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10-21牛玉霞任伟

西部论丛 2020年2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工匠精神

牛玉霞 任伟

摘 要:本文基于对大学工匠精神培养的简单了解,针对其中存在的没有明确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培育创新性不够等问题,对教育模式创新、培养活动实践性以及高校专业课设置改革等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为高效培养我国大学生工匠精神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工匠精神;大学教育;培育模式

引 言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经济呈上升趋势发展,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培育已经逐渐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在高校開展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同时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为建设创新型、知识型、技能型新时代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一、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明确工匠精神的培养意义

高校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开始重视的起步阶段较晚,想要有效开展培育工作并得出良好效果,是一项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艰巨任务,因此导致没有充分发掘工匠精神的内涵和积极影响,高校培育目标没有进一步明确,在此基础上对工匠精神培育的意义理解性不够,从而导致高校没有对其加大重视力度,对接下来的培育工作带来一定阻碍。从各个方面看,高校教育已经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中规中矩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力,弱化了大学生的爱岗敬业、舍己为人、乐于奉献等优秀精神品质的培育,同时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也没有落实到实处,不利于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人文素质的培养[1]。

(二)高校工匠精神培养模式单一化

在高校开展工匠精神培养工作,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融合,从而构成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培养模式。但是目前从实际情况看,我国高校大多数都存在理论知识与实践发展不平衡现象,具体表现为工匠精神的培育主要是融合渗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当中,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时也没有开展多种形式的工匠精神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培育形式单一化现象出现,没有发挥出其实际意义上的效果。这种工匠精神教育形式下,无法有效激发大学生潜在的优秀品质和精神。绝大部分高校还没有对工匠精神的具体教学体系进行有效开发,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对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进行有效学习,保证学习效果的系统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三)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创新性不够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也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各种需求,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创新培育方法。从目前形势上来说,我国现阶段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缺乏创新性,不能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进行很好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对工匠精神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学习,最终导致降低了学生对工匠精神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此基础上,由于大学阶段学生还没有认真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实意义,同时也没有建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如果高校没有做好工匠精神的相关培育工作,则不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育模式创新因素

教育模式是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工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传统的工匠精神教育模式只是单纯的通过叙述方式对学生进行单向的知识灌输,不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同时也难以对工匠精神这种具有抽象意义的知识进行理解和消化,而教育模式的创新将工匠精神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高度融合,针对学生学习时的状态和当前的接受能力进行教学设计,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实现工匠精神和教育模式创新的结合与发展,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榜样作用,对待工作要积极表现出工匠精神的切实意义,力求完美。

(二)培养活动实践因素

传统的高校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因此在实际工匠精神培育活动中,为了防止针对大学生学识教育的片面性,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培养活动实践能力对大学生工匠精神的整体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因此,高校可以为工匠精神的培育工作专门设定实习课程,在资金充足的可接受范围内购置一些与学生实践操作相关的设备。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与当地企业联合制定教学计划,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养成,切实达到在实践环节培养工匠精神的目的[2]。

(三)高校专业课设置改革因素

从高校自身发展出发,为了响应国家政策的积极号召,提高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教育地位,就要在原有基础上,对自身有关工匠精神的专业课程设置进行必要改革。传统高校的专业设置是按照专业目录有序开展的,其主要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独立性,导致不同专业学生之间产生较大距离感,而工匠精神课程的构建能有效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性和融合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改革与工匠精神的高效融合,有利于培养具备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等良好精神品质的专业技术型人才。

结 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让大学生充分体现出精益求精及美好品质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时也是未来社会主要发展思想趋势,思想与行为上的双重动力能促进大学生对专业知识中的工匠精神素养的吸收和发展,并对大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 高歌,杨磊.新时代思政教育视域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6):186-188.

[2] 周东.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0):106-107.

作者简介:牛玉霞(1981-);性别:女;籍贯:山西壶关;民族:汉;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任伟(1981-);性别:男;籍贯:山西岢岚;民族:汉;最高学历:硕士研究生;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网络技术。

项目基金:2018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当代大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研究(编号: 2018SJSZ827)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工匠精神
生本教育理念在应用心理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
农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自主学习理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研究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改善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的措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