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应用于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效果观察及其系统评价

2020-10-21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453200李明亮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瘤体病理学造影

河南省延津县人民医院(453200)李明亮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漏诊5例,与手术病理学检查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瘤体平均直径、图像质量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灵敏度高,清楚显示肿瘤直径、位置、范围,与手术病理学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

颅内动脉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瘤体位于颅内动脉管壁,好发于中老年女性。主要与先天动脉发育不良、动脉硬化、创伤、感染、脑动静脉畸形或闭塞等因素有关。瘤体异常膨出破裂容易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1]。患者未发生破裂出血时基本无症状,容易在情绪激动、便秘、咳嗽时发生。出血量较大时会导致脑内血肿、积血或损伤神经功能,遗留功能障碍。颅内动脉瘤发病急骤、病情危急,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特点。尽早确诊,给予手术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种无创诊断技术,空间分辨率高、扫描时间短,对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分析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本院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32例为男性,38例为女性;患者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3.0±3.8)岁;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27例,Ⅲ级30例,Ⅳ级7例;临床表现:短暂性意识障碍12例,突发头痛、呕吐38例,癫痫12例,昏迷8例。纳入标准:①患者资料完整;②有头痛、呕吐、癫痫、昏迷等症状;③无对比剂使用禁忌症;④均行DSA、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⑤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会审批,患者均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免疫系统疾病;②呼吸系统疾病;③精神疾病;④严重肺、心、肾功能障碍患者。

1.2 方法 手术病理学检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活检,观察动脉瘤壁形态、颜色、内膜、平滑肌组织、炎性组织浸润情况。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GE64排Optima螺旋CT机进行检查,检查前严格禁饮12h。检查患者心率,心率异常者服用倍他乐克。患者取仰卧位,自主动脉弓至颅顶进行全面扫描。扫描参数:电流205mA,电压120kV,层厚0.6mm,螺距因子PF 0.828,螺距HP1.2,准直宽度128×0.5mm,机架旋转速度0.5s/转。双筒高压注射器将60~80ml 370mgI/ml碘海醇(湖南金健药业责任有限公司)注入肘正中静脉,注射速率5ml/s,然后用5ml生理盐水冲管。标准算法图像重建,扫描后应将相关数据传输到工作站,采用最大密度投影、平面重组、曲面重建等技术进行图像后处理。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

图像质量分级:Ⅰ级:4级以上小血管、分支及小动脉瘤形态大小均清晰可见;Ⅱ级:4级以上小血管、分支及小动脉瘤可清楚显示;Ⅲ级:血管周围有伪影,但可准确诊断;Ⅳ级:血管周围伪影明显,无法完成诊断。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经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经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92.86%,漏诊5例,与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附表1。

2.2 两种检查方法在瘤体平均直径、图像质量分级上的比较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瘤体直径2.4~26mm,平均直径为(13.5±3.8)mm,手术病理学检查瘤体直径2.0~25mm,瘤体平均直径为(13.9±4.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66,P>0.05);两种检查方法在图像质量分级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附表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与DSA检查结果比较(n,%)

附表2 两种检查方法在瘤体图像质量分级上的比较(n,%)

3.1 颅内动脉瘤概况 颅内动脉瘤主要位于颅内交通动脉,Hunt-Hess分级中Ⅲ级、Ⅳ级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高[2]。颅内动脉瘤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约为50%,血肿压迫容易形成脑疝,病情危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且出血后2周容易发生再出血,容易遗留残疾。尽早确诊,给予规范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手术病理学检查是临床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诊断准确率高,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形态、直径等情况[3][4]。但是手术病理学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方式,操作复杂、费用昂贵、耗时长、并发症多,部分患者不耐受,存在明显的不足,寻找安全、高效、无创的诊断方式是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3.2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进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血管病变诊断中具有明显优势。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属于无创诊断方式,可以重复诊断,提高诊断准确性[5]。多角度、多体位成像可以清楚查看动脉瘤朝向、分支血管、与相邻血管间距等情况,强大的图像后处理系统360°旋转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血流充盈情况、解剖形态。相较于DSA检查,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钙化病灶、血栓疾病诊断的敏感度高,能够准确判定病灶与颅骨关系,有效降低漏诊率。操作简单,对机体无创伤,患者耐受性好。注入对比剂清楚显示动脉瘤三维图像,对动脉瘤进行准确定位,有效降低漏诊率[6]。且扫描时间短,能迅速发现病灶,充分显示病灶内外部形态学特征,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诊断依据,与DSA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但是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直径低于3mm的病灶显示还较低,检验医生应调整旋转角度,结合原始图像全面了解动脉瘤形态特征,提高诊断准确率。

综上所述,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是一项无创诊断技术,具有扫描时间短、全方位多角度成像清晰、空间分辨率高、伪影少、对机体无创伤的特点,能够清楚显示瘤体形态、结构、范围与相邻血管情况,诊断准确率高,与手术病理学检查诊断结果具有一致性,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理想诊断方式。

猜你喜欢

瘤体病理学造影
血液抽吸联合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疗效研究*
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胆囊壁弥漫增厚性疾病中的应用研究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多模态眼底影像和疾病特征
共沉淀法制备YOF:Yb3+,Er3+造影颗粒的发光性能及正交优化
CT与高频超声对不同瘤体直径的腮腺混合瘤患者诊断价值分析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1型神经纤维瘤病切除术中出血量相关因素分析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建议与思考
Xp11.2易位/TFE-3基因融合相关性肾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