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下关穴深刺联合温针灸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2020-10-21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王高峰孙伟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疼痛感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中医院(471003)王高峰 孙伟

三叉神经痛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疾病,本研究针对患者实施下关穴深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在降低患者疼痛感方面具有应用优势。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1)与参照组(n=41)。其中实验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32~64周岁,中位年龄(50.25±8.66)周岁。三叉神经痛病程时间1~5年,中位病程时间(2.95±0.68)年。参照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30~63周岁,中位年龄(50.22±8.62)周岁。三叉神经痛病程时间1~4年,中位病程时间(2.91±0.67)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三叉神经痛病程时间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不具备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伴有突发性三叉神经疼痛症状;②镇静治疗无效;③患者了解本研究,自愿签署相关协议。排除标准:①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呈阳性;②病案资料不全。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治疗,选取主穴下关穴,行垂直进针方式,刺入深度在25mm左右,提插捻转得气后留针时长为30min[1]。配穴酌患者实际症状予以选择,第一支疼痛取鱼腰穴、第二支疼痛取四白穴、第三支疼痛取夹承浆穴。实验组行下关穴深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下关穴深刺:(主穴为下关穴)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选用28号3寸毫针,垂直进针后针体倾斜45度分别向上、向下及耳侧深刺,刺入深度为2.5~2.8寸(前后用同一标准),以患者主诉半面放射感及麻胀感并能耐受为度;辅穴为风池、四白、迎香、夹承浆、太冲、三阴交、阳白、颊车、合谷等穴,上述穴位刺入方式与留针时间与参照组一致[2]。温针灸:针刺后将长约20mm左右的艾条点燃,戳开一小孔后插入针柄,期间需避免患者发生烫伤[3]。全部患者均以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后暂停治疗5日再行治疗,共治疗3疗程。

1.3 观察指标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疼痛感予以评估,满分10分,分数与患者疼痛感呈正态分布。应用《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情况予以评价,包括机体功能、心理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等[4]。临床疗效:显著为患者治疗后疼痛感完全消失,三叉神经痛症状消失;一般为患者经治疗疼痛感有所降低,临床症状基本得以改善;无效为上述效果未达到,甚至患者病情加剧[5]。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8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相关数据录入SPSS19.0软件之中,实验组与参照组临床效果数据行t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患者情况行X2检验,采用(n%)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性较高(P<0.05),研究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三叉神经痛治疗前后疼痛感评分数据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疼痛感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疼痛感均有所缓解,但实验组治疗后疼痛感评分(1.38±0.63)低于参照组(3.07±0.96),两者差异明显(P<0.05)。

2.2 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三叉神经痛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数据(见附表1),实验组机体功能、心理状态、角色功能、社会功能、活力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性较高(P<0.05)。

2.3 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情况(见附表2),实验组三叉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92.68%)高于参照组(68.29%),两者差异明显(P<0.05)。

附表1 三叉神经痛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附表2 三叉神经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类疾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且随年龄而增长,一般而言多发病于患者右侧位置,患者发病时多呈现为三叉神经所处区域剧烈性疼痛,其疼痛感各不相同,包含刀割状、针刺状、烧灼状等等,多在患者说话、进餐、洗脸、刷牙或吹风等时间发作,发病时间从数秒至数分钟,呈现出间歇性发作特征[6]。临床(之)中三叉神经痛尚无明确界定,该病与偏头痛及牙痛等症状(相互)易混淆,因此其临床诊断及治疗均具有一定的难度,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工作均造成严重危害。本研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中医)特色针灸治疗,中医认为三叉神经痛属于面痛范畴,因患者面部外邪入侵所致,进而造成患者局部经络受阻[7]。本研究针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实施下关穴深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人体中下关穴为足少阳胆经和足阳明胃经(焦点)交会穴,且该区域是三叉神经所分布覆盖的位置,通过深刺下关穴后,刺激患者神经末梢,能够提升患者的疼痛阈值,进而降低患者对其疼痛感的敏感度,阻断其三叉神经异常放电行为。在此基础之上联合应用温针灸治疗,艾条在燃烧过程之中产生温热感,患者局部组织发热,其血液循环速度增快,对提高患者炎性因子吸收能力方面起到了重要效果。因此,通过下关穴深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三叉神经痛,其活血通经、行气散瘀之功效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疼痛感评分得以显著降低,生活质量水平较高,其临床效果确切。

总之,本研究对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下关穴深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在改善患者三叉神经疼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进而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下关穴深刺与温针灸联合治疗模式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猜你喜欢

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痛疼痛感
难以忍受的疼痛——三叉神经痛
MRI融合技术提高三叉神经痛伽马刀治疗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探讨
综合护理在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生命不能承受之痛:三叉神经痛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非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疼
试论寒烟、李南、荣荣诗歌中的疼痛感
针刺并弥可保穴位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