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0-10-23黄丽珠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硬化性生理心脏病

黄丽珠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泉州362000)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临床常见典型胸痛,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病变导致,该疾病一经发现,冠状动脉血管往往可见管腔狭窄或阻塞,临床实践中多由此引发缺血缺氧性心肌坏死[1-3]。据相关研究报道[4],该疾病临床治疗过程需长期或终生服药,且该过程若不能坚持规律性用药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不利于预后,应用积极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6例,研究综合护理干预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所带来的影响,结果满意,现将分析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116例,根据护理干预方法分为研究组(n=58)和对照组(n=58)。研究组男32例,女26例;年龄55-81岁,平均(64.85±10.64)岁;病程1-11年,平均(3.62±1.57)年;对照组男31例,女27例;年龄56-82岁,平均(65.02±10.73)岁;病程1-10年,平均(3.75±1.49)年。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且具可比性。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符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心电图确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出现≥1支冠状动脉存在≥75%血管腔狭窄[5];Ⅰ级≤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生命体征处于正常稳定状态;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正常且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存在急性心肌梗死、高血压及严重心律失常者;存在不稳定血流动力学和凝血功能异常者;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者;不能参与或无法全程参与本研究者;拒绝参与本研究者。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相关健康知识教育、饮食指导及用药管理等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护理干预措施如下:(1)为患者提供舒适住院环境,室内保持清新通风,帮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安抚患者不安紧张等负性情绪;(2)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尽量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合理饮食控制热能,稳定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态;(3)指导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呼吸及力量训练等相应康复训练,训练后给予放松训练;(4)增加家属陪伴,让患者感受来自家庭的照顾和关怀;(5)定期组织开展病友交流会,交流康复保健体会,树立信心,建立患者间良好的人际关系;(6)严密监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如术后发生低血压,应及时补充血容量,给予阿托品等药物和中流量吸氧。两组患者均护理干预3个月。

1.4 观察指标

于护理干预前及护理干预3个月后均应用健康问卷调查表(SF-36)[6]分别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分,该调查表包括36个条目,包含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8项内容,每项内容总得分为100分,患者得分越接近100分表明该患者于该项生活质量内容方面患者生活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方法

收集归纳本研究数据资料后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完成本研究数据的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应用±s对该数据进行表达;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应用百分率(%)对该数据进行表达。从统计学角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者应用P<0.05表示。

2 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从统计学角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这两个不同时间段内各项生活质量内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从统计学角度分析这两个不同护理干预方法护理3个月后各项生活质量内容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研究组(n=58)对照组(n=58)时间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生理职能45.13±8.42 67.16±8.35 45.22±8.47 52.66±8.39生理机能65.24±12.58 84.57±12.34 64.99±11.96 78.18±12.08躯体疼痛66.16±10.37 82.59±10.32 65.99±10.13 71.24±10.18精力34.34±7.65 57.34±7.12 34.25±7.38 43.35±7.97情感职能53.11±10.65 74.29±10.84 52.89±10.82 61.74±10.38精神健康36.76±7.45 62.59±7.62 36.51±7.19 50.46±7.53社会功能55.64±8.42 80.73±8.29 56.03±8.74 65.12±7.98一般健康状况38.45±6.88 63.51±6.54 39.02±7.01 48.38±6.95

3 讨 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于临床上往往出现不同程度心绞痛、心律失常及心梗等症状[7],且多发生冠状动脉功能性发生改变,具有较高发病率、致残致死率和复发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8],而有效科学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3个月后,两组生理职能、生理机能、躯体疼痛、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及一般健康状况均显著高于护理干预前,研究组以上各项生活质量指标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且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考虑综合护理干预通过帮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及疾病知识宣教,帮助患者树立正确认知,疏导不良情绪,并通过多样化的心理支持,给予患者来自病友、家属及社会支持,积极面对并配合治疗,按照医嘱坚持正确用药[11-12]。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能显著从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人际等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硬化性生理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享用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镇痛成果
APOE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行非心脏手术术后心力衰竭1例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铜绿微囊藻对锌、镉胁迫的生理响应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1/8德国人有“生理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