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综述

2020-10-14孙松松

视界观·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革命精神研究综述中国共产党

摘要:革命精神近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梳理图书馆的纸质资源和网络期刊资源关于革命精神和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文献,对文献的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分析,有关文献的研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关于“革命”、“革命道德”、“革命精神”、“革命话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个案研究: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总体研究以及对不同精神的比较分析:四是对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研究:五是对新时期革命精神如何应对挑战和现实转化的研究。通过梳理以上研究文献,总结出当前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脉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相关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综述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风范,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品质和精神境界以及工作作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所产生的革命精神,比如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具体表现,本文搜集相关研究文献,对国内外的研究成果整理分析,同时对国内的研究开展分类研究,找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的共同规律和研究特點,为进一步的研究创造条件。

一、国外的研究成果

国外关于“革命”的研究成果已经有了相当一部分的积累,长期以来也一直是国外学者研究的一个焦点议题。一些学者肯定革命的必要性和正当性,如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认为革命意味着解放和自由,革命精神为现代性所不可或缺,历史悲剧的重现就在于革命精神的失落。但更多西方学者认为革命就是暴力,革命精神就是疯狂和“左”的宣泄,最终导致专制和极权。美国学者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和开尔曼的态度形成理论对于革命精神的研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他们的研究成果认为,革命精神认同与态度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是主体建构知识的客观形成的过程。与此同时,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需要理论认为,文化能够满足人们的当下需要,同时在满足人们需要的同时,还能够创作出新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战胜困难的不竭动力。

不过,也有一些学者对中国革命和革命精神进行了较为客观的评说,赛尔登在《革命中的中国:延安精神》中对延安道路和延安精神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指出它塑造了中国共产党独特的气质。美国的研究人员亚瑟·史密斯的著名著作《中国人的性格》描绘了包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内的诸多中国人独有的精神特质,当然其中有些是中国人性格当中的不足,也有宝贵的精神品质,比如书中的第十四章节中国人的责任感的描述,第二十一章的中国人的公共精神,这些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部分精英分子和思想开明的中国人所具有推进社会进步的先进思想。中国的革命精神也受到了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青睐,主要代表作《精神现象学》《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能够在诸多的古国中保持存在,在世界上发挥重要的文化影响力,他认为中国的革命精神是具有豁达乐观的品质的,能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充满斗志,保持希望。

从目前的学术研究著作和期刊可以看出,国外学者对于中国革命精神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革命精神的内涵和发展,着眼点还是在于研究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国外的研究中研究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世界,虽然思想文化存在差异,政治立场也存在不同,但是国外的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研究人员开展研究能够提供积极的借鉴作用,为我们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角度和更加丰富的内容。尽管受思想立场、政治倾向和史料文献等的影响,西方学者诠释革命精神及其影响未必正确,但其多样的学科视角、科学的逻辑分析和严谨的学术规范值得我们借鉴。

二、国内的研究成果

1.是关于“革命”、“革命道德”、“革命精神”、“革命话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革命一词在诸多的研究成果中,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寓意为正义和秩序的恢复,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权力的转移,具体来讲就是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王龙《析章太炎的革命道德说》(《淄博师专论丛》2019年)章太炎的革命道德认为道德灭亡是王国灭种的重要原因,他辩证的论述了职业和革命的关系,分析了革命者革命道德的具体内容“知耻、重厚、耿介、必信”。孙晓凯;李宏斌的《毛泽东对延安时期中国革命话语体系构建的贡献》(《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通过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结合,融合中华语言文化所创造的中国革命话语,所创造的价值规范和科学理念有力的团结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宋俊成的《革命精神在国家治理中的当代价值》(《贵州日报>贵州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贵州师范大学基地2019年)分析了革命精神的独特作用,尤其是在推进国家治理中,是推进国家治理和进步的精神力量。

2.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个案研究。个案的研究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关注与某一个时间段或是区域内的具体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也有的是着眼于具体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容的研究,比如专门着眼于陕甘

