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德育知行合

2020-10-21贲蕾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现状与对策知行合一德育

摘要:全文阐述了高校道德知行合一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学生道德知行合一的因素,主要为学生主体和环境两部分。第四章对此提出以一些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系统地总结。

关键词:德育;知行合一;现状与对策

一、“知行合一”概述

在明朝时期,思想家提出一个名词“知行合一”。这要求我们在“知”的基础上也要去“行”,“行”就是“知”,将“知”与“行”连接起来,才是真正的统一。

二、 高校德育知行合一现状

在高校中知行合一与学生的德育教育紧密挂钩。如今,大多数大学生有健康、正确的人生观,比较注重自身的成长和课业成绩,但是他们在毕业走向工作中时,尚且稚嫩、对工作准备不充足,很容易在自我评价上抱有消极的态度。他们虽然具有良好的道德知识和正确的道德判断,但是当发生事情时他们的行为会与自己正确的道德准则有所偏离,缺少自我反省的意识,忽略社会公德。例如他们面对恋爱和婚姻的看法时,婚姻上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没有过堕胎或同居的经历,并且对于婚姻或多或少会存在功利性,对婚姻中角色的认知不成熟,缺少责任感。在恋爱层面,许多大学生却渴望与女朋友同居,甚至在不得已情况下选择让对方为自己堕胎,虽然他们知道这是错误的道德想法,但发生在自己身上却会放宽心态。还有经常可以在网络APP上看到的段子:知道某人的某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但是倘若朋友是这样,似乎就将道德原则抛之脑外,这些都是典型的“知行不一”行为。

三、 影响学生知行合一德育教育的因素

(一)学生主体心理影响因素

1.心理成熟度低

一个人道德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他的道德观念和对他欲望的结果。当这种欲求与道德中“知”产生冲突或是不吻合时,就会出现两种结果:一个是道德大于欲望时,会体现出道德的知行合一,另一种结果是道德小于欲望时,换句话说道德原则在欲望面前失去了约束力,那么就会出现道德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现象。大学生们时间主要用于学校学习,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往往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对外界社会生活相对隔离,因此,很多高校的学生心理成熟度相比生理成熟要滞后一些。当他们发现自己的不合理欲望时往往会抛弃道德原则,即使他们的道德观念正确,却不能身体力行。

2.盲目从众心理

大多数情况下,跟随大众的脚步走是正确的,但倘若对事物缺乏分析,不了解真实状况盲目从众也是不可取的,例如前两年大火的明星打篮球事件,许多人不了解真实状况,为了在网络上博取热度盲目跟风,但后来很多人也发表过为当时行为道歉的言论。大学生是中学向社会过渡的阶段,属于人格未定型期,容易情绪不稳定、易走极端。当他们遇到事情时往往“人云亦云”,集体行动,很少根据自己的道德“知”来为道德“行”做导线。这种从众心理大多体现在上课从众、消费从众、娱乐从众甚至包括作弊从众等。

3.群体惰化现象

通过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相比于一个人独立完成某项工作时,群体多人完成一项工作中个体的努力程度要下降很多,这被称为群体惰化现象。大学生们出现道德知行不一的行也取决于“责任分摊”的心理,普遍觉得认为这是大家的责任,自己可以适当偷懒一下,所以,他们在规范自我的行为上责任感更少,更加容易出现知道如何做却不愿去做的情况。

(二)环境因素

1. 家庭影响

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家中父母长辈比较溺爱,在良好的保护下,生活中的他们很少遇到挫折,这使他们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严以待人、宽以律己成为了他们的价值导向。此外,父母对子女的就業也只注重技能培养,忽略道德层面。

2.学校影响

很多高校的德育体系尚不完整,教育方法古老陈旧,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也只对学生进行理论的灌输,忽略实践行为对学生的德育作用。

四、实现德育知行合一的对策

(一)创新德育手段和方法

在对学生尤其是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必须要增强灵活、多动的教学方式。他们处于社会与学校生活相融合的时段,容易将两种知识结合在一起,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形式深入到学生的心理建设,持续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将德育的目标与其他学科的专业教育相结合,对此美国高校运用得十分巧妙,例如注重历史和地理学科的教育,在此之上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另外,德育教师也可以采取隐形教育来引导学生知行合一,例如通过各种学术活动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开展各类竞争比赛、社团活动、体育活动等,让正确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地走进学生的认知中。另外,考核评价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增强学生的理论转实践的意识和行为,通过改变考试的方法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在道德上知行合一。

(二)拓宽道德实践的渠道

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通过体验交流、沟通、实践的形式,以德育课程的实践活动为主体,结合各管理部门共同打造与之匹配的教学模式,实现学校内与学校外的连接互动,在一定层面上可以化解理论与实践不一致的问题。

(三) 创建良好的德育环境

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三迁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它可以影响到人的思想意识和观念。道德教育也应有它的环境,包含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环境等。想要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学校要全面规划,建设品味高雅的物质环境。此外,应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的精神建设,包括校风、教风、学风、班风等,从方方面面制约着学生的道德上的知行合一,并且可以达到深刻、长期的影响。

五、 总结

高校中学生知行不一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想要解决这种“知”与“行”分离的现象,需要从学生主体着手,另外结合环境因素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潜移默化,在育人的同时实现对学生道德知行合一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娜娜.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知行合一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D].中北大学,2019.

[2]鲍贤杰.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启示[J].高教学刊,2020(06):180-181+185.

作者简介:

贲蕾(1987-)女 籍贯:安徽滁州;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目前职称: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项目基金:地方高校学生道德知行现状分析及教育方法改进研究(项目编号:2019sk04)

猜你喜欢

现状与对策知行合一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新疆农村成人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关于汽车客运站财务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