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客家山歌散论

2020-10-21黄其荣

西部学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客家人艺术特征山歌

摘要:客家人主要聚居在中国南方的山区,他们喜欢唱山歌。客家山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受到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影响,也保留了南方土著文化色彩,反映着客家人的审美情趣。客家山歌大量使用客家方言,种类繁多,体式比较自由,由于是山里人的歌因而具有山的情调,既继承中华诗歌的文学传统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新时期党和政府重视客家山歌的承传,其已达到大众化、信息化的新高度。要发展山歌事业应抛弃不妥的山歌,创造新颖的山歌。

关键词:客家人;山歌;起源;艺术特征;创新

中图分类号:I276.2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15-0074-04

客家人的祖先是古代中原的移民。客家民系在客家先民的不断迁徙中逐渐形成。古代中华大地不乏战争,这就造成了数次移民大浪潮。比如,西晋时期,在“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四“衣冠南渡”⑧等的影响下,很多中原人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区域,少量迁至闽粤赣交界处。唐朝时期,在“南诏叛乱”、农民起义等的影响下,侨居长江中下游区域的客家先民主要迁徙至江西东南部、福建西部以及广东的部分地区。南宋时期,南撤的南宋朝廷与元兵激战于闽粵赣交界处,这里的很多客家人为避战祸,他们又向南迁徙至广东的部分地区s。当然,非战争因素也促使客家人向异地迁徙,比如,清朝康熙年间,南方沿海因海禁拋荒,四川也地广人稀,朝廷颁布“迁海复界”“湖广填四川”旨令,侨居地的客家人又大举迁徙至南方沿海与四川。在唐朝至清朝的太平时期,有些客家人也迁徙,他们是为了经商为官、婚嫁求学或者另谋生计。客家人继承了尚政崇礼的中原文化,也保存了一些中原人的生活与劳动的方式。早在先秦时期,南已有百越族,这些地域的百姓就是南方的土著居民,南方信巫、重情的本土文化与习俗对客家人也有一定的影响。客家山歌是南北文化交流的产物,它是如此优美,以致如今很多人依然喜欢客家山歌。所以,要进一步发扬光大客家山歌的优良传统,同时也要推陈出新,让客家山歌旧貌换新颜,从而振兴客家山歌。

一、客家山歌的起源

不同的学者有客家山歌的不同起源说。明清之际屈大均著的《广东新语》书中记载了这个传说:唐朝的刘三.姐是山歌的创始者。广东的古代客家人把刘三姐敬奉为歌仙。有学者认为客家山歌起源于古代中原民歌,也有学者认为客家山歌起源于劳动。

客家山歌是歌词与音乐的集合体。客家山歌的创始者是具有一定的文化素质与音乐素质的早期客家人。中原音乐是客家山歌的源头。中原有悠久的宫廷音乐传统,宫廷乐官推重雅乐,所以雅乐获得了长足发展。汉朝以后的不少朝代宫廷都添设乐府,这些乐府机构也广为收集民歌。雅乐的俗化,民歌的雅化,雅俗互动都有利于提高民歌的艺术水平。

客家先民来自于中原,这些先民里的歌手拥有较高的音乐素质。在向南迁徙的过程中,他们受吴声、西曲(楚音乐)的影响,而创造了清乐。吴声与西曲都是比较短小的歌曲,多半为四句,由于歌手习惯于依曲填词,就逐渐形成了以四句为主的山歌体式。侨居地客家先民继续向赣南和赣闽粵交界区域迁徙,他们又受杨越、闽越音乐的影响,于是创造了客家山歌音乐。该地区的土著居民处于当时未开化的状态,他们信巫、重情,所以客家山歌也获得了新质。比如,客家山歌既有颂神乐曲,也有很多爱情歌谣。当然,因为早期客家山歌先后受中原、吴楚与杨越、闽越音乐的影响,所以客家山歌的音乐渊源有元汇一的艺术特征。

