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艺术所呈现的哲学内涵与人格品质探析

2020-10-13陈才坤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

陈才坤

摘 要:书法是一门彰显心灵情思与精神襟怀的抽象视觉艺术,点画、结字与章法之间无不显示出辩证统一、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等哲学内涵。自古论书兼评人品,书如其人,从书法艺术可感知艺术主体的人格品质,深刻认识书法艺术的本质与精神。文章分别从存在性质、哲学精神、元范畴三个方面解读书法艺术的哲学内涵,随后延伸到书品与人品的关系问题,深化到具体而微的人格品质,以期为书法艺术创作与美学欣赏提供参考。

关键词:书法艺术;哲学内涵;人格品质

书法艺术充满着哲学内涵,哲学意义在书法艺术中得到最简洁明了而又淋漓尽致的呈现。受儒家思想影响至深的书法家,在创作中会自觉追求蕴含天地大美的庄严、磅礴、中和、华贵的艺术风格;而基于道家自然观的书法家更倾向于将自然精神与个体精神融汇一体,在自由舒展之间呈现书法艺术的自然飘逸之态。可见,书法是哲学的艺术,哲学是书法的灵魂。中国书法体系极其丰富,涉及骨气论、神采论、学养论、人格象征论,这些理论几乎同步产生又交叉影响,虽每个命题均有其独特的内涵与外延,但人格象征论无疑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其明晰了书法与创作主体内在素质和人格品质的关系,自古论书兼评人品,书品即人品,因而人格象征论成为书法艺术品评的重要依据。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哲学内涵解读

(一)从存在性质看书法的哲学特性

熊秉明认为,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中国文化的核心乃哲学,而书法艺术也秉承了中国哲学的文化特性,林语堂等一众文人均认为书法艺术乃其他艺术形式的美学根基,乃东方美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从存在性质来看,书法源于“一线”,与“一画”相同,近乎于“道”,可见,书法艺术实则是道法律动,乃道化之果,充分彰显了东方哲学之道法精神。《中国书法思想史》中提到,书法艺术依赖于汉字的发展,而汉字最初源于卦象,卦象又是周易哲学之表征,因而书法艺术中天然蕴含着东方朴素的辩证统一的哲理意蕴,反映了宇宙万象之间整体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不仅如此,书法艺术蕴含着颇多形式规律,书法的美是形而上的真善美,与宇宙自然具有同构关系。书法家在与自然交往中仰观俯察,将自然万象的形式规律汇聚于书法构造法则之中,或藏或露、或行或留、或开或合、或聚或散,均体现了道法自然之规律,当其与审美情感、人格品质相结合时,就衍化出无限美感与神秘感[1]。

(二)从哲学精神解读书法的哲学思维

从方法论角度来看,哲学精神实则是“爱智”,是从内涵、范畴角度认知事物的普遍性与规律性,通过反复的理性质疑、反思与批判,逐步发现、揭露并解决问题。《书法美学引论》中关于书法艺术的哲学意蕴有着深刻的阐释,书中以哲学为基本方法论,分别从存在主义、现象学理论视角剖析书法艺术的审美意义,为书法界深刻理解书法艺术开启了一扇门。在《书法哲学》中,卞云和抽取多组对立范畴或关系对书法进行解读,诠释了书法艺术的逻辑组织,明晰了书法的历史与辩证演化,将书法艺术概括为草体与正体、碑与帖、书卷气与金石气等基本问题,在辩证统一、对立矛盾中描摹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轨迹,从理性及哲学精神高度解密了中国书法艺术[2]。

(三)从元范畴把握书法的“生命哲学”

作为书法艺术体系中最原始、最基础的范畴,元范畴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具有强烈的衍生性,并贯穿了书法艺术体系的始终。从生命哲学角度看,书法艺术的元范畴集中体现在道、气、象、力、和五个方面。其中,道乃书法生命之源,与宇宙自然相通,体现为一种极富节奏的韵律与生命的动势,也彰显了阴阳对立又融合贯通的创作理念;气乃书法生命之根,“有气则生,无气则死”,乃生命的根本表现,气赋予书法艺术整体的气韵流动,有了运动之势方可呈现生命的灵动韵味;力乃书法生命之核,书法艺术的生命精神依赖力而一路披荆斩棘,呈现出奋发向上之态,也赋予书法艺术浩然正气的生命活力;象乃书法生命的展现,体现了书法艺术静止线条下所呈现的飞扬之态,展现了灵动的物象与隽永的意蕴;和乃书法生命之态,展现了书法生命在阴阳二气运行聚散间终归于和谐的状态,是书法雅致与趣味的集中体现,反映了书法家对“天人合一”哲学的追求[3]。

