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设计事理学在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21秦智香

鸭绿江·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电子货币演变纸币

秦智香

摘要:本文主要探析柳冠中教授的设计事理学的理论原理,探析货币的演变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发现事物更替的规律。采用“理论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理解、分析、总结,完成对货币的演变的解读。电子货币的使用日益盛行,而纸币使用频率越发低的根本原因是电子货币脱离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纸币深受空间的限制,电子货币成为主流支付形式,预测电子货币未来可能替代纸币。“方便”和“效率”才是其成为主流的本质原因,是事物更替的内在规律。

关键词:设计事理学;纸币;电子货币;演变;

设计事理学认为,我们对设计的理解可以沿着两条轨迹进行:一是历史的轨迹,即发展的“源”,二是抽象的轨迹,即其本“元”。[1]历史的轨迹使我们可以看清事物的演变历程;抽象轨迹则是由表及里地透过事物表面现象而看清事物的本质。对货币演变史的探究,也就是在历史的轨迹中,发现其更替的规律。

一、设计事理学的基本理论

(一)设计事理学理论的源起

柳冠中教授在《设计事理学论纲》一书中提出研究设计的准确起源无意义,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它把设计归结为“人类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目的性”和“创造性”是设计的两个要素。柳冠中教授将设计问题细化为“外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与“内因”(技术、原理、材料、工艺)等共同作用下的“关联性”目标系统,这也就是设计事理学的理论核心。

(二)设计事理学理论核心

在柳冠中的设计事理学“目标系统”(如图1)框架中,外部因素包含了使用者的制约、使用条件和可能的制约等方方面面,但是其始终是将人作为核心的,内部因素是关于“物”的。设计是“实事求是”的过程,是在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限制下,寻求最佳,适合于“目标系统”。设计事理学的核心是:“实事—求是”,设计首先要研究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环境、条件、时间等因素下的需求,从人的使用状态、使用过程中确立设计的目的,这一过程叫做实“事”;然后选择造“物”的原理、材料、工艺、设备、形态、色彩等内部因素,这一过程叫做“是”。“实事”是发现问题和定义问题,求是是解决问题;实事是望闻问切,求是是对症下药。[2]

(三)设计事理学的“事物观”

事的结构包含人与物,反映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通过事可以看到事物背后的本质意义。因此,事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具体的“事”反映了人与物的关系场。

“事”比“物”先存在,是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因为“事”而造“物”。柳冠中教授在《事理学论纲》中认为:造物不是简单的工艺、材料等因素,造物要与其所作用是“事”,将时间、人、空间等要素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起来考虑。因此,要创造物的时候,要充分探求“事”,也就是人与时间、空间、行为等的关系。

二、货币的演变中的设计事理

(一)货币产生的原因及其中事理

物物交换是最初的交换形式,这种形式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种“不便”,人们便发明了货币。因此,货币是在交换中产生的,以货币为中介的交换是在物物交换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更高级的交换形式。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贮藏手段、流通和交换等功能。

几千年来,货币形式随着商品交换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迄今为止,货币形式大致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金属货币阶段、纸币货币这三个发展阶段。总的趋势来看,货币形式随着商品产生流通的发展,随着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演变。实物货币时代是远古物物交换的时代,因人各有所需,可供交换的物品不同,需要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物品来交换,这就是原始的货币。贝是中国最早的货币,牲畜、盐、贝壳等都曾被当作货币使用过。随着社会的进步,这种实物货币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然后是金属货币的出现。这种货币大多是金、银、铜等重金属。这种货币使用时比实物货币方便,但是也存在问题,当进行大额交易时,金属货币的重量和体积让人苦恼,因此需要一种符号货币来解决这个问题,纸币应运而生。纸币是由国家、政权、单位发行的一种有时限,有地域限制的货币,是一种价值符号。货币的诞生解决了交易中的问题。纸币的出现和使用不仅是在社会经济交往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也是在造纸技术和印刷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出现和发展是货币发展历史中的一次史无前例的变革。

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交易渐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货币应运而生。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和预付支付机制。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中可以用来支付的价值,如智能卡。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而预付支付机制则是指存在于特定软件或网络中的一组可以传输并用语支付的电子数据,通常成为数字现金。它通常由二进制数据和数字签名组成,可以直接在网络上使用。电子货币产品主要被设计用来替代流通中的通货。电子货币存在的本质目的,是“为了使人更加快捷、方便地进行物质交换”。

(二)电子货币的演变以及其中事理

1、背景

科技革命促进了电子商务的发展,而电子货币也越被频繁的使用。使用电子货币更加方便快捷,而“钱包”已不再是必备的物品。在上海、成都等许多城市,乘车后不再只是使用纸币,可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乘车码;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使用第三方付款,由此可見,电子货币被大众所认可和接纳,比起现金容易被盗、遗失、损坏等负面影响,电子货币的优势在于更加遍及快速、脱离了时间、空间的限制。

2、“纸币”到“电子”货币演变的内外因素比较分析

因为要实现交换(事),所以产生了货币(“物”);为了使货币更方便流通,所以产生了电子货币(“物”)。为何电子货币愈发受到人们的接纳,不尽要着眼于“物”的内部因素,更要置于它们所处的“事”,即外部因素去检验。

“纸质”到“电子”货币演变的外部因素

(1)经济、政治的制约:

