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

2020-10-21

广州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血糖实验组满意度

谭 静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 510180)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对糖分的过度摄入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病,会危害患者多个器官,给患者和家属造成严重的生活负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且具有遗传性质和终身化特点,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2型糖尿病,即成人发病型糖尿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占所有糖尿病患者数量的90%,大多在35~45岁后发病[1],主要表现为胰岛素功能效果缺失。它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而且2型糖尿病患者伴随抑郁的情况是普通人的3倍以上,这会对患者的情绪造成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可能会阻碍治疗的进程,甚至进一步加重病情。糖尿病目前的发病趋势不仅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巨大的损害,也会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糖尿病治疗周期漫长、恢复缓慢且并发症极多[2],不仅要在就诊时做好治疗工作,出院后也要密切关注血糖变化,控制好病情。应注意的是,由于现阶段临床尚未明确糖尿病有效治愈措施,患者出院后也将长期应用药物、饮食及运动干预等措施控制机体血糖稳定,若血糖控制不良则显著增加致残及致死几率。因此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因长期用药所致不良反应、疾病所致生理不适、失去治疗信心等因素从而产生相应负面情绪,对其家中遵医嘱用药依从性、生活质量均将造成相应影响。由上述可知,医院在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随访健康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是糖尿病延续性护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作为新型随访医疗模式,对于糖尿病患者出院后的血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认为[3],针对糖尿病患者实际特点为其提供结合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措施对其血糖控制效果、负面情绪、生活质量等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就诊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并分析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到我院进行治疗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用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性37例,男性23例,年龄在60~83岁,平均年龄(72.6±3.6)岁;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中女35例,男25例,年龄在61~82岁,平均年龄(71.4±3.8)岁,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②告知患者研究意义,经过患者同意;③心理精神方面正常。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②器官具有疾病或者衰竭;③视听障碍;④具有过敏体质。本次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对其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包括科室跟踪随访和院级抽查随访、电话随访、入户查访等,了解患者的康复情况、解答患者的问题、询问患者对随访工作的相关意见和建议等。实验组患者给予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主要包括建立基础信息库、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如下:

①建立患者基础信息库。随访人员要及时与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沟通,让患者提供相关的个人信息、联系方式、社交账号等,再配合临床医护人员获得患者相应的检查结果(血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病程、出入院记录、诊疗信息、治疗方案、用药情况、并发病症情况等,数据全部整理录入移动医疗信息库中,方便随访人员了解患者情况并做好随访更新记录,观察患者的病情[3]。

②健康教育。随访人员在2型糖尿病患者出院之前应当专门为患者提供移动医疗相关的健康教育工作,让患者了解移动医疗的内容和管理模式、操作流程和意义。提高患者配合后期随访管理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

③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随访人员要结合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前餐后血糖值情况、血压值、精神状况、并发症情况、用药情况和其他信息,结合住院部主治医护人员的建议,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移动医疗随访方案,设定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值。在随后每周内的随访中科学分析患者的病情,向患者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持续随访时间为一年,共计12次。

④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医院要安排专业的随访人员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管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如微信群、QQ群、微博等现代社交平台加强对患者的管理,及时联系患者,科学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血糖护理工作,患者一旦出现血压、血糖的异常可以立刻咨询相关人员,及时解决问题。平时随访人员还能通过群发消息向患者科普相关的糖尿病理论知识、医疗治疗进展、特殊案例报道等,增强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和重视,有利于患者自发性的控制病情。提高对随访管理工作的满意度[4]。

⑤生活指导:注重患者的饮食均衡和休息,注意补充2型糖尿病患者的维生素和蛋白质,控制糖分和油脂摄入,严格把控患者的血糖,对患者的食物的营养比例做到精准计算,避免摄入的血糖超标,身体条件好的患者,可以适当在饭后进行户外活动,增强机体的抵抗力[5]。

1.3 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后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分析不同护理后的治疗效果;并请患者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SDS)来进行自评[6]:SAS<60为轻度焦虑,SAS在60~69之间为中度焦虑,SAS>70为重度焦虑。SDS位于53~62之间为轻度抑郁,位于63~72 为中度抑郁,SDS>72为重度抑郁;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主要从心理功能、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分,满分100分,得分高则生活质量越高。并请他们们填写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满分100分,<60为不满意,60~90为基本满意,>90分为非常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度人数+基本满意度人数)/该组人数[7]。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统计所得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算,计量资料通过百分比(%)进行表示,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比较

从表1可知护理后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护理后比对照组的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血糖比较 n=60

2.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

从表2可知护理后实验组患者心理SAS和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比较 n=60

2.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由表3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后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n=60

2.4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由表4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60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的内分泌系统疾病之一,包括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等多种类型,其中以后者更为常见[8]。现阶段由于各项临床研究均未明确糖尿病的有效治愈措施,仅可通过多种措施控制血糖处于合理范围[9]。目前由于我国医疗资源有限,多数糖尿病患者日常于家中自行遵医嘱用药结合其他措施控制机体血糖,往往在血糖控制不良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方才入院治疗,因此患者在家中自行遵医嘱用药情况对其疾病治疗效果十分重要。但需注意的是,部分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血糖反复异常、对治疗失去信心、不了解自身病情、不信任医护人员、家庭经济负担较重等因素从而导致相应的负面情绪,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

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领域逐渐由单一生理层面向心理、生理等多层面转变[10-11],因此临床医护人员除针对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外,还应增加针对其心理、生活等干预措施,此举对其获得更优血糖控制效果具有积极意义[12-13]。现阶段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推广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这一全新概念应运而生。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顾名思义即利用互联网平台针对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其中建立健康档案有利于医护人员实现资源共享,而互联网无线传输特点有利于医护人员随时随地了解糖尿病患者实际情况并及时调整治疗及护理方案,同时有利于患者获得全方位的用药监督及及时接收先进医疗信息推送等服务,最终目的在于使其获得更优血糖控制效果[11]。本文也已通过分组研究证实,加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的实验组血糖控制效果、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行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此外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更优,此结论与彭芬[3]相关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应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对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也具有积极意义,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血糖实验组满意度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