二、书法艺术中所呈现的人格品质

古人对书法艺术的修炼,犹如对自身生命形象的修炼。早在汉末魏晋时期,书法人格化思想已然产生,成为中国古代书论的核心命题之一。对于人格象征论而言,其最初内容集中在书法的人格意味上,随后逐步拓展到与人格品质的内在联系方面。书法艺术体现的人格品质往往“只可意会,难以言传”,其以相对具体、可联想的形象引导人们打开了抽象书法艺术的品评之门,如以“盛德君子”喻钟繇书,以“似司马迁”比颜鲁公书,以“人道之文”比六朝人书等[4]。在书法艺术审美体系中,对书法人格精神品质领悟越到位,欣赏的内涵就越丰富、越奥妙无穷。

(一)人书俱老

在评价书法艺术成就时,常以“人书俱老”凸显沧桑感,体现书法家炉火纯青的技法及对人生酸甜苦辣的厚重积淀,道盡书法家知识涵养与书法审美的辩证关系。其中,“人老”寓意作书者阅历丰富、屡经沧桑,因而书法成熟老练;“书老”则指向的是老辣深厚的技法,苍劲的笔力、高古的格调、雄劲的体势,此乃长期积累的产物,是作书者历经千锤百炼方可达成的结果,反映了作书者极高的艺术成就。正如苏轼所言:“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通常而言,历经“人老”方达“书老”之境,书法的老辣之作大多历经沧桑岁月始成,如王羲之晚年作品《谢司马帖》,笔法遒劲妍润,流畅至妙,乃其书法成就的最高体现(图1);颜真卿六十岁方成颜体,作品《颜勤礼碑》标志着其书法风格的成熟(图2),七十二岁作品《颜家庙碑》方达到颜体字美的极致。无论书法家还是普通人,其书法作品处处透露着其知识涵养程度,赵之谦在《章安杂说》曾言:“内功读书,外功画圈。”只有内涵深厚者方可了悟笔墨点画间的深刻意蕴,领略书法所传达的情怀,达到与作书者共鸣之效[5]。

(二)书如其人

书如其人是古人对书法艺术极为深刻的洞见,正所謂“书品见人品”,书法所呈现的人格品质揭示了书法艺术的深层规律,正是如此,书法方显露出极深刻的艺术内涵。对于一个书法家,除了要具备精湛的技艺、脱俗的境界、高妙的悟性,还应具备崇高的人格品质,无论是王羲之、苏东坡,还是颜真卿、赵孟頫等书法大家,无一不是德才兼备。洪迈曾评价颜鲁公:“忠义大节,照映古今,岂惟唐朝,人士罕见比伦,自汉以来,殆可屈指也。”颜真卿的忠诚正直和广博襟怀赋予其书法作品正大的气象,细观其作《祭侄文稿》,跌宕多姿,意境雄浑,下笔苍劲有力却无不中矩,似无意却生动自然,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鲜明的精神品格。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难得糊涂”乃其座右铭,也是其人格品质的集中写照,其书法以怪、奇著称,无论是傲劲的点画,还是奇特的结字与章法,无不彰显其刚直不阿、孤标自洁的人格品质[6](图3)。

三、结语

一言以蔽之,中国书法艺术发端于汉代,从扬雄“心画”说、许慎“象形”说到如今已逾两千年,与文论、画论等艺术一样,书法艺术受儒、道、释等哲学思想影响至深,具有十分丰富的哲学内涵,但由于国内学者对书法哲学内涵理解不同,因而出现了多向的语义。因此,有必要从存在性质、哲学精神、元范畴等方面明晰书法艺术的内在逻辑关系,为构建中国书法艺术哲学范畴体系提供依据。关于书法艺术中的人格品质研究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是对我国书法艺术深层规律的揭示,也是书法艺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质之一,并直接决定了书法艺术审美品位的高低。

参考文献:

[1]黄映恺.“书法哲学”之内涵探析:兼评卞云和《书法哲学》中的“书法哲学”观[J].艺术评论,2015(11):149-152.

[2]范宇光.书法美学范畴体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9.

[3]高宁.刍议书法的文化生命[J].艺术评鉴,2018(12):9-10.

[4]陈凯.书者,如也:书法艺术中的人格象征意义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7(10):148-151.

[5]宋白娟.简析中国书法艺术审美之人性美特征[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6(10):268-269.

[6]叶德诚.书法审美的人格特征:书法审美与人的知识修养和道德品质[J].福建艺术,2007(2):48-49.

作者单位:

衡阳市美术馆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
探究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
论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书法艺术对中文字体设计的启示
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欧阳中石:中国书法艺术生命无限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