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腹泻的原因及护理

2020-10-12何素芳

健康必读(上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补液细菌性抗生素

何素芳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20)10-0209-02

小儿腹泻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小儿半岁到两岁是年龄是腹泻病高发年龄。分析我科2008年1月-12月由住院的腹泻病例78例,对小儿腹泻发病的原因的调查分析得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男55例,女23例,发病年龄以2岁以下为主,其中1岁以下者约占50%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是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

1.2引起小儿腹泻的原因有很多

1.2.1 细菌性腹泻:细菌性腹泻以夏季发病数量高。在人工喂养时,喂养时所用的器皿和食物很容易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好,就有感染的可能。幼儿进食不洁食物及饮料可以导致发病。此外,长期应用大量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也可以引起细菌性腹泻。由于引起腹泻的细菌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也不相同。

(1)大肠杆菌引起的腹泻多在夏季发病,起病比较缓慢,开始轻,逐渐加重。出现呕吐、低热及脱水症状,大便有腥臭味,可有较多粘液,亦可有便血情况。

(2)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腹泻多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菌群失调所致。主要特点为不同程度的发烧、腹泻和呕吐,大便开始呈黄绿色,3-4天后变成有腥臭味的暗绿色水样便。次数极多,每天可达10-20次,小儿脱水情况严重。

(3)霉菌引起的腹泻多并发于其他感染或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的病儿。大便每天3-4次,为黄色稀水便,有的像豆腐渣状,有的呈绿色,泡沫多,带有粘液。

预防细菌性腹泻主要是注意严格消毒喂养婴儿用的奶瓶、奶锅等物。一般奶瓶和奶嘴用水煮30分钟即可杀死所有的细菌。牛奶要煮沸饮用。禁止给幼儿吃在冰箱内放置时间较长的食品及饮料和不干净的食物。避免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1.2.2 病毒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多发生于秋季,又称为“秋季腹泻”,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起病较急,开始多在咳嗽、流涕、流泪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小儿发烧,体温可达39-40℃。发病的当日可排出水样便或蛋花汤样便,常有粘液,无腥臭味。小儿脱水比较严重。

1.2.3 饮食不当导致的腹泻无季节性,由于婴儿的消化系统功能不健全,消化能力低,喂养不当很容易发生腹泻。进食过多、过少、不定时的喂养,过早进食大量淀粉类和脂肪类的食品,以及突然更换食物种类,都可引起消化功能紊乱。饮食因素导致的腹泻不要使用抗生素,只要适当地调整食物的比例和量,停止吃那些不适宜的食品,多饮水,防止发生脱水,大部分病儿即可自愈。

1.2.4 气候因素导致的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又易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这些均易诱发腹泻。这种腹泻有明显的气候因素,所以在冬季要注意小儿的保暖和衣服增减,尤其到户外活动要更加注意。夏季小儿的水分蒸发较多,要及时补充足够的水,不要以奶水,同时要有必要的降温措施。如果出现这种腹泻,只要在饮食和饮水上稍加调理即可痊愈。

1.3 年龄与小儿腹泻的关系

小儿腹泻的发病年龄一般以2岁以下为主,这与此年龄阶段小儿消化系统解剖生理特点有关。此阶段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而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物质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不能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加上小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对胃肠道的调节功能较差。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机体防御能力较差,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均不如成人等。

2 护理

2.1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感染传播按肠道传染病隔离,做好床边隔离,护理患儿前后要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严格水源和食品卫生管理,做好奶具、餐具、尿布、便器、玩具等的清洁消毒,注意食物的新鲜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2 根据病情,补充液体

(1)口服补液:用于轻、中度脱水及无呕吐或呕吐不剧烈且能口服的患儿,鼓励患儿少量多次口服小儿补液盐。

(2)静脉补液:①建立静脉通路,保证液体按计划输入,特别是重度脱水者,必须尽快补充血容量。②按照先盐后糖、先浓后谈、先快后慢、见尿补钾原则,补钾浓度应小于0.3%,每日补钾总量静脉点滴时间不应短于6~8小时,严禁直接静脉推注。③每小时巡回记录输液量,必须根据病情调整输液速度,了解补液后第1次排尿时间,以估计疗效。

(3)正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2.3 严密观察病情

(1)监测体温变化:体温过高应给予患儿多饮水,擦干汗液,减少衣物,头枕冰袋等物理措施,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2)观察低血钾表现:常发生于输液后脱水纠正时,当发现患儿全身乏力、不哭或哭声低下、吃奶无力、肌张力低下、反应迟钝、恶心呕吐、腹胀及听诊发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心音低钝,心电圖显示T波平坦或倒置、U波明显、S-T段下移和(或心律失常,提示有低血钾存在,应及时补充钾盐。

(3)判断脱水程度:通过观察患儿的神志、精神、皮肤弹性、前囱眼眶有无凹陷、机体温度及尿量等临床表现,估计患儿脱水的程度,同时要动态观察经过补充液体后脱水症状是否得到改善。

(4)注意大便的变化:观察记录大便次数、颜色、性状、量,做好动态比较,为输液方案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2.4 调整饮食腹泻患儿存在着消化功能紊乱,根据患儿病情,合理安排饮食,达到减轻胃肠道负担,恢复消化功能目的。一般在补充累积损失阶段可暂禁食4~6小时(母乳喂养者除外),腹泻次数减少后,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少量多餐,随着病情稳定和好转,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2.5 注意臀部皮肤护理选用柔软布类尿布,勤更换,每次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如发现臀部皮肤破溃可用鱼肝油滴剂涂于患处。

2.6健康指导

(1)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在夏季断奶。按时逐步添加辅食,切忌几种辅食同时添加,防止过食、偏食及饮食结构突然变动。

(2)增强体质:发现营养不良、佝楼病时及早治疗,适当户外活动。

(3)注意气候变化:防止受凉或过热,冬天注意保暖,夏天多喝水。

猜你喜欢

补液细菌性抗生素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调查与预防浅谈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口服补液盐
秋季腹泻最大危害是脱水
怎样用好口服补液盐
抗生素
抗生素的使用宝典
抗生素不是坏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