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读《黄帝内经》探究中华文明史

2020-10-21李晖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6期
关键词:黄帝内经

摘要:《黄帝内经》既是我国的最早的中医理论和方法论集大成的经典,又是我国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精华和瑰宝。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职责所在。

关键词:探究文化瑰宝;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6-250-02

读《黄帝内经》缘于心内始终将其作为文学作品来推崇和赏析。尤其是《素问》篇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大道至简理论精髓,使人心灵如阔开了一片广袤的天地,萌生去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宝藏的念想。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虽假托轩辕皇帝之名,其实据考证成于战国时代,两汉医者有所补充。冠黄帝之名,旨在突出强调溯源崇本,更进一步佐证说明中医文化发祥之早。

《黄帝内经》绝非一时一人之作,通常说法为我国春秋战国起

许多医学著作的总结。《素问》《灵枢》互引、互鉴,与其他医家或流派互鉴发展,相得益彰。其借鉴古文献可考的有《阴阳之论》《天元册》《五色》《玉机》《诊经》《脉变》《刺法》《针经》等50余种,《黄帝内经》当仁不让地配得上我国上古医学的集大成者。

作为一本产生时代和孔子、子思、汉代儒道思想相并行的医书,它的伟大不仅仅是治病救人的医术理论,更是一部高度凝练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著作。其思想杂糅道家、儒家、法家、阴阳家等百家之长,站在哲学的高度,追溯宇宙的本原,具有辩证的唯物史观。它否定有超自然、超物质的上帝存在,认为生命现象来自于生命自身阴阳的互有对立和互有统一运动。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唯物发展观诠释得大智如神明般的存在。这些大智,几千年来一以贯之流淌在世世代代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高度凝练的宇宙观

《黄帝内经:天元纪大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布气真灵,祤统坤元,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柔,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太虚为宇宙之先,太虚之境充满元气,气的化运有日月星辰、阴阳寒暑,有万物。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顺乎自然的生命观

人与自然相协相调。《素问》:“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法则自然,“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医理的根本,强调人来自于自然,要顺乎自然,与自然相协调。

人处于阴阳对立的宇宙。《素问》:“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气归经,精归化。医理的另一根本,人是对立和阴阳互生的统一体。

人体是肝心脾肺肾五大系统与金木水火土相呼应表里,五大系统各有其属性和运行规律,同时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构成一个整体。

高度发展的方法论

梳理《黄帝内经》整个理论架构:脏象说、病机说、诊法说、治则学说等,且不论其在世界观上的高妙,单从方法论上探研中医中药的穷天人之际的智慧。

有别于西方自然科学的机械和割裂的存在,《黄帝内经·灵枢》认为形体与精神辩证统一。“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黄帝内经·素问》:“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

气作为宏观上宇宙的本原,微观上主宰人的生命,如同汽车轮胎没有气,汽车就是废铁一堆。气的运行瘀滞、經络的曲张疏通、脉搏的浮沉滑涩 ,中医思辨时眼睛是看不到的,但因病施治的确又是客观科学的过程。

中国人讲求“畏天畏地畏大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著名的例子就是曹操战败溃逃时割发代首。五脏六腑的互为表里是怎么发现的,没有西方解剖学之说;“由神农尝百草”推知中医讲究经验论,春秋战国之前也没有那么多的人作为标本供医家去研究。

百草产地不同,不同的药、不同的剂量、不同的配伍,不同的功效,这些看似不讲西方科学的方法,实质上是从无穷大上又从无穷小上即统筹宏观与微观,遵循了科学上的量的分配和时间、空间上的分配,规避了西方医学的微观性、机械性和割裂性。

西医的诊断方法也必须包含有望闻问的中医重要方法。B超视野下的那一分那一秒的身体状况,西药实验室里称量的配比是可视下的僵化的静态的给药方

式,只能依据病了以后呈现的状态施治,而中医时时刻刻把人看作一个生命有机体,一个动态的过程,是整体视野,是内外环境相辅相成参照思辨的,或防患于未然,或因势利导。现代中医传承大多都是理科生,更多地重视中医中药的方法论,而忽视了中医中药更是深入中国人骨髓和血液的悬壶济世的文化观、道德观。

亘古悠长的文明史

《黄帝内经》成书于春秋战国时代,集百家之长,思想臻熟,昭示中华文明独步世界的高度发展。现在读《黄帝内经》跨越几千年,思维语言与当代一脉相承、一以贯通,单单按中医是门经验学科来推衍中华文明史,至少需前推若干万年,方有千千万万历代的医者作为先驱既宏观微观、又高度提炼,尝百草、辩证施治、人的来去、世界的归宿。

因为学文,对《黄帝内经》医理的关注弱于对其蕴涵道家、儒学等哲学、文学、中华文明有近乎万年深厚底蕴的热爱和欣赏。不是泥于《黄帝内经》的玄妙,而是执着于对其至真至美的热爱。热爱即是传承,研读就是弘扬。

中华文明从远古走来,浩浩汤汤。

作者简介:李晖 女  河南人民出版社编辑

猜你喜欢

黄帝内经
论《太一生水》的“生命生成论图式”特征
从冬病夏治论三伏贴之刍议
《黄帝内经》修辞格英译研究
养心的境界
浅谈黄帝内经对失眠病因病机的认识
《黄帝内经》的阅读理论
《黄帝内经》“酒伤”理论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