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20-10-21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452370刘俊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期
关键词:断端多发性肋骨

河南省新密市中医院(452370)刘俊峰

肋骨骨折发病率约占胸部创伤的55%,可引发胸壁软化、连枷胸等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发展为异常呼吸运动,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1]。传统经胸内固定术作为既往临床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主要手术术式,虽可减轻症状,但其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陷,患者满意度较低[2]。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内固定材料的不断应用与改进,腹腔镜在各种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基于此,本研究选取78例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经分组对比,探究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现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2月我院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78例,手术方案分为腹腔镜组(n=39)与传统组(n=39)。其中腹腔镜组:男28例,女11例;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5.83±4.12)岁;受伤原因:7例穿刺伤,13例坠落伤,16例撞击伤,3例其他;传统组:男26例,女13例;年龄24~58岁,平均年龄(36.03±3.97)岁;受伤原因:6例穿刺伤,14例坠落伤,17例撞击伤,2例其他。两组基本资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相关要求,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选取标准 纳入标准: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均经胸部X线平片等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均合并血气胸;均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者;存在凝血机制缺陷障碍者;伴有手术或麻醉禁忌证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存在严重精神疾病者。

1.3 方法 两组均行双腔内气管插管麻醉,取健侧卧位。

1.3.1 传统组 接受传统经胸内固定术。于肋骨处沿肋骨形状作1个斜形切口,逐一切开皮肤、肌肉,于肋骨断口上(约8~16cm)处进胸,并将肋骨撑开,以便仔细探查胸腔,于直视条件下,探查出血部位、肺损伤情况,行修补、缝扎处理;探查并复位骨折端,使用型号合适的记忆性环抱器于肋骨断端对骨板行固定,行鼓肺、吸痰等处理。仔细探查胸腔活动性出血、肺表面漏气等情况,检查无误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并于腋中线(第7肋部位)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术毕,依次关闭胸腔。

1.3.2 腹腔镜组 接受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单肺通气下选取患侧腋中线(第6或7肋间)为观察孔,置入胸腔镜,探查肋骨断端,沿肋骨形状,并结合骨折具体部位,行1个斜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并根据肌肉走行分开肌肉,充分显露骨折断端。于肋骨断口上(约3~5cm)行切口观察胸腔,清除凝血块及胸腔积液,判断肺损伤程度及活动性出血部位,行修补、缝扎处理;充分显露肋骨断端,在保证无需切开骨膜条件下,复位骨折,使用型号合适的记忆性环抱器于肋骨断端对骨板行固定,仔细检查畸形胸廓改正、固定器松动等情况;仔细探查胸腔活动性出血、肺表面漏气等情况,检查无误后,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胸腔,经胸腔镜检查置入胸腔闭式引流管,术毕,依次关闭胸腔。

1.4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胸痛改善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自主下床活动时间;统计两组并发症(肺不张、骨折错位、切口感染)发生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手术期基本情况 腹腔镜组手术操作时间、胸痛改善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均较传统组短,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比较

附表 两组围手术期基本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手术操作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胸痛改善时间(d) 引流管拔除时间(d) 自主下床活动时间(d)腹腔镜组 39 64.58±14.29 56.59±10.18 6.47±1.72 3.01±0.59 7.17±1.92传统组 39 90.46±14.49 105.37±15.42 12.29±2.26 7.08±1.55 19.88±2.03 t 7.942 16.487 12.798 15.325 28.407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并发症 腹腔镜组出现0例肺不张,2例骨折错位,1例切口感染;传统组出现6例肺不张,5例骨折错位,3例切口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腹腔镜组7.69%(3/39)低于传统组35.90%(14/39),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01,P=0.003)。

3 讨论

肋骨骨折常见类型为≥3根肋骨骨折,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极易刺破胸膜及其周围血管,引发血气胸,增加治疗难度,加重患者痛苦[3]。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的主要手术术式,而传统经胸内固定术存在出血量大、损伤严重等缺陷,极易损伤胸膜,同时术中需固定上下肋骨,术后容易遗留肋骨运动能力障碍,提高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可有效克服传统术式的不足,借助腹腔镜,可有效降低二次创伤发生率,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术后切口愈合时间,同时其仔细探查胸腔脏器及创面肋骨碎片、活动性出血等情况,缩短胸切口长度,利于预防术后血气胸发生,另外其通过鼓肺、吸痰等动作,可有效规避术后肺不张发生风险;此外,其根据肌肉行走,应用记忆性环抱器分离肌肉,可有效充分显露骨折断端,实现肺修补、肋骨固定、及时止血[4][5]。

本研究针对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发现,腹腔镜组手术操作时间、胸痛改善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及自主下床活动时间均较传统组短,术中出血量较传统组少(P<0.05)。可见该术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术后康复进程。本研究还发现,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传统组的35.90%(P<0.05)。由此表明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应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

综上可知,腹腔镜下行经胸内固定术应用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患者,可显著缓解患者痛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术后康复进程。

猜你喜欢

断端多发性肋骨
59例交通事故致肋骨骨折伤残鉴定的分析
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术后再骨折1例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多发性跖疣143例临床观察
多发性骨髓瘤伴肾损伤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楔形髂骨植入联合板状髂骨覆盖治疗胫骨骨不连
分析骨搬运治疗胫骨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迷人肋骨
日安,白天
肋骨四位像应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