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声及MRI误诊乳腺颗粒细胞瘤1例

2020-10-22王云月阮骊韬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20年9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毛刺包块

王云月,阮骊韬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超声影像科,陕西 西安 710061)

图1 左侧乳腺良性颗粒细胞瘤 A.SE图(箭示肿物); B.MRI(箭示肿物); C.病理图(HE,×10)

患者女,65岁,因“发现左侧乳腺包块3年余,进行性增大3年余”入院。查体:左侧乳腺外下象限触及约4 cm×3 cm×3 cm包块,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实验室检查:CA-125 5.9 U/ml,CA-199 8.160 U/ml,癌胚抗原3.440 ng/ml。超声:左侧乳腺约5点钟方向近腋前线处探及约2.3 cm×2.1 cm低回声肿物,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边缘成角,后方回声衰减;CDFI于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应变式弹性成像(strain elastography, SE)显示肿物以黄绿色为主,内见少许红色,弹性评分4分(图1A)。超声诊断:左侧乳腺肿物,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5类。MRI:左侧乳腺侧胸壁腋尾区3.1 cm×3.0 cm×2.1 cm肿物,边界不清(图1B),增强后明显强化,归为BI-RADS 4 C类。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光镜下见圆形或椭圆形肿瘤细胞,呈片状排列,细胞核小,细胞质呈嗜酸性颗粒样,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核异型性(图1C);免疫组织化学:S-100(+)、Vim(+)、CD68(+)、SOX-10(+)、ER(-)、PR(-)、HER-2(-)、Ki-67%(+1%)。病理诊断:左侧乳腺良性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 GCT)。

讨论GCT来源于神经细胞,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通常为良性,恶性仅约1%~2%;多见于头颈部、舌部及消化道等处,乳腺少见。乳腺GCT多为绝经前女性单发、无痛性质硬包块,活动度差,位置表浅者可致皮肤皱缩或乳头内陷等;超声表现为实性低回声包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后方回声常有衰减;乳腺X线摄影见肿物密度、形态不一,内部多无微钙化;相关MRI报道较少,且缺乏特征性表现。乳腺GCT极易误诊为乳腺癌。本例超声及MRI均可见恶性征象,影像学评估为BI-RADS 4C或5类乳腺肿瘤。本病应与乳腺癌相鉴别,后者超声多表现为不规则或分叶状肿物,肿物周边呈“毛刺样”或“放射样”改变;T1WI呈不规则低信号,边缘模糊,可见细小毛刺,呈“蟹足样”改变。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毛刺包块
体外诱导猪颗粒细胞黄体化方法的比较研究
电化学去毛刺试验研究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去毛刺机飞锤异常损坏原因与预防措施
新视域下金属切削毛刺控制技术实践运用探究
阀芯去毛刺工艺研究
胎儿腹部囊性包块的产前超声诊断
褪黑素抑制玉米赤霉烯酮诱导的猪卵巢颗粒细胞凋亡
人卵巢颗粒细胞随年龄增长衰老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