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2020-10-20姚震寰

商情 2020年41期
关键词:产业转型吉林

【摘要】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和我国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一样,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央政府统一布局建设的,这些老工业城市都曾在我国经济建设与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因其较为单一的产业结构、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产业衰退等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因此,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结合老工业城市自身产业特点,加强与周边城市间产业合作,积极融入城市群发展,对解决吉林省老工业城市所面临的产业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吉林  老工业城市  产业转型

一、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

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影响因素主要由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创新因素和资源环境因素构成,它们在推动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经济发展是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首要影响因素,其中,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产业转移使老工业城市成为产业转型的主要承接地。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动了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改造,为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此外,大规模的城市更新改造也为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政策变化是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包括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变迁、城市空间发展政策改变以及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它们为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提供了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转型的发展速度。资源型的产业正在面临枯竭的危险。以梅河口市为代表的煤矿产业和以松原市为代表的石油产业正在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长白山的森林资源也由于国家出台限制木材砍伐的相关政策,使得木材的产量大大减少。环境问题逐渐突出。吉林省历来是以工业为主导的省份,随着这些产业的发展,没有能够及时的转型,成为一些高污染的产业。如吉林市的化工产业,对于松花江的水质带来威胁,同时也会造成空气污染,形成雾霾天气。以白城市为例的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严重。就业形势严峻,人才外流严重。吉林省的经济是以国有企业为主,民营经济为辅的经济, 国企面临着管理僵化,效率低下等问题,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而民营企业的数量不能够满足待就业人数的需求,因此造成了人才大量外留。创新因素是振兴老工业城市的关键所在。振兴老工业城市,必须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产权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只有进行传统体制改造、技术升级改造和文化观念改变,实施全方位创新,才能使老工业城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焕生机和充满活力。此外,资源环境也是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不容忽视的一个影响因素。老工业城市多数是资源相对富集的城市,面对日益突出的资源枯竭和经济增长、环境质量下降、生态恶化与城市人居环境改善间不断强化的矛盾,如何为城市经济发展和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做好资源环境保障服务,使得资源环境保护成为保证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和重要途径。

二、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实践难点

(一)产业多元化受阻

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中,既有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结构单一型城市 ,也有产业衰退型城市。有些城市尽管早些年就开始谋求转型,但至今仍未见效。总的来看,吉林省老工业城市转型之难主要表现为:产业多元化受阻。事实上,吉林省部分老工业城市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着手探索压缩传统的单一产业,通过延伸传统产业链衍生出新兴产业,或通过吸引外资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主导产业升级困难。传统单一产业被视为老工业城市的生存之本,而这类主导产业却始终没有走向创新升级之路,原因主要在于企业长期缺乏创新的动力活力,与之相关的创新体制机制比较滞后。从长期来看,由于缺少持续性创新,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骨干企业生产装备和技术工艺难以应对不断上涨的要素成本和沉重的历史包袱。另一方面,这些企业因为刚好赶上了上一轮重化工业大规模发展的黄金期而放弃了产业升级的努力,没有发挥产业升级的主体作用,致使主导产业长期低水平扩张。城市转型成本过高。吉林省老工业城市转型涉及人员转岗就业、生态环境治理、企业搬迁调整、退休工人养老账户充实等问题,其中有些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有些则是刚刚出现的新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支付高昂的成本,仅仅依靠地方财力难以承受。

(二)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老工业城市的工业布局模式主要采用地域生产综合体模式。它是为保证完成重大的国民经济任务而建立,一般是由国家大规模投资而形成,因此其发展是跃进式的,而不是渐进式的。这种模式强调通过政府干預,形成集聚,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在当时的大环境中,这无疑较好地实现了资源的空间配置。但是,这种模式存在当时体制下难以克服的问题。地域生产综合体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地域生产综合体的形成必须依赖于国家指令性计划指导,国家计划对促进生产力在地区上均衡布局的同时,也导致了效率的丧失。这主要表现在:国家投资的大中型项目往往同地方经济的发展缺乏联系,城市产业空间联系缺乏,互补性差,不能着眼于全局,不能以分工合作为指导,盲目建设,在进行结构调整和制定未来发展规划时,往往集中在现有的传统产业上,导致规划的重复并引起产业重复;工业布局不合理,主要依照行政指令布局,不符合经济规律;城市内企业开展经济合作的内在动力明显不足,企业间缺乏联系,协作程度低下,企业空间组织结构性缺失。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背景下,结合国有企业改制与重组、工业园区调整、老工业区搬迁、招商引资等方式,对老工业城市产业空间实行重新组合,提高资源的空间配置效率。通过资源重组,实施对老工业城市的改造。实现资源重组的主要途径包括:企业异地购并、托管、整体搬迁等。企业搬迁主要指把原来布局不合理的军工企业或城市中心的工业企业进行空间调整,通过区位转移使企业获取更高的外部经济,增强企业活力。