客家山歌继承了古体诗与中原古代民歌的传统,押韵而不讲平仄。汉、魏、晋时期,诗人们主要创作四言诗与五言诗。南北朝时期,七言古体诗成熟了,可是那时候没有形成七言四句的诗体格式。隋、唐以后,格律诗逐渐取得正统地位。唐朝时期,由于侨居在江淮流域的客家先民继续涌向南方,他们与南方的土著居民有交流,这就形成了有别于江淮官话的客家方言。因为客家山歌的歌词由客家方言编成,所以客家山歌的创始者是唐朝的民间歌手。因为客家人生活、劳动在南方客居地,所以客家山歌在传承中也会获得变异基因。客家山歌的语言、主题以及曲谱或多或少受到南方百越族的土著文化的影响。至于究竟谁是客家山歌的创始者,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大的地域范围里,很多客家先祖都为创建客家山歌建立了功劳。比如,江西、福建广东、广西的客家山歌各有特点,这些各处一方的山歌肯定不是某个人的专利品。在小的地域范围里,则可归结为一个或者数个客家先祖是该地方的客家山歌创始者。比如,某个山村可能有一位客家山歌创始者。不过,由于古代客家山歌都是口头文学,所以山歌创始者的姓名不易流传下来。当然,客家山歌也有初创、成型、成熟的过程,历代客家儿女都为客家山歌做出了贡献。

二、儒学、客家文化与山歌

(一)儒学与客家山歌

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儒学,他倡导“仁”与“克已复礼”。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制定了“三纲五常”的儒教规则。从隋朝大業(605年)始,至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科举制历经1300年。长期以来,儒家经典都是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考试培养了大量儒生。这些儒生遍及全国各地,当然民间歌手也受儒家文化的影响。

日习文章夜习武

文武双全报祖恩

出外敬师又敬友

回家敬奉长辈人1

这是劝告幼辈之歌,旨在劝幼辈报答祖恩、尊敬师友与孝敬长辈。

今晚得你好槟榔

夫妻恩爱百年长

来年喜生富贵子

儿孙世代状元郎

这是客家婚礼歌,它肯定了儒家的训导:唯有读书高。《传家宝训》是流行于广西的客家山歌。该山歌篇幅很长,它的内容受儒教的影响,旨在教人为人处世的道

里。比如,“为人忠厚老实,日后不会长贫。忍让和气者富,逞强好斗必贫”5196即倡导儒家的忠与礼的信条。

在古代中国社会里,儒学是占统洽地位的学说,客家民俗深受儒教的影响。不过,如今儒家哲学不再成为主流的哲学,所以当代客家山歌也有了全新的意蕴。

(二)客家文化与客家山歌

客家人居住在南方的山村里,他们不仅受儒家文化的影响,而且也保留了南方土著文化色彩。在南方主情文化的哺育下,正统的儒家文化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儒教强调“男女授受不亲”与“夫为妻纲”的男女关系,而客家人却有别样情歌。

月光咐清风咐凉

看见亲哥在井旁

家里还有半缸水

假作挑水会情郎

少女没有羞涩,不感到不好意思,她要与情郎来相会。

咐久唔来捱也知

定有旁人议论你

别人爱讲由他讲

哥有言语解劝你

男子认为爱就要爱得轰轰烈烈,那管别人的闲言闲吾。

新做大屋四四方

做了上堂做下堂

做了三间又二套

问妹爱廊唔爱廊

房屋要否建廊,男人要征询女人的意见,这就没有“夫为妻纲”的大男子主义的架子。

客家有很多独特的民俗文化。比如,婚礼、祝寿、聚会、劳动等等,客家人都有唱歌的风俗。

引得新人出厅中

出来参拜众祖公

百拜祖公福禄寿

文成武就耀祖宗

这是流行广西的婚礼仪式中的拜祖公歌。

吉星高照五世昌

锦屏宝烛亮堂堂

寿比南山不老松

福如东海长流水

这是流行广西的贺寿歌。

三、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

客家山歌是民间艺术奇葩,它具有迥异的艺术特征。

(一)反映了客家人的审美情趣

客家歌手有先祖遗风,他们纯真质朴,所以他们创作的很多山歌有质朴的风格。

大路荡荡好跑步

路边井水好泡茶

唔想细茶冲滚水

只想同妹共一家6120

歌手有啥话讲啥,该山歌也就有了质朴的风格。

桃花开哩李花开

阿妹问哥哪里来

阿哥好比蝴蝶样

因为花香随风来6119

歌手把阿哥比喻成蝴蝶,可是,“开哩”“蝴蝶样”都是庄稼人的语言,所以即使该山歌有比喻句,它依然具有质朴的风格。

(二)由于是山里人的歌因而具有山的情调

山歌手与人对歌,为了让对方听清楚,他们通常唱高亢嘹亮的山歌。为了让歌从这山传到另一山,或者从山上传到山下,很多客家山歌都有衬词,以便编配上高亢的乐音。比如,江西興国的山歌手唱道:“哎呀嘞,高山栋上一头松,唔怕大雨唔怕风……”这里的“哎呀嘞”起音很高。兴国的《高山栋上开良田》的山歌也以“哎呀嘞”开篇,当然,该山歌的一些句子还联缀有“哎”的衬字。比如,“高山栋上开良(哎)田”,把“哎”插在“良”与“田”之间,用“哎”来传响高亢嘹亮而又绵长的乐音。