在这飞速发展的互联网经济的信息大时代背景下,国家和政府都大力支持和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了电子商务等的转型升级、发展,促进了电子货币的广泛使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于效率、方便的要求势不可挡,这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的趋势。

(2)生活、消费方式的可能和制约:

从生活方式来看,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更加“快节奏”,追求速度和效率。从消费方式来看,线上购物因它方便而成为大众喜爱的消费方式,由此也促进了快递行业的诞生和发展。相对于在线下交易使用纸币,电子扫码付款的方式更加快捷,不易出错,免于漫长的等待,这样的高效率让人们觉得轻松愉快。

(3)时间、空间的制约:

从时间角度来看,时间长了,纸币可能会损坏、受潮。从空间地域的角度来看,纸币仅支持在一定的场景下使用,但因现存纸币的数量不够等因素的限制,使得交易进行得没那么顺利。

(4)使用者行为过程和状态的制约:

从携带出行的角度来看,纸币的数量,制约了携带数量的可能性,简而言之,纸币增加了携带负担,还容易遗失或盗取。而电子货币使用方便,只要有如手机一样的电子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甚至不用带钱包和卡包,因为已经有以二维码的方式存在的电子卡包。电子货币和互联网的有机结合,很好的适应了社会生活的快节奏。

(5)资源、环境的制约:

纸币的载体是棉短绒和木浆,而纸张的生产在一定程度上讲是会破坏环境的,是一种资源浪费、植被破坏甚至环境污染。而电子货币是以手机、电脑等为载体,网络为中介,对资源环境友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纸币到“电子”货币演变的内部因素

(6)技术的可能和限制:

电子货币基于电子信息和互联网发展的优势,以其各种形式冲击着传统纸币的刻板,以技术吸引着人们。如今,收发抢红包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从一定程度上增添了乐趣。正因如此,各平台也开发利用了丰富的资源,最大化发挥电子货币的优势。

(7)材料与成本的可能和限制:

纸币的呈现形态是固定不变的,由国家规定发行。纸币制作的工序十分复杂,在印钞厂经历多道工序。

三、对于未来的预测及背后事理

(一)纸币存在的背后事理解读

德國哲学家黑格尔曾提出:“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的存在或灭亡有其因果关系,事出有因,既有的事物有其存在的原因。每个时代都有当时最为主流的文化,对于货币的发展变化,是从简单发展到逐渐完善的过程,纸币不会立刻退出我们的生活,而是会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也许某天被电子货币所取代。

长期以来,纸币经历复杂工序生产出来,不断地优化,我们默认它的存在是“理所当然”的。但是,使用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易。由于个体接受教育状况、生活方式、身心各方面存在差异,以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约束等,这是纸币存在背后的“事”。正是这样,纸币的使用依然盛行中。

(二)对于电子货币将成为主流的预测及其事理解读

电子货币存在的目的,是为了人们能更加快捷、准确地交易,提高了办事效率。而电子货币能够被需要和接纳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双重限制。而纸币,深受空间限制,获取时间成本高,不太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

电子货币若能取代纸币存在很多优势。最大的优势就是使支付更简单方便。各种电子支付方式,特别是移动支付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让不带现金生活成了可能。在生活中不难发现,银行卡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支付选择,电子支付已经为大多数人所接受,其因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人们的欢迎,其次,不管是纸币还是金属货币,都无法避免损耗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资源浪费的现象,而电子货币难以这一问题。纸币是一种不记名的货币,携带大量纸币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和风险的。最后,电子货币由于一直在电子、互联网的领域流通,其渠道是可监控的,可以避免一些问题。

虽然电子货币有极大的优势,但它不能完全取代纸币。首先,电子货币在技术层面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它需要一定的网络等设施的支持,不少偏远地区难以进行交易;其次,电子货币也存在安全问题。最后,人们的支付习惯的改变是需要时间的,因此,电子货币的发展还需要时间。现在看来,纸币和电子货币将会并存很长一段时间,但也许某一天会被后者所取代,或是发生其他的变数,一切是皆有可能发生的。

四、结论

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质货币,再到电子货币,它们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它们的抽象意义确实殊途同归的:为了进行交易。而形式演变的结果是“效率”的提高,人们为了快速、便捷、准确的达到目的,创造更为系统的衍生事物。从表面上看,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发展与进步,而本质上则是人们对“效率”的追求。电子货币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是对金融和互联网科技的考验,因此安全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中,要把握好内外因素的整合,深入探究“事”,再去求“是”,再回到“事”中得以检验。设计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文化,设计是一种创造行为,是创造一种更为合理的生存或使用方式。总之,深入探究事物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进行设计。柳冠中教授将设计事理学带入中国,对其进行了系统阐述,为我们提供了设计研究方法论,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设计。

参考文献:

[1]柳冠中.事理学论纲[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74-75

[2]张蕾.黑龙江省工业设计国际学术周:走进“事理学方法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柳冠中教授专访[J].工业化设计.2015.(08):018

[3]中国古代钱币[M]. 学苑出版社.高英民.2007

猜你喜欢

电子货币演变纸币
带了多少钱
电子货币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吗?
我国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乘数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异类女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演变
猜纸币
Value
电子货币之浅识及其未来发展
电子商务环境下电子货币法律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