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密度、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2020-10-21龚雨欣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2期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加深以及社会发展的速度,当前的企业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环境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背景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于不败之地,需要充分的认识网络化环境对于企业所产生的影响。但是企业如何有效的利用网络获取资源呢?网络密度与知识吸收能力是非常关键的两个因素。本文主要分析与探讨网络密度以及知识吸收能力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密度;知识吸收能力;企业创新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2096-3157(2020)02-0082-0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所需要使用到的知识也更加的广泛复杂。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企业同样需要加快创造知识的步伐,但是要想实现这一目的,将会导致行业的生命周期不断的缩短。而随着知识复杂性的提高,行业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知识创造速度的加快,使企业在创新过程中网络所占据的地位也越来越高。网络是当前社会最重要的一部分。在知识型社会的条件背景下,知识数量在飞速的上升,而知识创造也在不断的进行着改变,创新活动已经不再只承担着传统的发明者、研究者的角色,基于社会的改变,开始逐渐的发展成为一个需要依赖诸多机构或者是个人参与者的创新网络,同时还是一种知识交换活动或知识互动的创新网络。

一、企业创新绩效的界定

许多的实证研究在创新研究的领域范围内,都是通过创新绩效来衡量企业创新,其原因是由于这一指标既可以反映企业创新活动的效果,还能够表明企业创新活动所实施的强度。但是,在当前,专家学者并没有对于创新绩效这一概念进行一个统一的界定,只有部分研究知识仅单纯延用了这一概念,并没有对此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

比较系统界定企业创新绩效方面有位Hagedoom&Cloodt专家,他认为创新绩效的定义可以分为广义层次与狭义层次。从狭义层次而言,创新绩效是根据企业将发明创造引入市场的程度,然后进行衡量所获得的结果,而衡量的指标主要是从新产品、新设备的引入比率以及新流程系统等。而从广义上理解的话,创新绩效则指的是从概念生成到发明创造,然后将其流入市场的一个完整过程,企业在创新、发明以及技术等众多领域所获取的成绩[1]。基于上述定义来看,广义的企业创新绩效涵盖了从研发到申请专利,然后到最后新产品推出,并且对于创新技术层面、新产品引入市场等众多阶段给予了更高的关注度,但在最终的时候却没有涉及到创新是否可以在经济方面得到收获。

要想更好地理解创新绩效这一概念,可以对于发明绩效、技术绩效进行区分,因为这两个绩效非常的容易与创新绩效相互混淆。发明绩效指的是企业在新观念、产品、新设备制造以及系统等各个方面所获得的成绩。技术绩效是指企业在研发投入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而该项成绩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研发技术水平,因此,基于概念而言,创新绩效主要涵盖了技术绩效与发明绩效。

二、网络密度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有专家学者将网络密度用于衡量企业成员之间互动的平均度。并且专家曾指出,网络密度代表着群体成员间的平均互动程度的多寡,代表着成员彼此之间的联系平均力量强度[2]。而Balkundi和Harrison则认为,在群体网络中,团队密度高与企业的绩效具有直接的关系,成员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有效地协作、信任以及情感等关系,其网络密度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非常的重要,可以产生直接的影响。网络密度是指网络中企业之间的相互联接程度,作为研究企业各个组织之间相互联系密集性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企业创新绩效有重要的作用。

1.协作网络的网络密度与企业创新绩效

在企业的创新过程中,企业员工之间发生复杂的非线性协作作用,通过协作、分工合作等各种方式保障企业可以高效、有序、创新的开展。员工之间互相协作、互动程度高,那整个企业之间就可以提升知识共享以及知识转移效率,从而使企业的创新绩效提高。Sensiper与Leonard的研究指出,企业员工之间的互相协作、互动程度越高,那么团队的知识网络密度也就会越大,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频率也就会越多,那么企业的创新也就越有利。以“水桶”理论为依据,企业的创新能力会被自身最为薄弱的环节或是员工所局限。因此,在协作网络中,企业的员工之间互动程度越高,那么会更加有利于团队知识的充分整合与利用、成员特长的发挥,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实现协同创新,进而实现“长板”效应,最终使得企业的创新绩效得以提升。

2.情感网络密度以及企业的创新绩效

研发团队的员工之间具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研发团队产生归宿感,从而促使成员更加投入到产品或者是工作的創新活动中。Kratzer等经过研究发现,一个友好的非正式网络与企业的绩效呈正相关,并且他还指出企业的情感网络密度与企业的创新绩效同样呈正相关。而陈公海则认为,研发团队内部的情感网络密度如果是处于0.3~0.067的时候,是与产品的创新绩效呈正相关[3]。

