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剖析幼儿和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行为表现

2020-10-21杨俊丽

早期教育(美术教育) 2020年9期
关键词:小杨花瓶作画

杨俊丽

在写生活动中,我仔细观察一航的绘画行为,他将提供的颜色逐一往纸上涂抹,每涂一种颜色,他看看就会笑一笑,有时几种色彩叠加的特别美,有时则是黑乎乎灰蒙蒙的。涂呀涂,最后纸张被涂出一个洞,一航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一航全神贯注投入写生之中,脸上时常露出的笑容充分展示出他对活动的兴趣,兴奋之时的他让我感受到幼儿的生命活力。一航在涂色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尝试着用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调试,时刻变化的颜色,在他的眼里是那么神奇,好玩。我特别感谢组织活动的小杨老师,她在孩子作画时,指导语很少,只是认真观察孩子们,偶尔提醒个别孩子的一些习惯养成,如用完笔要归原处,让孩子调整自己的作画位置等。当一航出现玩色行为时,她没有阻止,而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

接下来,一航在花瓶旁涂了一团橙色,又分别用绿色、黑色画出很有意思的某种符号。一航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写生,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这种超常规、独特的表现,体现出他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力。在孩子的眼里,事物是具体的、有趣的、充满生命力的。正是由于这种思维的直觉性,具象符号性和情感性的特点,才使孩子的艺术作品充满了活力和魅力。也正是因为老师没有太多的评价和干涉孩子们的作画,所以一航特别享受自己作画的过程,思维没有受到任何限制。他拿起自己的作品,左看右看,终于满意了,于是将作品放到展示架上。

小杨老师微笑着拉着一航的手,说:“给我讲讲你的作品吧!”一航兴奋地说:“我这是一个奇特的花瓶,(橙色团)这是密码锁,(绿色的符号)这是开锁的密码,(黑色的符号)这是关锁的密码。我这个花瓶是独一无二的,只有知道了密码才能打开它。输入开锁密码,花瓶中的花就会‘嘭的一声开放,输入关锁密码,花儿就自动收到花瓶中!这个花瓶,只有我知道密码,能打开它。”一航一口气讲完了他这幅神奇的画作,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小杨老师,小杨老师用惊喜的表情看着一航,说:“一航的想象力这么丰富,太厉害了!”于是,和孩子击掌表示成功,祝贺他。这时,旁边的乐乐走到一航的作品前,不屑地说:“画的是什么呀。”小杨老师没有进行任何解释。

第二天,我找到一航的妈妈,了解一航的近况。妈妈说,孩子最近对开关锁特别感兴趣,妈妈每天骑电动车上下班,一航每天都要自己开锁,电动车锁比较大,不容易开,但孩子还是一次又一次想要尝试。回到家,一航和妈妈抢着开锁,有时妈妈着急,想自己快快地打开,但一航不依不饶,偏要自己开。我突然想到,孩子作品中的锁是带密码的,只有一航能打开。一航将生活中的情景融入作品中,并设计了密码,自己知道密码,开锁对一航来说是多么容易的事,他将愿望表现在作品中,如果锁都有密码,那就不用费力气了,他的愿望在美术作品中实现了。

在集体分享作品时,老师特别邀请一航为大家讲述了他的作品,孩子们都用欣赏的眼神看着站在台上的一航,有几个男孩子还纷纷向一航竖起了大拇指,乐乐的眼神也由刚才的不屑慢慢地变得柔和起来。幼儿年龄虽小,但同样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他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肯定,特别是老师和同伴的欣赏,更会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对待身边的人,所以,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养成欣赏他人、赞美他人的好习惯起重要的感召作用。

这次活动的目标是让孩子通过观察来表现花卉。从目标的达成度来说,一航没有充分地对花卉进行寫生,而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描绘出了一个奇特的花瓶,这种“奇特”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孩子内心世界的那种灵性吗?所以说,艺术活动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要的满足,是一种没有直接功利性,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需要的满足。

猜你喜欢

小杨花瓶作画
宋人点茶,茶上“作画”
在『缺憾 』中寻找美
折段麦秆来作画
墨水作画
我画青花瓶
花瓶怎么碎了?
小杨的外卖
小杨的外卖
指纹来作画
有趣的花瓶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