与时代、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按照艺术规律、美学原则、读者人气来鉴赏和评价网络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形式、审美风格,回答网络文学怎样实现认识、教育、审美、娱乐功能的途径;分析网络文学不同类型、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文本的异同,回答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多种手法在网络文学中的表现,从中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⑲

但对于这种类型的观点,欧阳友权曾一针见血指出它的难实现性。他认为传统评论家在面对网络文学时,往往会有两种情况:一是自踞心态,二是语境隔膜;前者出于某种自矜式批评立场,后者则肇始于数字传媒的知识贫困和文化壁垒。⑳

到了2016 年的时候,相关文章数量突然快速增长,网络文学批评渐渐变成了一个明面上的热议话题。2015 年12 月23 号,由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南方文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以“批评的初心”为主题的首发沙龙在北京大学举行,一部分评论家和作家出席此沙龙。在此次沙龙上,嘉宾们首先介绍并感激了一部分批评家,尤其着重介绍了邵燕君先生,然后纷纷发言阐述了自己对于批评的理解,最后强调了一下网络文学批评的重要性。这次沙龙的举行在学术界引起了较大的关注,评论家和学者们纷纷开始讨论建立网络文学评论体系的可行性。而于2016 年底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理论学会网络文学研究会、湖南省文联联合主办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全国学术研讨会的举行则将这一话题的讨论推到了高点。如何构建网络文学评价体系、构建一个怎样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一时之间成为了研究者们讨论的热点。

(三)文学网站

对于网络文学网站的关注从2001 年开始便有,2002 年时相对较多,但一直到2009 年才真正达到一个小高潮。

我国早在1995 年就有了第一个文学网站,等到2001 年的时候,中国大陆差不多有三百个文学网站。欧阳友权先生曾就此做过统计,通过网站搜索软件可以得知:2001 年全球有中文文学网站3720 个,中国大陆有以“文学”命名的综合性文学网站约300 个,以“网络文学”命名的文学网站241 个。㉑其中以“榕树下”的影响最大,但那时人们的视线更多地放在了网络文学本身上,对于网络文学网站的关注少之又少。等到了2002 年起点的成立才更多地吸引了一部分人的眼光,当时起点的异军突起和一批网络文学网站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这时关于网络文学网站的话题才多了起来,不过整体文章数量却依然很少。

这样的情况在2009 年才得以改善。前文也有提到过,2008 年是盛大文学正式成立的一年。同年,起点中文网在福布斯中国名人盛典上荣获“新锐媒体”殊荣,盛大文学被中国出版研究所评为“2008 中国版权产业最具影响力”奖。在这样的情况下,在2008 年4 月份召开的上海文艺工作会议上,起点中文网创业成就激起热烈反响,人们终于认识到文学网站已然成为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组成部分。而经过不断收购整合的文学网站,早已变得规范有序,网络文学的高速发展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文学网站的运转模式”“文学网站的未来发展”“盛大文学缘何成功”等一下子成了热议的话题。同时网站的粉丝制度,大神制度和打赏功能㉒等新的元素的引入让其他的文学类网站看到了网站发展的新方向,一时间网络文学网站也成为了讨论的热点。

随着之后阿里文学的成立,腾讯文学并购盛大文学并成立阅文集团等一系列事情的发生,研究者们逐渐把一些目光放到了网络文学网站的相关研究上。

(四)影视改编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2009 年之前学者们对于网络小说影视改编的关注都十分地少,直到2010 年之后才慢慢多起来。但这并不意味着2009 年以前并没有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的案例,早在2006 年,就有以辛夷坞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原来你还在这里》上映,之后几年也有一些网改剧出现,但都只是个例,并不集中。一直到了2009 年,随着文学网站的集团化发展,版权的出售变得更加便利后,影视改编才变得多了起来。特别是2011 年,而关于2001年为何增长的原因也在前文提到过,站在网络文学产业化前端的人显然已经看到了网络文学作为IP 存在的价值,致力于打造以网络小说知识产权为核心的IP 运营模式。

同时值得一提的是相关文章数量在2015年的大幅度增长。2015 年在网络文学出版界确实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阅文集团的成立。吴文辉被“赶出”盛大再收购盛大的这次“反向收购”被媒体戏称为“王子复仇记”,同时这次整合也被视为网络文学市场的大洗牌。阅文旗下的众多网站使得阅文成为国内最大的IP 源头之一,资源非常丰富,它通过分类授权和全版权开发的模式布局泛娱乐,打造IP 战略。整个2015 年网络小说改编剧的数量达到了一个新高,同时网络小说改编剧的收视也达到了一个惊人的高度,由此引发了大批评论者对此的讨论。

