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床路径在心血管门诊护理中的应用

2020-10-23叶春兰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4期
关键词:达标率门诊心血管

叶春兰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院区,福建 厦门361003)

心血管患者门诊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方式,其主要为心律失常、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便于患者及家属熟练掌握各类相关护理内容及方法,从而更好地参与到临床护理工作中,使自身疾病能够尽快恢复[1]。临床路径即结合疾病特点给出最佳护理方案,以此为依据,开展诊断、治疗、护理、康复等相关工作,其使护理工作流程、内容更加科学、规范,能够实现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双向提升[2]。心血管门诊护理创新性强,其依托整体护理理念,为患者提供最佳护理服务,保障其健康。这是一种全面的护理模式,有助于疾病预防,使患者达到良好的康复效果。本课题选取病例探究心血管患者门诊护理中临床路径应用效果。详陈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时间2018年12月至2019年11月,实验对象52例心血管门诊患者。通过随机综合平衡方式,把实验对象平均划分A组和B组。A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43-78岁,平均年龄(60.53±3.72)岁。B组男女各13例;年龄最小者45岁,年龄最大者76岁,年龄均值(60.51±3.82)岁。两组一般信息(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较。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护理,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从用药、饮食、运动等方面为其提供基础护理指导,为患者营造干净整洁的门诊环境。B组实施临床路径,具体如下:(1)制定临床路径表:由临床路径委员会、医护人员制定临床路径表单,给出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照护,避免资源浪费。(2)实施护理门诊指导路径:以该路径表为依据,评估患者的遵医行为、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给予饮食、用药及健康指导,规避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告知患者抗凝药物使用方法,帮助其正确理解血标本检验指标,对出血、血栓等进行有效预防;参与为期8周的健康学习:第1周:明确急性心肌梗死症状、感觉,学习院前自我救助方法;第2周:明确冠心病高危因素,给予针对性控制,开展康复训练;第3周:评估康复训练强度和效果,填写自我评价表;第4周:门诊复诊,登记复查;第5-7:由易到难开展康复训练,时刻监测记录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第8周:门诊复诊,登记康复记录,比对健康指标。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满意度:邀请患者关注医院微信公众号,填写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内含护理内容、态度、方法,分值范围0-100分,划分非常满意:90-100分、比较满意:60-89分、不满意:60分以下,提示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

(2)记录健康教育达标人数,达标率用百分数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筛选实验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满意度、达标率)通过n(%)表示,χ2检验。P<0.05提示数据有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A组高,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

B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显著比A组高,比较组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n(%)]

表2 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比较

3 讨论

临床路径具备结构性、计划性特征,其将护理证据与实践相结合,达到最优护理效果。心血管门诊护理主要服务对象包括心律失常、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其中,老年患者占比较大,并且,绝大多数患者合并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使其健康受到严重危害[3]。此类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心血管门诊护理特点决定了其与其他护理门诊不同,除了常规护理之外,还注重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培养,并关注其生活方式改变[4]。在心血管门诊护理中,患者关注护理咨询、满意度等相关问题,而临床路径能够引导患者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全方位疾病管理及咨询,使护理工作、内容具备标准化、流程化特征,便于心血管专科护理工作顺利开展[5]。依据心血管门诊护理特点、工作要求,实施临床路径,使住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降低,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

护理门诊指的是护理人员从事日常工作的地点,在护理实践中,其既要评估患者的病情,还要为其实施健康教育,给予心理支持,时刻监测患者的病情,以此为前提,把临床护理工作落实到位。心血管护理特点决定了其主要管理心血管疾病,给予患者护理支持,向其普及相关健康知识,为其提供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把康复计划确定下来。然而,护理人员受限于自身知识水平、沟通技巧,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参差不齐[6]。现如今,很多医院都建立了能够发挥护理人员技能的临床路径护理门诊模式,其使护理人员在日常服务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便于有效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本研究在心血管门诊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赋予了患者更多机会,参与到心血管疾病健康管理工作中,积极配合临床护理工作,其使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内容更加科学、规范。结果显示,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100%,显著高于A组的76.92%;B组患者的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6.15%,明显比A组的69.23%高,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提示在心血管门诊护理中应用临床路径,不仅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还能够达到良好的健康教育效果。李荣等研究[7]中,选取80例心血管门诊护理患者,随机划分A组和B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临床路径,结果显示,B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50%,显著比A组的82.50%高;B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为95.00%,明显比A组的45.00%高,比较两组之间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该实验结果与本次研究结论具有一致性,再次论证了本实验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依据心血管门诊护理工作内容、性质,实施临床路径,患者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并且,其熟练掌握了各类健康教育知识,说明该护理方式有效性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然而,受限于样本数量、实验时间,以至于研究结果普遍性有所缺失,未来一段时间,将搜集更多病例素材,再次开展临床研究,得出更加全面、准确的实验结果,为同类研究工作开展提供理论支持及借鉴。

猜你喜欢

达标率门诊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门诊支付之变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卷烟企业调入烟叶的等级质量探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