南方的自然风光很优美,那里山峦叠翠,群山连绵起伏,山中有鸟语花香,有小桥流水人家。南方的山水风光培育了山民的温柔细腻的感情,所以那里的歌手也善于唱情歌。比如,福建上杭的《数鸟歌》的曲谱的主要音域区域在低音与中音之间,旋律则上下波动,而且以各种装饰音来突出细微的情绪变化,它的歌词内容是赞美拆不散的鸳鸯鸟,女歌手唱这首歌,她就能完满地表达温柔婉转、低沉缠绵的感情。

在客家山歌里,歌手也表现了山民的劳动现象。比如,福建长汀的《打石号子》的乐曲比较激昂高亢,它的歌词内容很简单,领唱者反复唱“吭哟”,和者反复唱“嗡嗡”,领唱者再唱“加把油”,把旋律推向高潮,和者则报以“吭哟”,这首歌的乐曲符合打石的劳动节奏,打石者唱之,有助于提高劳动效率。

历来客家歌手都善于用山歌来表现爱情、劳动、学习、娱乐以及山村的民俗等方面的现象。因为山歌就是山里的歌,所以,读者在欣赏山歌的时候,这就易产生向往山村野趣的感情。

(三)既继承中华诗歌的文学传统又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

中华诗歌有讲究艺术性的传统,即诗人善于使用各种文学修辞技巧来创作诗。客家山歌受传统的诗歌艺术的影响,歌手唱山歌的时候,善于使用“赋比兴”“重章叠句”以及夸张、排比、比拟、反复、设问、对比、对偶等的修辞技巧。比如,“郎在炕头妹在尾,两人有事唔得知”,即赋的直说;“送郎送到五里亭,再送五里难舍情。再送五里情难舍,十分难舍有情人”,即重词叠句;“妹子生得好人才,好比月光走出来”,即比喻;“喜鹊飞上凤凰台,妹子打扮出门来”,即寄兴;“入山看见藤缠树,出山看见树缠藤”,即对比;“山顶有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西凉”,即对偶。

当然,客家山歌也有独特的艺术特色。首先,客家山歌有大量客家方言。

一对鸳鸯树上企

成双成对正当时

妹肯来学鸟雀样

愿作鸳鸯比翼飞

“企”,即客家方言“站”的音译。“学”,人声字。愿读为nian。“飞”读为bei。“花”读为fa。

其次,客家话有很多人声字。这是客家话与普通话的最大区别之一。比如,“新做大屋四四方,做了上堂做下堂”,“屋”是入声字;“过了一坡又一坡,风吹竹子尾拖拖”,“竹”是人声字。

风吹竹子尾拖拖

竹子低头承露水

阿妹低头等情哥

在客家方言里,“拖”读为to,“哥”读为go。所以,该山歌押客家方言字韵。

再次,客家山歌种类繁多,它们的体式也比较自由。客家山歌有各种类型。比如,广西客家山歌有三言至十一言的种类,也有杂言山歌。不过,各地的客家山歌多半是七言四句组成的短篇山歌。客家山歌的体式比较自由。比如,山歌不讲平仄,押客家方言字韵;山歌可加衬词。

风吹竹叶满天飞

妹爱连郎等几时

等到花开花又谢

等到月圆日落西

风吹竹叶满天飞,即平平仄仄仄平平,妹爱连郎等几时,即仄仄平平仄仄平。等到花开花又谢,即仄仄平平平仄,等到月圆日落西,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显然,这首山歌不太讲究平仄“相间与对粘”的做诗格律。

客家山歌可加衬词,以更好地表达感情。

岭岗顶上一丘禾

风吹日晒旱过多

敢好禾苗有谷打

敢好阿哥有老婆

这首山歌添加了“喔一喂”的衬词,它表达了感慨万千的意思。

此外,客家山歌也可在山歌开篇乃至山歌的展开过程中加上“哎”“呀”“哟”“哇”等的衬词,以便于表达感情和传唱。

四、客家山歌的承传与发展

客家方言有语音文字,而没有书面文字,所以客家山歌是口头文学,以口耳相传的形式一代一代地承传。李天生(1928-)是闽西永定县的山歌大王。据他回忆自己的学艺经历:民国时期,他还年幼,与一位老汉都在为财主放牛,那老汉收他为徒,每天边放牛边教他唱山歌。这就是口耳相传山歌的典型案例。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重视山歌事业。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客家人聚居的市、县成立了山歌剧团,有专职的音乐工作者负责向年轻演员传授客家山歌。当然,政府的文化部门也大力收集民间的客家山歌。比如,1952年,福建省文工团派专家到上杭县收集山歌。1954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闽西情歌》《闽西老区革命歌谣》等的山歌集。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客家山歌热依然方兴未艾。1995年,上杭县在稔田镇举办中秋山歌大会唱。2009年10月,上杭县举办海峡两岸客家山歌表演赛。客家山歌也正在走向世界。2004年2月,广东梅州地区举办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泰国、缅甸以及我国台湾、香港地区都来了选手,参加了山歌表演赛山歌擂台赛、客家妹形象大赛等的活动。

