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0-10-23傅丽燕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肾病常规血压

傅丽燕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当中,糖尿病肾病属于严重并发症,该症状具有较高的致死率。按照相关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有9000多万糖尿病患者,该症状的早期患病率已经高达16.4%。对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来说,很容易出现心血管病变、脑血管病变和慢性肾脏病,最终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生命。所以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需给予有效的治疗,对患者血压水平、血糖水平积极控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1]。而在对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辅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控制病情进展至关重要。相比于基础护理措施,综合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干预,确保患者能够在治疗全过程享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以此改善生理与心理状态,加快病情恢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本文就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展开分析,归纳总结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心血管内科、内分泌科的98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8例,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均符合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其分为常规组与综合组,两组各49例,常规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39-76岁,年龄均值为(59.55±5.06)岁,平均病程(5.11±2.28)年。综合组男25例,女24例,年龄40-78岁,年龄均值为(59.75±5.07)岁,平均病程(5.12±2.29)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未发现实质性差异的存在(P>0.05),即具有临床可比性,分组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进行普通护理,包括常规降血压、降血糖治疗,改善患者肾脏微循环情况及健康宣教等,综合组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生活习惯、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用药护理、运动指导等,具体方法如下:

1.2.1 生活习惯个人的生活习惯是决定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的关键,为了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就必须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2]。首先,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按时起床,按时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熬夜加重病情;其次,协助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按时洗浴、勤换衣物,皮肤保持清洁,选取宽松、舒适的鞋袜,避免对皮肤造成磨损,注意保暖,应随天气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再次,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提醒患者排便的时候不能过度用力;最后为患者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病房环境,温湿度、光线适宜,定时通风、消毒。

1.2.2 饮食护理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将饮食的总体原则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且具有针对性的膳食护理方案,选取低盐、低脂、低热量、低糖、优质低蛋白、丰富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3]。少食腌制食品,每日摄入食盐总量应<6g/d[4],禁止食用高糖食品,控制每日摄入总热量,荤素合理搭配,少食多餐,多摄入粗粮、新鲜蔬菜等,尽可能少食水果,恰当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1.2.3 心理护理高血压病和糖尿病都是属于慢性疾病,想要彻底治疗好是非常困难的,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而且治疗费用高,治疗期间还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特别是合并慢性肾脏病,进而导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容易表现出焦虑、悲观、抑郁、急躁等不良情绪[5],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严重阻碍了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尤其重要,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患者心理特点,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支持鼓励患者,使患者主动将自己心里担心的问题说出来,同时要耐心为患者解答疑问,消除困惑,积极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告知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能有效延缓病情进展。

1.2.4 用药护理高血压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在进行治疗时需要使用各种类型的药物,因此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用药护理是很有必要的。静脉给药时要合理调控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过敏或者药物不良反应等,确保安全输液;指导患者在服用降压药、降糖药、降脂药等药物时一定要遵照医嘱,合理控制时间和用量,不能私自改量或者停药;若患者需要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应准确注射量,注射前做好饮食准备,注射后定时进食,防止发生低血糖,同时应注意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发生局部皮下硬结。

1.2.5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运动规划,根据有关资料,运动能加快人体代谢速度,帮助患者降低血脂、血糖水平,使外周血管舒张,减少阻力,还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素质[6]。适量的运动能够使饮食治疗的效果更加明显,同时还能帮助患者减轻体重。运动的最佳状态就是患者在运动后轻微出汗或未感觉到疲惫。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运动: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广场舞、健身操等,最好是在餐后1h进行运动,保持每次30min左右,每日一到两次的频率,在傍晚进行运动锻炼能有效降低肾上腺活性,降低血糖水平。在运动前要喝少量水,准备一些点心,避免患者在运动的时候血糖突然降低。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后的血压、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及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采用SP20.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n(%)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血压、血糖、等指标情况对比

综合护理组患者的血压、血糖、24h尿蛋白与血肌酐水平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常规组,组间各指标差异显著(P<0.05),各指标如表1所示。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护理结束后,综合组非常满意28例,满意16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89.8%,常规组非常满意23例,满意15例,不满意11例,护理满意度为77.55%,对比两组间护理满意度的情况,综合组明显高于常规组(χ2=4.76,P=0.032)。

3 讨论

高血压病与糖尿病都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前者最明显的特征是血压升高,后者的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工作压力、日常作息与饮食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高血压病和糖尿病的发生率也逐年上升。随着糖尿病症的进展,可并发糖尿病肾病,给患者机体带来极大的损害,同时,病情如果恶化进展可造成患者后期治疗效果及预后不断降低[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很容易导致患者心、肝、肾、脑等器官负荷承受增大,引起功能性衰弱,病症互相干扰恶性循环,一旦病情发展患者出现蛋白尿已呈现不可逆性质,如果不能给予及时有效治疗,可引起其他系统多方面的并发症,大幅度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致残率、致死率[8]。

表1 两组间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间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情况对比(±s)

组别常规组综合组t值P值例数(n)49 49收缩压(mmHg)135.62±11.46 122.51±10.48 6.0733<0.05舒张压(mmHg)89.78±9.13 79.63±8.52 5.6383<0.05 24h尿蛋白(g)2.21±0.59 1.16±0.53 8.6735<0.05血肌酐(μmol/L)85.19±12.63 78.64±11.38 7.6735<0.05血糖(mmol/L)8.13±1.52 6.45±1.38 10.6723<0.05

现代医疗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控制治疗,利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的系统机制来调整患者的肾脏功能,并结合降血压药物来稳定患者的血压,改善患者心脑血管、肾脏、胰岛等多方面的功能,缓解组织器官功能[9]。而现代研究表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压、血糖容易受到患者的饮食、情绪及生活习惯等的影响,造成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因此在针对病变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科学综合的护理干预有重大的意义。通过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科纠正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改善患者的生理状态和心理情绪,消除负面形象,并通过对患者的基本资料、治疗进展和预后情况等进行健康教育,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恐惧心理,提升治疗积极性。指导患者进行科学饮食,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保证营养的摄入,减少血压、血糖的不可控因素,减轻肾脏负担,缓解病情,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

此次研究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普通护理,包括常规降血压、降血糖治疗,改善患者肾脏微循环情况及健康宣教等;综合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包括生活习惯干预、饮食护理、心理护理、运动指导,用药护理等。通过本次研究所得结果显示,综合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血压、血糖、24h尿蛋白、血肌酐等各种指标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组间差异较大(P<0.05),可见,综合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能够有效改良病人的血压、血糖血肌酐等,使患者对疾病有关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认识,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及应用。

猜你喜欢

肾病常规血压
糖尿病背后的“隐形杀手”——糖尿病肾病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常规之外
预防肾病,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积极面对肾病,康复丰富人生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