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保障

2020-10-23晏智

教师·中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晏智

摘 要:文化产业管理是应用性比较强的一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能够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文章主要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保障进行分析,提出发挥学校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完善实践教学结构和课程评价结构、开辟出第二课堂、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G124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4-13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0-0120-02

文化产业是一种新兴产业,也被称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社会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需求较大。文化产业已经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高校也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截至2017年,本科院校中有近200所学校开设了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文化产业方面的高素质人才逐渐增多。文化产业管理本科阶段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是一些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发展的形势并不是很好,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出的优秀复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文化产业管理专业需要一个发展出口,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一种不错选择。

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一)满足专业转型的需要

高校要做好教学轉型,将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做到产教融合,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技术型人才。《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地方高校应该积极做好专业转型,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部分。只有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才能推动专业转型,不断促进地方和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实践教学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创新创造能力,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遇到的问题中,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素养;另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文化产业管理是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发挥人才智库的价值。

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现状

(一)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

没有明确的专业定位或者没有突出的专业特色都会影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变革。文化产业管理属于工商管理类的二级学科,很多高校对这个专业定位较为模糊,特色不突出。至于文化产业管理的性质,教师和学者都认为这是交叉性的专业,相关教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和良好的专业素养。交叉性专业往往存在定位不清晰的情况,这给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带来了困境。

(二)实践教学存在困境

实践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实践教学定位不清晰。教师不知道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不知道该构建怎样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教师不重视实践教学,安排的实践环节非常少,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多地方高校的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学习的时间少、学习频率低,学校资金投入的力度小,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实践类的教材,实践基地不规范。这样就不能发挥出实践教学的价值。三是实践教学是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在课堂内,主要是让学生对案例进行讲解,并将学生科学分组,让学生写小组作业、进行仿真模拟训练等;课外时间主要是调研考察,但是由于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教师掌握的实践知识较少,因此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比较低。怎样进行科学定位,并构建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教师思考的重要问题。

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保障策略

弗里曼曾经提出:利益的相关者是影响团队或个人的事物。就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的利益相关者涉及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这五个维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也应该从这五个维度着手,打造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一)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资金和制度方面的支撑。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应该在资金和政策上发挥出主导的作用。一是将教育资金向实践教学倾斜,保证实践教学的经费到位,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二是依据政策文件在学校内为学生建设实习基地,将各个学院和专业联系起来,利用各个学院和专业的资源推动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秉承“开门办学”的原则,提高学校的开放度,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来学校为学生举办讲座,让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将教学、科研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地方社会资源。三是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举办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明确专业定位

明确的专业定位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前提。文化产业管理与其他专业有明显的不同,其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进行专业定位是教学的出发点。由于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交叉性专业,教师需要讲授广博的知识,但教学时间有限,这就代表着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述所有的知识。因此,高校应该根据课程特点、学校情况、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专业进行精准定位,发挥出学校的办学特色,确立鲜明的定位、方向和教学内容,才能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三)完善实践教学结构和课程评价结构

课程是教师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载体,也是专业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的培养和专业的发展中,课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教师在进行课程改革时应该秉承“以人为本”的原则,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以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培养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构建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高校教师应该更新以往的教学观念,将实践类课程作为理论类课程的补充,发挥实践类课程的价值,提高实践类课程的开课率,增加学时,实践类课程也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其次,实践教学应该循序渐进,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时应秉承层次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高校教育规律,将实践教学分为知识、能力、综合素养三个层次,其中知识实践主要是通过调研、座谈的途径让学生了解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概况,对知识形成感知认识;能力实践是通过沙盘模拟、实习、项目实践等途径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素养;综合素养实践主要是通过毕业实习和设计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为了提高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质量,实践教学结构应该包括具体目标、开展形式等方面的内容。

再次,课程考核应该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改变以往的重视知识轻视技能的模式,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增加学生的实践学习成绩的比例,重视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综合素养。

最后,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接受实践教学。一方面,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影视评论、微电影比赛、SRT项目申请、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这些比赛都能很好地检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开辟“第二专业课堂”,通过文化创意、辩论、写作等比赛,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中。

(四)完善教师的知识体系

教师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发挥指导作用,他们的知识和能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实践学习成效,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专业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的时间接受在职培训,学校还可以让新进教师、年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将实践、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锻炼教师的实践素养,将教师实践的经历融入文化产业管理教学工作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专业理论是实践教学的基础,也是培养人才的前提,能够为专业发展提供支撑;实践教学能够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因此,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才能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在实践教学的推进中,教师也应该重视理论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贯穿在整个文化产业管理教学过程,发挥课程培养学生技能素养的功用。

一方面,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学生视为课堂主体,视为文化产业管理课程的核心。另一方面,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应该符合文化产业管理课程的本质与规律,通过调查研究、项目导向、情景模拟等方式对文化产业管理课程进行改革,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帮助学生提出有效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应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为学生的实践操作做好铺垫;同时通过调查问卷、论证报告、创意作品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应该秉承科学性、协调性和系统性的原则,发挥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价值。

文化产业管理是一门新兴专业,需要不断完善课程建设,当然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尝试,将构建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融入课程建设中,也需要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的协调配合。

参考文献:

[1]刘晓畅.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湖北美术学院为例[J].美与时代(中旬刊),2017(1):98-100.

[2]张军占.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保障[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0):82-84.

[3]苏 琼.创新创业背景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析[J].大庆社会科学,2019(1):139-140.

[4]秦然然.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路径[J]. 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9):135-136.

[5]祖 令.文化產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探究[J].亚太教育,2016(14):110.

[6]李军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教师教育论坛,2014,27(9):38-42.

[7]田素美.论贵州省高校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J].企业导报,2015(23):103-104.

作者简介:晏 智(1975—),男,贵州黔西人,高级实验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化管理和网络文化。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