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束化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3黄丽珊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偏瘫肢体依从性

黄丽珊

(莆田市第一医院,福建 莆田351100)

脑卒中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危重性脑血管病症,有着较高致残率和死亡率,以老年人为主要发病群,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推进,临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3/4脑卒中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肢体偏瘫,使患者的独立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显著下降,也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很大负担[1]。因而,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必须积极做好临床康复护理工作,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康复。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理论指导,把已知已验证的有效、科学的系列护理方法集合一起执行的护理方式,目的是保证患者可获得最佳护理,提高临床护理质量[2]。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系统剖析集束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康复医学科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接治的13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颅脑CT或MRI等检查确诊。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3];(2)均是首发脑卒中,伴不同程度肢体偏瘫;(3)病情及体征稳定;(4)年龄30-70岁;(5)意识清楚;(6)对康复护理知情并同意配合。排除标准:(1)GCS<8分,生命体征不平稳;(2)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卒中前患肢功能障碍;(3)意识障碍、合并抑郁等精神病症;(4)失语及不配合患者;(7)大脑半球受损。通过乱数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8例。其中,对照组:男患者35例,女33例;56-70岁,平均(62.3±2.4)岁;卒中类型:缺血型45例,出血型23例;病程15-21d,平均(19.1±2.6)岁。干预组:男患者37例,女患者31例;58~67岁,平均(61.8±2.6)岁;卒中类型:缺血型51例,出血型17例;病程17-20d,平均(19.4±2.7)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类型及病程等基本一致(P>0.05),有着良好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包括开展康复宣教、心理建设及疏导,指导进行肌力训练、关节主被动活动、日常生活功能锻炼等,由责任护士负责进行。研究组同时实施集束化护理,具体如下:

(1)组建护理小组:建立集束化护理小组,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副组长为责任护士,组员为各责任小组的护士。明确分工,护士长负责对参与研究的科室护士进行指导,严格执行护理要求及处理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责任护士严格执行护理计划,小组成员协同管理护理质量。基于循证医学理论,护士长组织成员查阅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相关研究文献和临床资料,明确康复循证护理需求,结合患者实际,制定护理措施,通过后严格实施。

(2)护理内容:①心理康复,因发病突然,再因肢体功能障碍,生活难以自理,患者心理往往难以接受,易出现焦虑、悲观、消极等负性心理,使得依从性降低,影响康复。因而,需对患者心理进行动态评估,根据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干预。对消极、悲观心理患者,一方面要明确告知患者康复护理重要性,增强依从性。另一方面,多语言鼓励,消除其不良心理。对担心康复效果,可通过视频、图册等向患者讲解康复护理的方案、预期效果,还可通过实例介绍或病友交流提高其信心,消除其疑虑;同时,鼓励家属多陪伴和鼓励患者,让其感受家人的关爱。②良肢位摆放,向患者及家属告知早期床上体位摆放的重要性:为增加偏瘫侧的感觉刺激,宜多主张患侧卧位同时,责任护士及时纠正患者的不正确的体位摆放,同时也要注意更换体位,预防压疮的发生。③肢体被动运动:对患肢所有的关节都做全范围的关节被动运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再做患侧。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每天做2-3次,每次5min以上,直到主动运动恢复。④放松训练:通过语言引导,让患者最大限度放松身心,舒适地躺在床上,让各处肌肉分别行紧张-放松训练,在操作中可配合呼吸与训练密切;⑤镜像干预,指导患者通过一面全身镜子观察镜中自己健侧肢体运动情况,让其对患侧肢体产生错觉,以促进患侧运动;⑥音乐运动干预:将舒缓、柔和的音乐和康复运动结合,有助于减轻患者疲劳感,增强其依从性,以增强临床康复效果;⑦娱乐康复:可组织患者开展阅读、唱歌、读报等活动,观察患者注意力和反应能力;⑧特色干预:引导患者放松全身肌肉,选择头、背及四肢有关穴位,通过按、揉、拿、摩、拔等手法推拿,让患者行后伸、侧展、旋转等动作,1次/天,在此过程中密切注意其表情和状态,拿捏好寸劲,忌蛮用力。⑨“康复微信群”宣教:和医生、治疗师一同建立科室“康复之家”微信群,在群里对患者及其家属系统讲解脑卒中偏瘫的病因病机、危害等知识,并说明康复锻炼方法、技巧、效果等,家属可以互相沟通交流,反馈患者每日运动锻炼的成效,互相鼓劲加油,增强康复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在护理前、护理后1个月用FMA量表评测肢体功能康复,包括上肢、下肢两部分,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效果越好;同时,用ADL量表评测生活自理能力,包括进餐、沐浴、洗漱、穿脱衣、如厕、上下楼梯等方面,总分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质量越好[4]。此外,通过问卷调查评估患者护理依从性,包括按时锻炼、主动咨询意见、配合评估、肢体锻炼等方面,每项分为“不能做到”、“偶尔做到”、“基本做到”、“完全做到”。依从率=(基本做到+完全做到)/总例数×100%[5]。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康复护理效果对比

