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理论依据、现状及对策

2020-10-14周凯

乡村科技 2020年9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周凯

[摘 要]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中一部分农民选择进城务工,形成规模巨大的“民工潮”。而今,经济就业环境复杂、智能无人流水线等成为替代劳动力的外部因素,城市地区存在大量农民工显性失业,农民工回乡寻找就业机会的现象随之而生。随着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自由、双向流动在当下逐渐成为常态。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农民工就业。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复杂变化之际,要保障农民工有序转移就业,支持乡村创新创业。基于此,本文分析农民工返乡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返乡农民工;返乡就业;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09-48-3

1 农民工返乡就业的理论原因

梳理相关理论文献,有关返乡农民工就业的理论性研究集中在“推拉理论”“配弟—克拉克定理”“二元结构理论”“托达罗理论”及“成本收益理论”方面。

1.1 推拉理论

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拉文斯坦(E. G. Ravenstien)在《人口迁移之规律》中提出“推拉理论”,并总结有关人口流动的7条规律,包括劳动力流动方向、流动原因、流动特点等。劳动力的流动受到2种牵引力的共同作用,一是能改善其生活状态的动力,二是制约其生活水平提高的阻力。

人口学家李(E. S. Lee)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对推拉理论进行了总结性描述,将外部因素归纳为推力因素、拉力因素和中间因素。其中,中间因素是指第三方意识形态上的因素,如信仰、种族差异、历史文化传统等。综上,新时代农民工城乡之间流动主要是受到城市阻力和农村动力作用的结果,两种力的大小决定了农民工流动的方向和速度。

1.2 配第—克拉克定理

20世纪40年代,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William Petty)克拉克(Colin Clark)提出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提高,劳动力具有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再向第三产业转移的演进趋势。返乡农民工作为相对理性的行为主体,受利益最大化的驱使做出产业上的选择。如今,农村一二三产业出现跨界融合的趋势,农民工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土地上,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农产品销售及其产品再加工(第三产业),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

1.3 二元结构理论

二元经济结构论是经济学家刘易斯在《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中提出的,他认为发展中国家存在2种格局,一是维持较低生活标准的落后式生产方式,二是劳动报酬较高的相对先进的生产方式,两种格局之间存在明显的经济收入差距。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必然会流向报酬较多的产业。刘易斯模式解释了农民在两种格局下由农村向城市工业流动的现象,也可以解释农民工回乡就业的现象。近年来,国家倡导培养产业链上的实用人才,农民工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和创造农村企业价值的最佳人选,政府不断对农村创业就业问题做出政策性倾斜,使农民工回乡就业逐渐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1.4 托達罗理论

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M. P. Todaro)提出,劳动力发生地区性迁移取决于其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并非实际的经济收入差距,是收入预期与在该地获得就业机会概率的乘积,即:

式(1)中,M代表迁移的人口数,d代表城乡收入差距,w代表城市实际工资率,π代表在城市的就业率,r代表农村实际收入,劳动力的流动方向与d正负有关。

托达罗认为,农村青少年进城尽管不会快速找到工作,但是在城市待的时间越长,他获得工作的机会就越大,因此他仍然在城市等待工作,所以人口流动行为模式应建立在较长的时间范围的基础上。设V(0)代表迁移者计划期内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净贴现值,Yu(t)、Yt(t)分别代表t期城市和乡村的实际工资率,n代表计划范围内的时期数,r表示贴现率,托达罗将其解释为反映迁移者的时间偏好程度。则有:

式(2)中,C(0)表示迁移成本,ρ(t)表示一个迁移者在t期中现代部门获得工作的概率。

按照托达罗的观点,城乡人口流动规模是城乡收入差异贴现净值的函数,即:

若V(0)>0,则剩余劳动力选择迁往城市;若V(0)<0,剩余劳动力则选择留在农村,或者由城市打工变为回乡寻找就业机会。

1.5 成本收益理论

舒尔茨(Theodore W. Schultz)从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出发,认为农民工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迁移取决于对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将返乡就业预期收益用E表示,返乡就业成本用C表示,农民工进城务工的收益为R,那么E-R则表示为预期收益的增量,E-R-C表示为农民工选择回乡就业相比进城务工的净收益,从经济层面考虑,E-R-C>0时,农民工就会产生回乡就业意愿。农民工在进行区位决策时,会将成本和收入进行对比,当回乡后获得的实际收入高于成本时,农民工会留在农村,不选择迁移。在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下,农村产业环境、就业创业环境逐步改善,就业保障逐步落实,E-R-C的值呈增大趋势。因此,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选择回乡就业。