过去,人们主要用纸质书与录音唱片等方式来保存、传播客家山歌。现在,由于DVD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人们可以随时欣赏到集文字声音、图像为一体的山歌手唱山歌的录像,这就有助于自学者学习唱山歌的技巧。所以,从民间师徒口耳相传山歌到政府文化部门的专职音乐工作者给演员们传授山歌,再到广大山歌爱好者运用多媒体技术自学山歌,如今客家山歌的承传已达到大众化、信息化的新高度。

“承传”偏重继承与传递。收集、整理、出版客家山歌,这是承传的先决条件。时至今日,尚健在的民间歌手大多步人高龄,如果山歌研究者不及时向他们采集山歌,散落在民间的山歌就失传了。所幸各地政府的文化部门普遍重视收集民间山歌。比如,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等省客家聚居地的政府文化部門都已经收集、整理、出版了不少的客家山歌。

当然,客家山歌毕竟是民间文艺,她还有粗糙、庸俗之处,如今时代进步了,山歌也需要反映新的社会现象。所以,这就要发展山歌事业。“发展”偏重扬弃与创新。扬弃即抛弃不妥的山歌。比如,有的山歌有淫秽的内容,有的山歌不利于民族团结,有的山歌明显不合汉语的语法,需删除诸如此类的山歌。创新即创造新颖的山歌。比如,设计既不讲平仄又不押韵的山歌体式,设计长短句杂陈的山歌体式,使用先锋派的文学创作技巧来创作歌词,应用诸如爵士、摇滚、说唱等的流行音乐元素来改编山歌曲调等等。崇尚创新精神,积极创造新颖的山歌,客家山歌一定会有美好的前景。

五、结语

2006年5月,江西省兴国县的客家山歌与广东省梅州市的客家山歌被列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所以,客家山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客家山歌是民间艺术的奇葩,她赢得了无数老百姓的厚爱。为了推动客家文化的进步,客家人要善于承传与发展客家山歌。当然,如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客家文化也要走出去,以便让世界更好地了解客家人和客家文化。所以,向世界传播客家山歌已经是大势所趋。

注释

①“八王之乱”是发生于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因皇后贾南风干政弄权所引发,共历时十六年。其核心人物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同、长沙王司马义、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颞、东海王司马越。西晋皇族中参与这场动乱的王不止八个,但八王为主要参与者,且《晋书》将八王汇为一列传,故史称这次动乱为“八王之乱”。

②“五胡乱华”指在西晋时期塞外众多游牧民族趁西晋八王之乱、国力衰弱之际,陆续建立数个非汉族政权,形成与南方汉人政权对峙的时期,从西晋灭亡(公元316年)开始算起,一直到鲜卑北魏统一北方(公元439年)。“五胡”主要指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但事实上数目远非五个。有的学者也称“五胡乱华”为“永嘉之乱”“中原陆沉”等,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其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③“衣冠南渡”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邑里”篇。

该文原仅指西晋末天下乱,中原士族相随南逃,中原文明及中原政权南迁,后逐渐演化为熟典,代指缙绅、士大夫等避乱南方并落地生根的事件。

参考文献:

[1]张卫东.客家文化[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3.

[2]谢佐芝.客家渊源[M].新加坡:崇文出版社,1991.

[3]黄东阳,张快彩.谈梅州客家山歌的形成[J].文化研究,2012(6).

[4]王芳,李启福.兴国山歌简论[J].南昌大学学报,2004(6).

[5]严永通等.广西客家山歌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1.

[6]《旅伴》编辑部.客家情歌精选[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

作者简介:黄其荣(1963-),男,福建上杭人,闽西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实习员,研究方向为教育学、文艺学。

(责任编辑:朱希良)

猜你喜欢

客家人艺术特征山歌
山歌还要妹起头
客家人
山歌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苗山歌
苗山歌
壮族传统服饰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应用
浅析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浅议侗族戏剧的艺术特征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