同时网络小说的类型化发展也促进了影视改编的进一步发展。从前的传统小说大多是现实主义题材的,内容大多脱不开几个主题,而相比之下网络小说的类型就更加多样化。无论是玄幻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小说、悬疑小说还是其他类型的小说,总会有观众喜欢的类型,而且网络小说往往想象力更丰富,特别是玄幻仙侠一类,表现力非常强。不仅仅是2015年,玄幻仙侠类的小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市场的热点,国内最大的一个网络文学原创网站“起点”也是以玄幻为主。类型化小说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网络文学成熟发展的一大表现,也是网络文学影视化的一大助力。

网络文学影视化的研究热度在于其本身的经济价值,网络文学作为IP 改编的核心和上游,其所蕴涵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使得其备受追捧,受众多了,开发者也就多了。而当这成为一个现象级的发展模式时,难免会引发人们的关注与研究,而IP 改编经久不下的热度也使得网络文学影视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五)版权保护

从表中可以看出,研究者们对网络文学版权的关注差不多也是从2009 年开始的,并在2011 年时得到了一定量的增加,在2016 年时呈现一种井喷式的增长。在2009 年之前研究者确实对于网络文学版权的保护没有重视,直到2008 年全国首例网络文学侵权案“云霄阁”侵权案发生,起点中文网作为原创网站配合权益部门,对涉案网站负责人予以追究惩戒,自此起点中文网的十年反盗版之路正式拉开帷幕,也因此研究者开始关注网络文学的版权问题。

网络文学极大的开放性使得盗版和抄袭情况很容易出现,版权保护方面却一直得不到重视,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IP 改编的持续火热带动了人们对于网络小说版权的重视。网络小说作为上游产品,其版权的转移是改编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文学网站依托粉丝制度,在作品有了一定的粉丝基础后,拉长IP 的横向产业链。以IP 为核心对作品开展下游多元化版权营销:影视改编、游戏改编、动漫改编及其周边衍生产品等,实现多个领域和平台的共赢,最大程度地发挥版权的价值。在这样的情况下,版权保护就变得十分地重要了,因为此时的小说所包含的价值已经不仅仅是一本小说的价值了。

像之前火热的改编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和《锦绣未央》,其实在小说还在连载时作者就已经被爆出抄袭,但当时的结果却都是不了了之,直到改编剧火热过后争端才变大。因为抄袭的现象在网文圈子里可以说是太常见了,在不涉及到较大利益冲突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对此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抄袭小说被搬上荧幕并且大热的话,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抄袭剧的火热会引起原创作者和原著粉丝的极度愤怒,因为此时这部小说所蕴涵的商业价值已经不再是“小打小闹”了。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网络文学的版权保护机制就显得十分地重要了。

在2014—2016 年间,网络文学IP 改编剧迎来爆发期,游戏改编也大热,各大开发商间版权争抢十分严重。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网站对版权的管理和保护就显得十分的迫切了,相应的保护机制急需建立,研究者们纷纷就此提出看法和意见。由此,不管是网站负责人还是研究者,对于版权的关注,和IP 热的发展都是分不开的。

到了2015 年,为了打击网络文学盗版盛行的现象,国家版权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管理的通知》,㉓表明了国家对此的重视,将对网络文学版权管理的问题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网络文学侵权申诉过程也被要求更加规范,这让制度建立者和研究者们不得不严肃去对待这个问题。因而到了2016 年关于版权保护的文章可以说是一夜之间暴增,关于版权保护的必要性、可行性等文章层出不穷。

三、2018 年的网络文学

单独把2018 年提出来的原因是2018 年作为网络文学发展的第20 个年头,也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18 年是网络文学动态积累的一个关键点。2018 年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本来2008 年作为网络文学发展的第20 个年头,相关文章的数量应当像2008 年一样增幅较大,然而事实却相反。实际上,不仅仅是文章数量,2018 年在很多方面的数据都要小于2017 年甚至是小于2016 年,可以说,是网络文学整体发展的趋缓致使相关文章数量的大幅度减少,网络文学的发展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首先是用户的分流。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18 年6 月底,网络文学用户规模为4.06 亿人,远低于网络视频(6.1 亿)、网络音乐(5.55 亿)、网络游戏(4.86 亿)。“更可怕的差距在于日活跃用户,差距大概在10 倍左右。”王小书说。同时财报显示,截至6 月底,阅文集团的平均月付费用户为1070 万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80 万人,付费率则由去年6 月底的6%下降到今年同期的5%,尽管这一时期阅文集团每名付费用户平均每月收入为24.4 元。这是用户数量的变化,对此王小书曾坦言,付费模式把90%的用户拦在了门外,让网络文学失去了过亿日活的历史机遇。㉔在业绩方面,就各领域领头企业来看,爱奇艺2018 年三季度收入69 亿元;腾讯音乐三季度营收50 亿元,腾讯游戏三季度收入高达258 亿元,而阅文集团上半年收入只有22.83 亿元。这样的差距无法不让人惊叹,而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除了娱乐方式本身的日益丰富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日益畸形的付费制度。

