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中国当代戏曲艺术创作的几点思考

2020-10-21张腾飞

视界观·上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艺术创作戏曲思考

摘    要: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群众是创作的基础,戏曲创作也是如此。要想有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戏曲艺术创作就要在贴近生活和群众的基础上,无论从情节表现,还是舞台的舞美及其造型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到与时俱进,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同时勇于创新。

关键词:戏曲;艺术创作;思考

中国戏曲有着辉煌的过去、丰厚的传统,对于中国文化史的价值和贡献是无法量化估计的。但在改革开放大潮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以丧失观众为主要表现的戏曲危机已然存在。那么,观众为什么会流失呢?一方面,群众的文化生活面临多元化的选择,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即戏曲的创作与观众的关系密切,在创作中若偏离了观众的整体审美、趣味,戏曲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观众也就慢慢的流失了,戏曲也就失去了生命力。由此可见,研究分析戏曲产生危机的原因,思考如何扭转现状运,探索新时期的戏曲应该是什么样子,当代观众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戏曲作品和演出形式,从而去改善戏曲的命运已然成为戏曲创作主要探索的问题。

一、戏曲创作需要以群众为基础

中国戏曲艺术包含众多剧种和剧目,这些剧种和剧目均诞生于群众之中,不仅从内容上反映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而且表达着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可见,戏曲创作与群众生活联系紧密,戏曲创作需要以群众为基础。

⑴戏曲创作者必须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创作者出戏曲剧目是为了给观众欣赏。所以,戏曲创作者要考虑到戏曲演时观众的存在。戏曲创作只有贴近群众生活,才能够符合观众的欣赏口味,才能够保证有观众源。如果戏曲演出没有观众,那么戏曲创作也就失去了意义。而且,实践也证明,戏曲创作者向来都很重视观众需求。众多成熟的传统戏曲曲目之所以能够长时间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就是因为其时刻不忘观众。这些戏曲曲目的创作者在选材时大都会聚焦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记,社会新闻及生活现象等,以这些与广大人民群众关心的或者密切相关的素材来吸引观众,引发观众兴趣。在舞台表满过程中,戏曲导演更是要求众演员要心中有观众,要求其用完美的唱、念,做,打等来展现情节,表现内容和主题思想,以满足观众的欣赏需求,赢得观众思想上的共鸣。此外,纵观众多有口碑的优秀戏曲剧目,我们可以发现,其之所以能赢得观众的一致好评,就是因为遵循了艺术发展规律,从观众需求出发。因此,戏由创作要从观众需求出发,要考虑到演出时观众的欣赏,要重视观众的需求。

⑵戏曲创作要以观众为中心,要集群众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一是群众性,戏曲创作要做到平易近人,保证雅俗共赏,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考虑观众需求,才能够保证观众能看懂、能理解戏曲表演内容,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发。二是思想性。戏曲创作要保证较强的思想性,要能够与时下的社会思想导向保持一致,要能够使得观众通过演员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舞台表演有所领悟。三是娱乐性。戏曲创作要有一定的娱乐性,则需要通过演员声情并茂、载歌载舞的舞台表演呈现出来,以实现与观众的情感互动与交流。

二、不断适应观众,戏曲创作才能提高发展

就现在来说,五十岁以上的戏曲观众是受传统的旧戏曲熏陶成长的,四十岁左右的戏曲观众是文化大革命后恢复传统戏、编演现代戏后才逐渐熟悉戏曲的,三十岁左右的青年观众则是初人戏曲欣赏之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虽然在戏曲艺术的欣赏上存在差异,但也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就是从昔日较为纯粹的观赏娱乐,转而本能地通过看戏了解时代发展的信息,了解社会的进步,认识世界的变化和发展,丰富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从新编现代戏中感受时代的变迁,看一看社会的繁荣和新人新事。这样也就从观赏娱乐中受到了教育。

在当前这个大的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戏曲创作应与时俱进,要顺应时代的发展脉搏,多多深人生活挖掘,深人基层历练,要用戏曲的传统方式表达时代的诉求,讴歌改革开放的现实,引导主旋律,释放正能量。当然,在戏曲创作的走向问题上,作为戏曲工作者,也要把握一点,那就是日益丰富起来的物质生活使得大众审美观,特别是舞台艺术欣赏力变得越来越高端后,一些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的媚俗风要逐渐抬头,我们去怎么规避和遏制的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也是时代与文娱风气二者之间的变迁所要面对的。戏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不断革新则发展昌盛,墨守成规则趋于消亡。作为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戏曲艺术,在弘扬民族文化、表现时代精神,宣传人民、教育人民、鼓舞人民方面,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要创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精品,就要捕捉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情趣,在戏曲领域内清除不健康因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真、善、美大唱赞歌,给人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在新剧目的创作上要把握时代发展趋向,深刻揭示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斗争,鞭挞嘲讽一切阻碍我们事业前进的丑恶现象,使丑者更显示其丑,使美者益增其美。促进戏曲与现实生活更加贴近,使观众与剧中人物的感情共鸣更加密切。

在剧本的创作上,挖掘、整理、改编传统戏也应真正做到千锤百炼精雕细刻,把传统戏曲中那种结构松散、情节交待过于繁琐的手法予以精炼简化,公式化的主题赋予新意,雷同的加以个性化,再加上表演艺术上的推陈出新,就会使专家点头,更会受到观众喜爱。生活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泉,所以我们编剧、导演、音乐创作人员必须要到广大观众中去走访探讨。明了观众的意愿和要求,也就找到了前进的目标;适应了观众的喜爱和要求,也就找到了振兴繁荣戏曲的路子。

三、结束語

从某意义上说,没有观众就没有戏曲,所以戏曲工作者在戏曲生产的过程中,从戏曲的文本创作的开始就要想到观众,思考新时期的戏曲应该是什么样子、观众在审美情趣领域发生了哪些变化、什么样的作品和演出形式才能吸引观众,继而在实践中不断求新求变,探索创作、演出、经营、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同时注重戏曲音乐人才的培养,从而创作出既有质量又有数量的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以满足观众的需求,使戏曲重新走上健康发展之路,重绽光彩。

参考文献:

[1]杨玉振;杨少斌艺术创作研究[D];苏州大学;2019年

[2]温秀红·当代地方戏曲创新发展之我见团·戏剧之家,2018(04),

作者简介:张腾飞,女,1980年8月出生,汉族,商丘市梁园区,本科学历,中级职称,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理论。

猜你喜欢

艺术创作戏曲思考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戏曲从哪里来
传统戏曲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