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康复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影响探究

2020-10-23易碧兰林巧凤李晓敏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步行心功能病情

易碧兰 林巧凤 何 晶 陈 惠 李晓敏

(福建省立医院,福建 福州350001)

慢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它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慢性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群体,容易诱发心、肾等重要脏器受到损害,会对患者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并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除了药物治疗外,科学合理的运动计划对于患者病情控制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1]。我院对5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取了运动康复护理,效果较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关于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年龄≥60岁,NYHA心功能分级为Ⅰ-Ⅲ级。患者自愿参与此次研究,获得院内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血肌酐、血钾异常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病史者。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0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康复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54例。康复组当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为60-76岁,平均(66.75±4.87)岁,病程为1~5年,平均(2.21±0.68)年;对照组当中男30例,女24例,年龄为60-77岁,平均(66.87±4.98)岁,病程为1-4年,平均(2.12±0.61)年。在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康复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美托洛尔、依那普利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者详细阐述其病情特征,让其充分了解慢性心力衰竭的危害性、相关治疗措施以及成功治疗案例。指导患者合理饮食,特别是对于存在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劝导其戒除,避免病情加重。对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掌握其情绪以及心态变化,予以安慰、鼓励,做好心理疏导。另外,让患者家属监督患者服药行为,保证其服药依从性,督促患者合理用药。

康复组在上述基础上实施运动康复护理:(1)建立运动康复护理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任组长,选取具备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临床护士作为组员,指导并协助患者汪程专业化运动康复训练。(2)构建康复档案。患者入院后,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病史、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等。相关信息资料进行汇总,制定康复档案,便于患者病情跟踪。(3)康复运动训练。前期先让患者进行小幅度运动,如改变体位、翻身、腿部屈伸等,以“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运动幅度,如指导患者进行四肢运动。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协助患者下床进行运动。例如,可让患者在椅子上保持静坐,指导其将身躯靠向椅子背部,持续时间在10min以上,并指导其进行肩部以及外颈部运动。当患者运动能力有所恢复后,结合其实际情况适当提升运动强度。若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可进行室内步行,距离控制在500米以内,1-2次/d;若患者心功能分级为Ⅲ级,可让患者进行床边站立、移步等活动,3-5次/d,每次持续5-10min。另外,要严格控制患者运动量。若患者活动后心率明显上升,且伴随心悸、气短、胸闷,或患者血压明显上升,让患者立即停止运动,进行休息。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6min步行距离。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LVEF水平对比

干预前,康复组与对照组LVEF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t=0.214,P=0.831);经过干预,康复组LVEF水平要高于对照组(t=3.345,P=0.001),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对比

干预前,康复组与对照组6min步行距离对比无明显差异(t=0.534,P=0.594);经过干预,康复组6min步行距离要明显长于对照组(t=4.963,P=0.000),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LVEF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LVEF水平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康复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54 54干预前42.12±4.82 42.32±4.89 0.214 0.831干预3个月后52.11±4.98*48.92±4.93*3.345 0.001

表2 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康复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54 54干预前92.22±20.33 90.14±20.12 0.534 0.594干预3个月后187.11±34.98*158.12±28.93*4.963 0.000

3 讨 论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心肌收缩功能衰退,心脏负荷增加,导致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系列代偿反应。以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主张患者保持卧床休息,尽可能限制其进行剧烈体力活动以及运动。但长期缺乏运动可能会造成患者呼吸功能、运动能力衰退[3]。部分长期卧床患者还会出现肺梗塞、静脉血栓以及便秘等。近年来愈来愈多研究表明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期间通过康复运动有利于改善其心功能,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可稳定病情发[4-5]。

此次研究中,康复组采取了运动康复护理,结果表明经过干预,康复组LVEF水平要高于对照组(t=3.345,P=0.001);康复组6min步行距离要明显长于对照组(t=4.963,P=0.000),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6]。运动康复护理由运动康复护理小组实施,实施前会先详细收集患者资料信息,并制定相应的档案,便于跟踪患者病情发展。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运动训练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被动运动逐渐过渡至主动运动。针对不同心功能分级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运动计划,能够逐步改善骨骼肌血流以及血管收缩功能,促进局部新陈代谢[7]。坚持合理运动能够让患者心脏输血量逐步增加,降低血液黏稠度,并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促进心功能恢复[8]。

综上所述,对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过实施运动康复护理能够改善其心功能,有利于稳定其病情发展。

猜你喜欢

步行心功能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魔方小区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重症肺炎肺泡灌洗液miR-127-5p、 miR-3686、 sTREM-1的表达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步行回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