2 农民工返乡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工已具备回乡就业的基础性条件

农民工返乡就业在人力资本理论下主要表现为工作经历、培训经历等。农民工在陌生城市打工期间,为了适应城市化的工作需要,主动或被动地接受城市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这部分群体积累了相对较多的人力资本,基本具备了回乡就业所需的技术、经验、人脉等条件。

2.2 返乡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主要组成部分

人才回流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要确保在振兴战略上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力”。返乡农民工作为乡村的主人,担负着振兴乡村的重要角色,农民工返乡就业顺应了乡村振兴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农民工的优势性[1]。相对于城市化建设而言,有工作经验和工作技巧的农民工回流,是真正意义地投身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

2.3 农民工返乡就业问题难在个人素质、技能的匹配

农村与城市在教育资源上存在不均衡现象,多数进城务工人员学历在初中、高中水平。农民工的知识储备、技能较低,外出大多从事建筑业、加工制造业等较低水平技能的领域,打工期间参加的职业技术培训过于定向化[2]。农民工回乡后对应的就业部门与农业产业链密切相关,农民工应积极参与农村地区的就业培训,及时提高自身的专项技能。

2.4 返乡农民工对于回乡就业问题停留在感性认识

部分农民工常年在城市地区打工,对于农村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缺乏认知。当前国家与政府已出台具体的减税降费、加强援企和稳岗工作等各项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目前宣传力度不足,农民工无法在第一时间了解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于回乡就业问题停留在感性认识,进而影响其创业与就业效率[3]。

2.5 返乡农民工融资问题严峻

返乡农民工在城市的消费水平、生活成本支出大于农村地区,打工期间积累的物质资本不足以支撑其前期创业、就业,大多数农民工回乡后还需要向亲朋好友借款融资。在农村地区,为规避风险,金融机构凭借个人征信信息、当地创业就业记录等条件向农民工放贷。农民工贷款额度和期限受到限制,成为农民工回乡创业、就业的制约因素[4]。

3 促进农民工返乡就业的政策建议

3.1 政府部门切实落实回乡就业政策

返乡农民工作为市场经济中相对弱势的群体,自身求职信息与地方用工信息不对称,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服务意识不足致使宣传力度较小。鉴于返乡农民工网络使用率等问题,解决其就业问题不能仅依靠门户网站和网络平台,应利用“双向洽谈招聘会”“村镇广播”等线下方式,发挥公共信息互惠互享渠道的作用,把企业用工信息传送到更适合的地方,贯彻落实相关就业政策,将宣传工作做细、做实。

3.2 创新金融服务,优化融资渠道

农村地区是资本输出最为薄弱的地区,农民在创业、就业的过程中大多面临融资难、周转资金不足等困境。政府应发挥融资纽带作用,为想创业、想就业的返乡农民工提供创新金融服务,将机器设备、土地承包经营权、房屋产权等作为无形资产以供相关金融机构评估,建立“小额贷款办公室”,为返乡农民工贷款提供条件,简化融资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3.3 肩负企业责任,营造公平合理的就业氛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地方要出台并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让农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就业服务。农村企业是农民工回乡就业时的利益相关者,在促进农民工回乡就业问题上应承担必要的企业社会责任,规范用工制度,在待遇和福利方面与正式员工保持一致,按照地方政府规定落实好农民工的专业技能培训。

3.4 加强培训指导,提高返乡农民工素质

我国农村地区人才结构处于偏低的水平,对于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发展是不利的。因此,要提升返乡农民工的专业能力,利用好农业研究类高校、技术院校和地方龙头企业的联动作用。为返乡农民工提供职业技术培训,补齐其在市场经济下应具备的就业技能,提高返乡农民工的素质,为加快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5]。

参考文献

[1]寻舸,朱玉晗,尹洁.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创新创业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农村经濟与科技,2018(17):284-286.

[2]徐辉,刘玉成,张明如.多元就业条件下农民就业选择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7(10):108-111.

[3]朱林.基于资本禀赋视角的贵州返乡农民工稳定就业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2016.

[4]王玉帅.民族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优化研究:基于对贵溪市樟坪畲族乡创业者的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17(11):10-14.

[5]谭忠真,李顺,王海玲.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模型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2(6):3761-3763.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