护理前,两组FMA、ADL的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在护理后,研究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

2.2 两组康复依从性对比

在护理完成通过问卷调查,研究组患者护理依从率为95.59%,高于对照组的83.83%(P<0.05),如表2。

表1 两组临床康复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康复效果比较(±s)

注:组内比较,*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n)68 68护理前21.71±4.15 22.10±4.20 0.461 0.063护理后64.53±3.54*49.74±3.12*4.322 0.010护理前12.51±2.52 12.63±2.36-1.293 0.103护理后61.55±4.18*50.32±2.26*12.033 0.001 FMA评分(分) ADL评分(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比较[n(%)]

3 讨论

据报道,70%~80%脑卒中患者会有不同程度后遗症,以肢体偏瘫多见,会降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生活质量[6]。现代康复学认为[7],人的中枢神经系具有很强可塑性,人的部分脑组织细胞处在休眠状态,在高层次中枢或通路受损时,这类细胞会逐步苏醒,迅速发挥相应功能。研究表明[8],通过一定技术、手法刺激有助于中枢神经系重建运动投射区,使休眠脑细胞充分苏醒,加快脑侧支循环创建,重塑中枢神经功能,促进患侧肢体功能康复。

脑卒中偏瘫传统康复护理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各种康复护理措施是常规普遍的,针对性、个体性不强,只能解除疾病对患者的影响,并不能改善心理、精神等方面,使得整体康复效果打折扣[9]。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理念和模式转变,护理模式和方法也有很大变化。集束化护理是一种以循证医学为指导,以临床护理理论为依据,结合患者病情与治疗实际,全面考虑各种元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的新型护理模式[10]。当前,国内外集束化护理临床应用涉及多个领域,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中应用还不多。本研究中,研究组在康复中实际开展集中束化护理,基于相关循证依据,通过心理康复、良肢位摆放、放松训练、镜像干预及音乐运动等建立康复微信群等措施,有效地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首先对患者心理进行个体化疏导和干预,以帮助患者建立康复心理。同时,配合良肢位摆放防止肢体痉挛,预防压疮发生;放松训练让患者意识地控制自身心理达到全身心放松,促进恢复;镜像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11];音乐运动能有效减轻运动导致的疲劳感,提高患者运动耐力,提高患者依从性,增强护理效果。从结果看,研究组护理后的FMA、ADL评分均显著提升,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护理依从率达95.59%,高于对照组的83.83%(P<0.05),与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2]。

综上而言,在脑卒中偏瘫的康复中对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能有效促进患侧肢体功能的康复,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且有助于提高护理依从性,实现良好护理效果,值得临床实践。

猜你喜欢

偏瘫肢体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痉挛型偏瘫患儿注意力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肢体语言
肢体写作漫谈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