随着网络文学网站的成熟,付费制度也变得更加复杂。千字多少钱,会员购买章节打折等制度的重复存在使得读者看完一本入V 小说㉕的成本越来越高,看完一本长篇小说的费用甚至高达几百元(不包含额外打赏),高额的费用难免使用户流失。面对这样的状况,连尚免费读书等免费阅读APP 上线,而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在Analysys 易观发布的2018年9 月APP TOP1000 排行榜以及月活增幅榜中,月活跃用户超过千万,增幅位列月活超千万增幅榜首位。随后Questmobile 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2018 年Q3 周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增速Top20 APP 中,连尚免费读书作为新生APP 排名第三,仅次于淘集集与子弹短信。

其实前文笔者有提到过,付费模式的引进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大进步,那为何现在又说是付费阅读阻碍了网络文学的进一步发展呢?其实这用一句话就可以很好地解释: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0 世纪末的网络文学才刚刚开始发展,没有资金支持,不能盈利的发展模式致使文学网站和作家都很难继续生存下去。而现在的网络文学发展早已不是当初的稚嫩单一,背后资金支持强大,靠卖章节所获得的利润只能说是其商业价值的冰山一角,但这一模式却把很大一部分读者拦在了门外,可谓得不偿失。因此从付费到免费无疑将会是接下来网络文学发展的一大走向。

其次是网络文学内容的浅显化、类型化和过分商品化的问题,这其实也一直是网络文学被诟病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我们要扩大工作覆盖面,延伸联系手臂,用全新的眼光看待他们,用全新的政策和方法团结、吸引他们,引导他们成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的有生力量”㉖之后,网络文学作品被要求要有责任感,要反映社会现实,网络作家也开始有意识地创作现实题材的作品,甚至举办起了所谓的“网络原创文学现实主义题材征文大赛”。在2018 年3 月,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阅文集团联合推选的“中国网络文学20 年20 部优秀作品”公布结果,金宇澄的纯文学小说《繁花》出人意料地在其中。而在《2017 年网络文学发展报告》中,《繁花》也被放在了“反映时代的经典力作”一页。这样一来,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之间的界限好像变得模糊了。在这一年,呼吁网络文学回归现实成为了引导网络文学发展的主旋律。同时类型化的过度发展也成为了一个影响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因素,欧阳友权早在2013 年就指出了类型长篇小说的三个“短板”:“商业利益的驱动以及资本最大化对文学品质的遮蔽和文学责任的回避”“签约写手的功利心态和期待‘招安’的焦虑感”以及“众多类型小说表现出‘注水写作’越拉越长的倾向。”因此,“需要校正和修补写作模式化的‘重复短板’”和“消减想象力‘枯竭焦虑’”㉗。

还有关于过度商品化的问题,过多资本的介入难免会导致写作的功利化,创办“榕树下”的朱威廉就曾对这一现象表示失望:“我不喜欢这个时代。所有事情变得唾手可得,人文精神面临彻底丧失的危机。20 年前好像黄粱一梦,眼睛一睁,整个社会变为成王败寇的社会,有钱就是王。在榕树下的时期,我似乎看到了我的梦想实现,平凡人都能执起笔来。而在今天,这一切烟消云散了。”㉘这也是付费制度所带来的问题之一,但相信这个问题最终会随着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和免费阅读的到来而逐渐被解决。

最后是网络文学IP 发展现如今所面临的问题,这从2018 年阅文集团收购新丽传媒一事可以看出。阅文集团高级副总裁、原起点中文网创始人罗立曾说过,阅文的目标是打造像迪士尼、漫威一样的世界级产业集群。而收购新丽则是为这一目标添砖加瓦,不能否认阅文集团拥有可以比肩漫威、迪士尼的资源和底气,但同时事实也是,阅文的IP 改编并没有给阅文带来像漫威英雄一样的热捧,反而是骂声一片。相反,盈利能力一般的新丽传媒却拥有优良的影视剧制作能力。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是,好的IP 都被握在一家手里,几乎垄断,但影视改编的能力却与资源的拥有量不相匹配,同时也会一味地将IP 的价格炒得超过本身的价值;而那些制作优良的公司,由于资源不够也无法支付购买IP 的高昂价格,面临无剧可做的局面,无法将技术高效转化为现金流。而阅文的这个举动,或许能打破这样的僵局,促进IP改编的全新发展。

