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素质的优化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基石

2020-10-20于飞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环境协调发展心理素质

于飞

摘 要:创造型人才,是指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们。创造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的基石,对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他们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走向。心理健康的水平为个体创造力的发展,特别是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教育的任务,也是个体完善、发展的基础。积极维护心理健康,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理素质 心理环境 补充营养 开发兴趣 协调发展

创造型人才,是指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们。创造型人才是新经济时代的基石,对社会建设有重要影响,他们决定了社会的发展走向。创造型人才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创新精神主要表现为敢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创造力则表现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力的核心内容是创造性思维。具有创造性思维,就是能够以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知识和疑点;能够多侧面、多角度探究问题;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创造型人才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独立性,好奇心,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健全人格。这些特征与心理素质密切相关。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重要人物,是学生认同的楷模,在师生日常接触中,最能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心理健康的教师能通过教学历程影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才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再次,还要在教学中善于发现问题,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及时消除他们的心理困惑,做到防患于未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使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从而有充沛的精力去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是教书育人,教师的心理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因此,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外,还要懂得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同时教师本身也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1.良好师生关系 当今学生自我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在获得知识,接受教育的天平里,要求教师加进尊重、理解、信任的情感砝码。同时学生的情感世界可塑性大,心灵比较脆弱,情绪易消沉,缺乏自省、自察、自控和自我激励的能力,他们由少年期的天真坦率开始,转向隐蔽和内向,不愿轻易向人敞开心扉,内心深处却潜藏着被尊重、理解和信任的愿望,常处在自我矛盾中,教师应热爱学生,师生间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心心相印,使学生对教师有一种亲近感、依赖感、共鸣感。

2.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学生健康情感的重要手段。 情感是调节师生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谐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团结合作,教育的内容在情感的传输带上才能顺利进行。 情感教育具有泛化扩散的规律。教师首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感,理智感和审美感,以为人师表的形象感染学生,教师要热爱学生,把这种爱渗透到教书育人中,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仰其人敬其业”;陈鹤琴先生的一句话"我们教育小孩必须先了解小孩的心理而施行教育,那教育必有良好效果的"。教师平时要多跟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思想,既做良师又做益友,搭起情感的桥梁,沟通彼此的心灵。

三、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

心理营养就是学生生活中必须具有的几种需要:

1.爱的需要。鲁迅先生说过”教育植根于爱”。教师、父母要有实力雄厚心,给学生适当的爱。同时,要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和睦相处,互相尊重,热爱生活,热爱学习,有自己的努力目标,从学习、生活中领略到乐趣,产生愉快的体验。

2.承认的需要。要教育学生把自己既做为观察者又作为被观察者,这才能使他们发现和被发现,承认和被承认在认识、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优缺点。前苏联心理学家卡普捷列夫所说:"自主性之所以重要,首先不是因为它在生活中有用,而是因为它符合创造性的自我发展;离开自主性,就不能获得发展。"

3.安全的需要。这包括生活有保障,学习和活动正常,平时行动不受人欺侮等。这些需要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安全经常受到威胁,容易出现神经官能症等心理疾病。总之,只有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才能使他们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四、开发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某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倾向,这种兴趣促使个体去积极地探索新事物,并从中得到心理满足。杨振宁博士在总结科学家成功之道时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可见,兴趣是创造思维活动成功的先导。对新事物不断的探索是创造性人才的共同特征,这种兴趣是其从事创造活动的心理动力之一。它有利于创造性人才智力的充分发挥,增强他们的创造性动机,提高其观察事物的敏感性和注意力的集中程度,从而提高其创造的效率。

五、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协调发展

自我意识是对作为主体的自我的意识,特别是对自我关系的意识,能通过自我认识来分析自己的能力,通过情绪体验保持健康的情绪生活,通过自我监督组织良好的行为方式。一个有创造力的学生的自我意识系统应是协调而独立的,他不会去模仿自己的父母和老师。因此,家長和老师应当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立的自我意识系统,这对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要以心理健康为基础,心理素质的优化是学生发挥潜力的重要保证。

猜你喜欢

心理环境协调发展心理素质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开放式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
如何在化学教学中营造积极的心理环境
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协调发展探究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学生教育环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