(三)产业结构失衡

第一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构成中的占比与不同收入水平呈现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低收入国家主要靠农业部门的生产经营获得经济增长,中等收入国家的经济增长中工业部门占比普遍较大,高收入国家则由传统的冶炼、机械加工、原料提取和能源转化的工业生产部门向服务业和以技术密集型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工业部门迁移。近些年,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产业进入结构调整的关键期,抓住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机遇,实现“弯道超车”,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而由于吉林省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老工业基地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农业和传统工业在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加之对产业发展趋势不能清晰把握,投资的惯性思维导致制造业资源扭曲配置、全要素生产率下降、投资贡献率大幅下滑。相应的,由于长期以来的体制机制障碍,企业对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有严重依赖,造成企业自身投资意愿降低,尚不能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为此,吉林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鼓励创新创业、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结构调整等方面已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下一步急需围绕吉林省制造业转型升级,以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加大投资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促进生产要素从低端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业合理化流动。

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一)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急需加快工业化进程,传统工业如装备制造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因此,振兴吉林老工业城市不能单纯发展新兴产业,也不能单纯发展传统产业,而应在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由于装备制造业既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是实现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吉林省老工业城市应抓住新的技术革命所创造的机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的应用带动新兴产业的形成、发展,即将知识视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着手培育新兴高技术产业,使其逐步取代传统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将高新技术渗透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过程中,用高科技重新武装传统工业,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层次,为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提供技术支撑,开拓市场空间。此外,按产业链的延伸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接长产品链,加强上下游产业、相关产业或辅助性产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通过发展替代产业,提高城市的资本、技术、智力密集的程度。这样,既增强了城市经济结构的弹性,完成了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和综合化、大型化的进程,又开拓了新的就业领域,拓展了就业空间。

(二)产业组织优化调整

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是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数量偏小、质量不高、发展意识和环境条件较差的问题普遍存在,老工业城市更加如此。从发展经济、实施就业与再就业工程的需要出发,吉林省老工业城市应当充分重视发挥中小企业的作用,大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是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与提高,使之成为吸纳就业较为稳定和有效的空间。为此,政府有必要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规章,适当放宽市场准入标准和限制范围,简化审批程序,减轻税费负担,完善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的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和中小企业家队伍的建设。从政策环境、引导服务、金融信贷、社会保险等多方面努力支持和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并造就一大批自主创业的企业家群体,创造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

(三)扩大发展就业空间

吉林省老工业城市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完善劳动力市场的同时,应着力建立健全包括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和劳动就业服务企业等四方面内容完善的就业社会服务体系。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是决定高附加值投资在全球经济中将最终落户何处的关键性决定因素,就地区层次而言,这个论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政策的中心原则。特别是职业训练对于经济增长的必要性一直为人们所重视,所以,对劳动力新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针对吉林省部分老工业城市失业的结构性特征十分突出的现状,加强职业培训是解决失业与再就业的重要途径。此外,由于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增长理论确定了一种新的工作模式,这就要求老工业城市要加快劳动就业体制的创新,改革劳动力就业的传统观念。首先,在就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换代过程中,传统产业部门的一些劳动者拥有的知识技能已不适应城市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的需要,但作为熟练工人,他们却可能是其它地区或行业需要的人才,因此,要鼓励这部分劳动者改变就业观念、积极从事二次创业。同时,应鼓励他们走出去,到落后地区就业,这既可以直接缓解老工业城市的就业压力,又可以在区域乃至全国范围内创造市场和需求。其次,由于这些城市经济发展既要引进一部分高素质人才,又要引进廉价劳动力,使城市密集型产业的低成本优势显示出来。因此,废除有关不利于体制创新和劳动就业观念转变的地方性法规和文件,消除制度障碍,加快劳动力自由流动,以此来推动城市劳动就业结构逐步合理化,以确保城市的各个岗位对本市及外来人员一视同仁,竞争上岗,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

(四)遵循城市发展规律,走精明收缩的城市发展道路

任何城市都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在周期内不同阶段所主导的核心产业会有所差异,当核心产业不具有优势时城市经济发生衰退。因此,在产业结构转型过程中应紧紧把握城市发展规律,将城市产业结构变迁与城市生命周期密切联系起来。而技术革新在城市生命周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会影响到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城市的发展。老工业城市大多具备收缩型城市的特征,即出现人口流失、产业发展停滞以及就业机会缺失等一系列的城市衰退现象。老工业城市应树立精明收缩的发展理念,即在空间开发上制定城市收缩规划,对存量空间进行合理开发,再利用传统废弃的工业空间,从而调整城市产业的发展重心。未来吉林省老工业城市不能盲目地加大投资规模、新项目和建设用地,应严控增量、盘活存量,走精明收缩的城市发展道路。

作者简介:姚震寰(1982-),女,吉林省梅河口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转型吉林
A Spring Coat for Sarah
秸秆计划烧除 吉林打算这样干
漫画5幅
我国产能过剩现状及对策分析
濉溪县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
铜川市产业转型问题研究
朔州市煤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关于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吉林冬季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