2018 年作为网络文学的一大转折点是体现在多方面的,无论是网络文学内容的改变还是发展方式和方向的改变,都会带来网络文学发展的新的局面。2018 年似乎是网络文学存在问题集中爆发的一年,但同时也是问题逐渐解决的一年,2018 年无疑会是网络文学发展的一个崭新开始。

结语

纵观网络文学发展20 年以来的评论文章,不难发现虽然评论界对网络文学一直褒贬不一,但是无论是传统批评家还是普通大众,都在逐渐认可网络文学。学术界对于网络文学的研究也更加纵深化,这得益于网络文学本身的进步,网络文学早已不复它曾经的“臭名昭著”,不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今后网络文学的精品化和主流化都是必然的。但这需要各方的同时努力,不论是作家、网站、政府、评论家还是读者,在这个过程中都起着不可缺失的作用。

①吴冠军《后现代文学的斑马线——从一部网络小说谈起》[J],《粤海风》,1998 年第5 期,第46 页。

②学彬《网络文学评论的先行者——吴过》[J],《Internet信息世界》,1999 年第9 期。

③张黎明《十年来网络文学研究述评》[A],《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议会议论文集》[C],2012 年12 月25 号。

④《“榕树下”与网络文学20 年:网络文学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OL],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893518.

⑤此处所说的起点的“粉丝制度”即“粉丝值等级”,粉丝值是读者对某一作品消费时所产生的相应的“粉丝积分”积累而来,不同数量的粉丝积分对应不同的粉丝等级。粉丝等级包括“见习,学徒,弟子,执事,舵主,堂主,护法,长老,掌门,宗师,盟主”11 个等级,分别对应 1500,2000,5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70000,100000 个粉丝积分,粉丝等级越高则拥有的特权越大,而主要功效是获得作者的关注。“大神制度”是针对起点签约作家的一个制度,每个签约作家根据固定的公式换算出自己的等级经验值,不同的经验值对应不同的等级。一共五个等级,大神(白金)作家为最高级。相应的,等级越高网站福利越好。

⑥引自2018 年11 月19 号大雪崩在江南大学与网络文学工作坊的记实。

⑦《网络小说改编影视剧新浪潮悄然来袭》[OL],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12/10/nw.D110000gmrb_20121210_1-09.htm.

⑧《中国作协将把吸纳网络作家当常态》[OL],http://news.163.com/10/0703/13/6AM2J07U00014AED.html.

⑨⑬吴晓明《网络文学创作述》[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 年第4 期。

⑩吴过《网络给文学带来了什么》[J],《电脑爱好者》,1999 年第20 期。

⑪席云舒《网络的崛起与文学的溃散》[N],《中国文化报》,2000 年9 月9 日。

⑫丁德文《网络文学的悲哀》[J],《文学自由谈》,2000年第6 期。

⑭博网《作家畅谈网络文学》[N],《生活时报》,2000 年8 月。

⑮王多《解读网络文学》[J],《探索与争鸣》,2000 年第5 期。

⑯许苗苗《网络文学的五种类型》[J],《甘肃社会科学》,2002 年第4 期。

⑰欧阳友权《“茅奖”视野中的网络文学》[J],《小说评论》,2016 年第1 期。

⑱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批评的述史之辨》[J],《文学评论》,2018 年第3 期。

⑲崔宰溶《中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D],北京大学2011 年博士学位论文。

⑳欧阳友权《当传统批评家遭遇网络》[J],《南方文坛》,2010 年第8 期。

㉑欧阳友权《互联网上的文学风景——我国网络文学现状调查与走势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2001 年第6 期。

㉒起点“打赏制度”类似“粉丝制度”,读者给自己喜欢的作者打赏起点币,作者由此获得相关利益,是读者对作者表示支持喜爱的一种手段。

㉓《加强网络文学版权管理明确主体责任强化监管职责》[OL],http://data.chinaxwcb.com/epaper2016/epaper/d6384/d1b/201611/72754.html.

㉔魏蔚《从付费回归免费:网络文学的商业模式之变》[N],《北京商报》,2018 年12 月18 日。

㉕“入V”即“加入VIP”。这意味着这本小说之后会有VIP 锁定章节,需要读者付费解锁才能阅读。

㉖《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 年10 月15 号。

㉗曾军,林非凡《文艺学:重返公共话语的可能性——2013 年文艺学学术热点扫描》[J],《学术界》,2013 年第12 期。

㉘《“榕树下”与网络文学20年:网络文学最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17/1206/c404023-29690095.html?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猜你喜欢

网络小说网络文学文学
我们需要文学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揭秘网络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网络文学的诞生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影响网络小说流行度的要素研究——以起点中文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