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切除术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2020-10-18李辉

河南医学研究 2020年27期
关键词:因性胃癌康复

李辉

(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 手术室,河南 夏邑 476400)

胃癌早期一般无明显临床症状,进展为浸润性时的癌组织已经局限、弥漫浸润到胃壁,属于中晚期胃癌的范畴,此时需要实施根治性切除术,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1]。但该术式的创伤较大,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痛苦,且术后伴随着较强的应激反应,会增加患者的癌因性疲乏以及自我感受负担,直接影响预后[2]。因此,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使患者树立康复信心,减弱其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至关重要。认知行为干预在改变原有认知方式,建立合理的认知概念,消除不良情绪方面的效果较好。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胃癌切除术患者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接受胃癌切除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0~78岁,平均(55.71±6.12)岁;病程6~23个月,平均(12.46±3.37)个月;体质量60~75 kg,平均(68.03±5.50)kg。对照组男24例,女26例;年龄41~79岁,平均(55.16±6.19)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2.45±3.35)个月;体质量62~78 kg,平均(67.89±5.55)kg。对照组、观察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夏邑县第三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选取标准(1)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3]中胃癌相关诊断标准,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②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符合胃癌根治术手术指征。(2)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器官严重病变;②手术耐受力差;③凝血功能障碍;④免疫功能异常;⑤传染性疾病;⑥合并其他恶性肿瘤。

1.3 干预方法

1.3.1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干预。(1)术前心理干预。入院后给予患者安静、整洁、舒适的休息环境;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指导患者做好术前准备,以平和的心态面对手术。(2)术前宣教干预。口头宣教手术方式、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发症表现及预防处理措施等。(3)术中干预。做好术中保温工作,控制整体补液量,做好容量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4)术后病情干预。每日日志追踪,按时查房,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并观察手术部位敷料、皮肤颜色及血运情况。(5)生活干预。制定合理的饮食及作息方案,强调科学合理的饮食及作息在术后康复中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2观察组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1)成立认知行为干预组。组长为护士长,组员为主刀医生、责任护士各1名。学习认知行为干预理论并掌握实践操作,通过考核后参与护理。(2)提升认知度。术前通过组织集体讲座、专家视听教学、一对一沟通等方式介绍胃癌的发生及发展,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并讲解术后提肛、膀胱功能训练、导尿管留置护理等知识,提升患者认知度。详细介绍认知行为原则,使患者了解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对胃癌术后康复中的不良影响。(3)树立康复信心。入院时采用焦虑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悲观抑郁者,用成功案例暗示法、正向引导法给予心理支持;针对恐惧焦虑者,可谈论其感兴趣的话题或言语诱导方法,转移关注度;针对厌世孤独者,鼓励家属与其进行肢体接触,增强患者存在感和治疗信心。(4)养成健康行为。发放由胃癌及手术宣教内容制成的健康教育手册,帮助其巩固知识。术后指导患者自主监测引流管及导尿管情况,避免堵塞、脱落,在拔出内置管后科学如厕,排尿,降低尿路感染风险。告知家属术后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表现,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抗炎、止痛药物,使患者养成遵医嘱服药的好习惯。监督患者日常进行膀胱及提肛运动训练,并规范填写训练日志。管理患者饮食及生活行为,从流质食物过渡到正常饮食,搭配合理,营养均衡,引导患者养成适量活动、及时补充水分以及充分休息等健康的生活习惯。两组均干预至出院,结束时评估干预效果。

1.4 评价指标

1.4.1癌因性疲乏 采用癌性疲乏量表(cancer fatigue scale,CFS)[4]评价,包括躯体、情感、认知3个维度,1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从“没有”“极少”“有一点”“相当多”“非常多”依次记1~5分,总分为10~50分,总分越高代表疲乏程度越重。

1.4.2自我感受负担 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5]评价,包括经济负担、身体负担和情感负担3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从“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依次记1~5分,总分为10~50分,评分越高自我感受负担越重。

2 结果

2.1 癌因性疲乏干预后,两组CF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CF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CFS评分比较分)

2.2 自我感受负担干预后,两组SPB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SPB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SPBS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不良生活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会引发胃癌。临床针对发展到中晚期的胃癌病灶往往行胃癌根治术治疗,但对手术的恐惧、手术的创伤性以及手术效果的未知性均会引起甚至加重患者围手术期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感受负担,继而影响患者预后的改善[6]。因此,在手术治疗的同时辅助高效的护理干预方法来改善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感受负担十分重要。

以往,临床在胃癌根治术患者治疗过程中多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注重对患者的生理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感受关注度不够,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及自我感受负担无法得到有效改善。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CFS、SPBS评分均较对照组低,表明认知行为干预用于胃癌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效果较好,能有效降低胃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分析其原因为,认知行为干预首先通过集体讲座、视听教学、一对一交流等多种方式,提升患者对手术方案及围手术期注意事项的认知,同时增强患者对认知行为干预的了解,使患者能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手术治疗及护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配合度更好,利于术后康复,形成良性循环[7]。通过针对性心理干预疏导患者不良情绪,加深护患间、亲属与患者间的交流,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以及亲属对患者的支持度,增强患者的治疗及康复信心,减轻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8-9]。此外,在认知行为干预下引导患者构建健康认知行为模型,培养其自主考量和健康行为,并做出一定的改变[10]。如引导患者自主监测引流管及引流物情况,并能够自主按训练日程完成膀胱及提肛运动训练,养成遵医嘱服药、适量活动等良好习惯,为后期康复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长效的康复机制,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胃癌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认知行为干预的效果较好,尤其在降低胃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自我感受负担水平方面,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因性胃癌康复
林雁健脾益肾针刺法治疗结直肠癌术后癌因性疲乏临证经验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国内外灸法治疗癌因性疲乏随机对照试验的文献质量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碘-125粒子调控微小RNA-193b-5p抑制胃癌的增殖和侵袭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青年胃癌的临床特征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国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睡前音乐疗法对乳腺癌放疗患者睡眠质量和癌因性疲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