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小儿肠套叠的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

2020-10-21陈子义温露华李艺域

广州医药 2020年5期
关键词:肠套叠探查肠管

陈子义 温露华 李艺域

梅州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梅州 514000)

肠套叠是一种儿科常见病,是导致小儿肠梗阻的重要原因[1]。小儿肠套叠在2岁以下儿童中发病率较高,随着年龄的增加肠套叠的发生率会逐渐降低[2]。小儿肠套叠具体表现为腹部包块、脱水、便血、腹部疼痛、呕吐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容易引发多功能障碍、中毒性脑病、肠狭窄、肠坏死等并发症,对患儿生命安全构成一定威胁[3-4]。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主要手段,传统开腹手术切口较长、创伤性较大,术后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安全性较低[5]。腹腔镜手术具有出血少、创伤性小、恢复快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多种外科疾病治疗中均取得了显著效果[6]。基于此,本研究选定本院2017年1月—2020年5月收治的50例肠套叠患者做进一步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定本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肠套叠患者,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本项研究,以双盲随机抽样法分组(每组样本容量25例)。观察组:女性8例、男性17例;年龄在6个月~14岁,平均(4.54±3.47)岁;发病时间在12~27 h,平均(19.62±5.57)h;类型:7例回肠回肠结肠型、7例回肠回肠型、11例回肠结肠型。对照组:女8例、男17例;年龄在4个月~13岁,平均(4.52±3.44)岁;发病时间在14~26 h,平均(19.58±5.54)h;类型:2例回肠回肠结肠型、11例回肠回肠型、11例回肠结肠型、1例结肠结肠型。两组相比P>0.05,可比较。

纳入标准:①均经空气灌肠或彩超等检查诊断为:肠套叠。②发病时间在48 h内。③患儿家属均已签署与本项研究相关的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肠绞窄、继发性肠坏死者。②中途从本研究退出者。③心电图异常者。④研究未开展前接受过对症治疗者。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⑦合并遗传性、先天性疾病者。⑧合并重度贫血、营养不良者。

1.2 方法

对照组:全身麻醉患者,在右侧上腹部做一横切口,逐层切开,探查明确肠套叠,复位腹腔中套入的肠管,判断肠管有无坏死,肠穿孔,合并其他疾病之后,若肠坏死,行肠坏死切除术,逐层关闭腹腔。

观察组:全身麻醉患者,协助患儿采取平卧位,经肛门留置Foley尿管插入直肠约5~8 cm,水囊注水约20 mL,连接简易水压灌肠装置,温生理盐水辅助灌肠备用(压力小于100 mmHg,注水量小于100 mL/kg,压力控制在13.3 kPa以下),建立CO2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8~10 mmHg,在脐正中做一长为5 mm的切口(观察孔),将5 mm的Trocar置入,在左侧腹直肌外缘上做一长为5 mm的切口(操作孔1),将5 mm的Trocar置入,在左侧腹直肌外缘下做一长为5 mm的切口(操作孔2),将5 mm的Trocar置入,首先明确肠套叠类型,在水压灌肠辅助下复位肠套叠,同时以肠钳探查套叠头部远端,以抓钳交替挤压,同时牵拉套叠近端小肠,复位肠管,复位满意后,判断肠套叠邻近的肠管有无畸形、坏死、穿孔、占位、肠管粘连、是否套叠肠管已复位等,一旦发现继发肠套叠,或套叠肠管坏死,遂上下延长脐部切口约1 cm,在抓钳的辅助下将套叠肠管提出腹腔,切除病变肠管,而后将切口缝合,术后均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手术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②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呼吸道感染、切口感染、腹盆内感染、再次套叠、低蛋白血症、切口愈合不良、切口疝发生率。③术中合并疾病探查率、复套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手术指标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手术指标对比结果

2.2 术中合并疾病探查率对比结果

对照组术中合并疾病探查率(68.00%)比观察组(40.00%)高,P<0.05,见表2。

表2 术中合并疾病探查率对比结果 [n=25,n(%)]

2.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比对照组(32.00%)低,P<0.05,见表3。

表3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结果 [n=25,n(%)]

2.4 复套率对比结果

观察组无复套,复套率为0;对照组1例复套,复套率为4.00%,两组比较,P>0.05(χ2=1.020,P=0.312)。

3 讨 论

当前,临床对于小儿肠套叠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该病的发生与小儿饮食习惯、病毒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肠蠕动异常、肠功能失调、回肠部游离等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7-8]。据不完全统计:在所有肠梗阻中肠套叠引发的肠梗阻占15%~20%[9]。发生肠套叠后,如果肠管的压迫时间在24 h以上,则会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增加肠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10]。

开腹手术虽然操作简单,但创伤性较大,术后患者由于疼痛而引发严重的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不能及早下床活动,导致胃肠功能恢复较慢,增加了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11]。而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比较,具有以下优点:①在创伤性较小的前提下明确诊断病变的具体位置,减少了由于开放手术而引发的体液蒸发、肠管表面损伤等问题,保护了患儿全身的生理代谢,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12]。②腹腔镜头可以深入到腹腔中,视野广泛,可帮助医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明确肠套叠的具体类型,同时探查其他病变,以便及早发现肿瘤、肠息肉、梅克尔憩室等病变,及早给予对症治疗[13]。但如果探查其他病变,需要适当的将切口延长,即便是切口延长,也比传统开腹手术的短。③腹腔镜手术避免腹腔脏器长期性暴露,可有效预防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对比组术中合并疾病探查率(68.00%)比观察组(40.00%)高,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比对照组(32.00%)低,P<0.05。观察组复套率(0)与对照组(4.00%)比较,P>0.05。腹腔镜手术在小儿肠套叠治疗中疗效确切。

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患者采纳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术后机体炎症反应,提高合并疾病探查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均较高。

猜你喜欢

肠套叠探查肠管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冀西北三马坊热储构造探查的新认知
煤矿常见隐蔽致灾因素及其探查技术分析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高频超声探查用于诊断附睾病变男性不育的价值探讨
全内脏反位合并直肠癌肠套叠1例
鼻空肠管与鼻胃管应用在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未成年人吸毒原因探查:或因家庭或因好奇
儿童大肠套叠与小肠套叠的超声影像特点
猪直肠脱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