3.信任网络的网络密度与企业的创新绩效

在企业的网络结构中,员工之间的信任关系对于企业的创新绩效具有直接的影响。曾有专家学者经过研究指出,信任是个体或者是组织之间通过一系列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一种可依赖程度的认识。Bailey与Cohen则认为,网络结构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影响信息的获取,节省时间寻找信息并增加企业网络成员的知识;降低员工在网络中由于信任所可能会产生的风险,产生有效规范。而专家学者纪慧生和陆强等认为,建立基于信任基础上的知识分工以及和知识协作,才可以使网络节点的知识合作以及研发能力的优势互补这一目标得以实现,并且该合作可以很好地解决单个研发人员的问题,可以迅速的提升团队的研发能力与工作水平。

三、知识吸收能力对于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1.企业能力论

企业能力论属于管理研究中的一部分。同时,企业能力论还是研究企业如何保持长期优势竞争力的理论。在最初阶段,企业能力论是基于钱德勒以及彭罗斯的企业成长论与组织能力论为基础所出现在大众的眼前,并且继承了原有理论中有关企业竞争力来源于企业自身的观点。而则企业能力论可以将企业是如何演化自身能力,并且长久保持竞争力可以非常系统的阐述出来。而学术界认为可以将企业能力理论分为核心能力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以及动态能力理论三个方面[4]。

2.知识吸收能力的概念

在最早的时候,吸收能力是由 Cohen与Levintha提出,他们认为吸收能力就是企业识别、吸收外部的新知识,然后对于其进行商业化,该流程的能力就意味着吸收能力。企业的吸收能力可以分为企业甄选,索取外部知识的理解、检查、分析,最后进行知识的提纯,使其能够整合到企业中,形成企业能够有效使用的知识结构,使知识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

同时,知识吸收能力也是企业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所在[5]。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指的是企业自身形成了知识接受、知识输出的流动模式,而该模式中还发生了知识溢出的情况,通过对于企业开展各种集中、相似、规范的活动來进行外溢知识吸收[6]。

3.知识吸收能力对于企业创新绩效产生的影响

企业获取知识的方式通常是采用一定组织机制来对于知识进行甄别、获得或者是遴选。如果企业自身没有获得外部的新知识、新技术,那么将会导致企业知识的新陈代谢不能得到有效地实现,从而导致企业增加不了自身的知识存量。而企业获取知识还有一种最为主要的途径是与顾客进行积极的沟通,或者是与其他的外部组织进行沟通,加强外部组织的关系。在当前开放式的创新环境下,企业要想获取外部知识,拥有了更大的范畴,企业可以通过从用户、研究机构等来获取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从非营利组织、竞争对象等机构中获得新的知识[7]。

而Lane则是从组织学习的角度来对于获取能力进行解释,Lane认为在获取新知识的阶段,企业是通过探索性学习来进行新知识的获取,所以,知识获取能力在此时则指的是企业为了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通过探索性学习或者是一定沟通路径来对于获取外部新知识的能力进行搜索、识别以及评估。在开放式创新的环境中,企业存在着众多的问题,例如,外部环境复杂、创新不确定性的增高、边界模糊等,因此,企业非常有必要加强获取知识、资源的能力[8]。

企业自身知识获取能力的速度、方向以及强度将会直接的影响到对外部知识的获取效率。企业获取知识多寡就是指获取强度,而速度则代表着企业是否能够实现快速获取知识,企业获取知识的路径主要为方向[9]。企业获取强度大,速度快,那么才可以实现迅速搜索、识别有用知识的目的,使企业可以在知识获取质量方面得到有效的保障;而获取方向将会对获取路径产生影响,它能够保证在传输期间,知识的正确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企业的创新绩效都是社会上所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重点问题。随着企业创新实践的快速发展,专家已经开始逐渐认识到,企业创新绩效的提高还会受到许多层次方面的影响。我国企业要想增强自身的创新绩效,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例如,探索建立一套新的知识产权体系、培育创新氛围,鼓励员工积极创新等。

参考文献:

[1]陆立军,郑小碧.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创新网络联接度相关关系研究——基于对浙江省83家企业研发中心的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130~134.

[2]蔡乌赶,周小亮.企业生态创新驱动、整合能力与绩效关系实证研究[J].财经论丛,2013,(1):95~100.

[3]李海东.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以广东佛山陶瓷产业集群为例[J].中国经济问题,2010,(6):25~33.

[4]顾丽敏,段光.基于网络集中度的产业集群知识共享研究——以江苏省科技型产业集群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14,(9):142~148.

[5]王长峰.知识属性、网络特征与企业创新绩效:基于吸收能力的视角[D].山东:山东大学,2009.

[6]饶静,李莹,黄熹.风险投资对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27):14~16.

[7]朱亚丽.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企业间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国内通信电源产业为例[D].浙江:浙江大学,2009.

[8]罗亚非,李敦响.基于密切值法的不同类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22(11):83~85.

[9]陆菊春,韩国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密切值法模型[J].科研管理,2002,23(1):54~57.

作者简介:

龚雨欣,南京农业大学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