宁地域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等。林洋的《“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践意义

以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为视角》(《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 2019年)着重分析了浙西南革命精神在浙西南这一地域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这一区域所产生的革命精神对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内涵丰富的影响。王涛《红船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19年),论述了“红船精神始终是引领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精神航标。尤其是早期共产党人在建党时期凝练的浩然正气、树立的远大理想,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的原始音符。”通过论述具体的红船精神的内涵,印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初心。

3.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总体研究以及对不同精神的比较分析。马新发、雷莹著《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一书,对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展开了总体性的分析,并且对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产生的革命精神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特质,和与时俱进的精神追求。雷莹著《不朽的丰碑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历史嬗变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总结出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革命精神的特点,探讨出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所蕴含的的时代意义。杨少华著《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从革命精神的结构功能的角度论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演进的内在逻辑,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历史发展规律。种鹃的《新中国70年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赓续与弘扬的三维向度》(《井冈山大学学报> 2019年)文章指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赓续与弘扬的历史、理论和现实三维向度交互演绎,对于在新时代汇聚中华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安彩蓉; 冯开甫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生成逻辑》 (《长治学院学报》2019年)从历史的时代背景和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出发,演绎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在特定时期诞生的历史逻辑。

4.是对弘扬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研究。杨少华著《引领时代前行的永恒动力

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研究》(《人民出版社》2014年),通过中国革命精神的内涵的基本脉络的把握,分析了中国革命精神的共性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基本逻辑和历史演进的分析过程中,把革命精神的时代内涵展现出来,突出了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柴永昌的《论新时代中国革命道德的继承和弘扬》(《北京教育(德育)2018年》),从新时代的背景出发,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对于中国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迟成勇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大学生的德性培育》(《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7年)一文分析了中国革命精神对于大学生的德行培育的重要意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时代需要相结合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把革命精神的内涵外化为大学生立志报国的现实行为。柳建辉在《中國共产党历史与经验》-文中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历程的梳理,通过革命精神的先进性经验的总结,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建设经验,经过艰苦卓绝、披荆斩棘所获得的红色旅游资源,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深入开发并把它发扬光大。姚恒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需要弘扬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的弘扬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有机地联系到了一起,通过弘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中国人民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实现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向前发展。

5.是对新时期革命精神如何应对挑战和现实转化的研究。廖梦雅的《价值、困境与突破: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丽水学院学报》2019)通过研究革命精神和高校思政教育的融合,把革命精神完善大学生品质和理想信念的现实困境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是革命精神转化为现实精神力量的有效途径。王振邦的《井冈山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吉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9年)以井冈山精神文化研究为主线,阐释井冈山精神的内涵与特点,井冈山精神运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突出的品质就是执着与坚守,对井冈山精神深刻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应对现实中的困境和挑战。余海波的《中国共产党革命传统精神及其现代化》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虽然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时期形成和发展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历史遗产,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是具有时代价值的,通过转化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力量和思想保障。

三、结论

当前关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是专门研究新时代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的内容还较少,还有大量的学术生长点,等待我们进一步去发现和研究。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可以充分吸收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和经验,科学准确的把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以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创新为出发点,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内在价值和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把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文化价值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提供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

[1]林洋.“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践意义

以中国共产党精神家园为视角[J].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2019 (02):37-39.

[2]汪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探析[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6 (01):40-43.

[3]王燕茹,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11(01):142-147.

[4]王源平,马健芳,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及其在高校传承的路径思考

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 (05):1-3.

[5]张纯,姚婷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8,26 (04):104-107.

作者简介:孙松松(1986-),男,汉族,河南孟津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猜你喜欢

革命精神研究综述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赣南中央苏区美术文化内涵研究
论赣南苏区美术文化在苏区革命精神的呈现
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文献综述
生态翻译学研究简述
英语虚拟语气的认知研究综述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