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理论和策略探讨

2020-10-12谢菁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结构理论幼儿园

谢菁

【摘 要】幼年是立身树德最好的时期,也是开发智力的最佳时期,它影响着一个人的未来及发展。本文对幼儿园学前教育中的课程模式进行分析及探讨,并论述相关理论策略。

【关鍵词】幼儿园;学前教育;课程模式

在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今天,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我国教育界对其理论知识缺乏深度的认识,该模式在实践中依然存在问题。鉴于此,本文将对幼儿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进行了讨论及研究。

一、课程模式的内涵

英国伊文思将课程模式定义为对某个宏大教育方案的理想性概括。通过内部连贯的理论要素、管理政策及教学程序以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伊文思将这个过程称之为模式的应用。事实上,这种模式是一种概念框架和组织结构,它较之于其他教育方案略有区别,是理论基础、管理政策和教学程序共同构成的新模式。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中,课程模式是指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其结构能演绎特定的课程功能,是对课程方案理想化描述的一个理论框架。但也有不少的人认为,它是一种组织形式,是将课程理论和教学性质相结合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同时也是一种教育体系中抽象的概念。所以综合来看,它是一种不拘泥于时间与空间,且结合教育环境创造出一种符合教育功能的课程结构的一种方案。

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构成的要素

在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前,教师需要深入其内部了解它的本质和规律,并挖掘它与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根据以往的课程模式来看,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

第一,理论基础。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的引导及前提,只有在它的支撑下,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并以此教学理念,进一步理解学生的特性,从而做出相应的课程体系。当然,课程理念是相对固定的,它是一个结构与框架的支撑,是课程模式的掌舵者,同时也是教学体系中的灵魂及精髓。

第二,功能目标。它是课程结构总体框架的核心,课程模式中的各个环节都是围绕功能目标建设的。虽然每一个教程模式的功能目标都有所不同,但其最根本的目标是相同的,那就是育人。如果说理论基础是指引的方向,则功能目标就如奔腾不息的江河,或急或缓、或快或慢,或从崇山峻岭而来,或从广袤平原起步,但最终所奔赴的目的都是那汪洋大海。

第三,课程结构。在课程模式中,课程结构一般是由课程的类别结构和课程的科类结构共同组成。它是课程模式中的基础,任何课程模式都以此来实现课程目标。它主要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园,并根据学前教育特点,按照一定的比例构造出各种课程类型。

第四,支持系统。在整个教育体系运作系统中,课程系统是其中关键的一部分。如若它的运作系统得不到保障,则会出现一系列问题,甚至会导致整个教育体系运作系统瘫痪。因此,在各种课程模式中,都需要有对应的支持系统。它涉及到课程模式中的内部构成,以及整个课程模式运行的方略。所以,能使课程模式落到实处,同时也是课程模式能完好运行的基本保障。

第五,适用环境。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课程模式的适用环境也就不同。它涉及到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体层面。随着政治多元化、经济多元化,教育也要多元化。所以,如今的课程模式要有更高的要求,它必须适应国家,社会及个体三个层面上的环境。

三、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特征

基于以上课程要素的分析,教师需要进一步了解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特征,才能设定出完善的课程整体结构。根据上述要素,可以将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特征分为五点。

第一,整体性。一个课程模式的整体性是其基本要求。对于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来说,如果没有构建好完整的课程框架,它就无法顺利运行。所以,为了达到最终的育人目的,课程模式结构的完善性是必要的。

第二,中介性。课程模式的内部是由各种理论与各种实践相结合而成的。这个结合的过程也难以尽善尽美,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碰撞与摩擦是无法避免的,而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中介性,却能很好地将它们转化,从而使之统一,完整。

第三,可操作性。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是经得起推敲的,它内部结构的稳固让它在特定的结构面前具有可操作性。它囊括了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特点,能很好地发挥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作用。

第四,有效性。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有助于实现其目标,这是课程模式根本价值的体现,其优越性在于能解决课程模式所对应的问题。

第五,相对性。不同的课程模式在解决问题上的效用是不同的,它随着时间与空间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每一种课程模式都是根据其对应的问题所制定的,它都存在自己的试用范围,这也是每一种课程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

四、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生成途径

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是由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共同组成。在理论层面上,它一部分是经过国家内部教育改革所留下来适用于当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一部分是来自外国教育文化通过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吸收而成。这些理论都是经过血与火的纷飞洗礼而成的,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是指引当前教育的明灯。在实践层面上,它可分为归纳式和演绎式两种方式。归纳式是指对经验加以概括,在课程模式中通过实践加以检验的方式。演绎式是指通过实践来检测理论的真实性与实用性。

在落实整个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落实时,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教学课程的目标,针对幼儿园自身的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模式。不能盲目地选择不适应幼儿的理念以及体系,同时也要构建出符合幼儿发展情况的课程模式支持系统,让其学有所成。

五、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意义

之前的教育体系袭承的是国外的教育风格。在此次教育改革中,则需要打造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育新体系。这是一种蜕变,也是一种质的升华。当幼儿园教育面对多种课程方案抉择不下时,学前教育课程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其他课程模式产生较多“小学化”“成人化”的问题。为了应对这一系列问题,国家明确要求提高学前教育的有效性,构建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它要求围绕发展幼儿的身心健康,制定合理的课程框架。课程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影响巨大。在各种繁重的课程方案中,各种课程理论充斥在教学结构体系里,如果不能进行协调处理,将会对幼儿的身心造成有害影响。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承前启后,虽然不具有普遍性,但却改变了以往课程模式中的单一性,尤其对于经济困难区域的学生来说,能解决当地所面临的教学困难问题。自我国课程模式步入多元化时代以来,不少幼儿园教学秩序被打乱,其原因一是在于幼儿教师只是移植了传统教学方案,没有在原有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具有教条式、程序化的特点。二是没有考虑对幼儿身心造成的影响。所以,学前教育课程模式构建的意义在于,通过对幼儿身心的观察,打造出一套符合他们的特定方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安排幼儿学前教育的课程模式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符合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理念,制定出合理的结构框架。要充分考虑学前教育课程模式的要素,并通过分析其特征,从内部完成对幼儿的引导。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新的教学体系下,茁壮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郭晓明.关于课程模式的理论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1(02).

[2]纪国和,张作岭.关于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关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2005(12).

[3]廖哲勋,田慧生.课程论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4]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勾金舒.浅谈学前教育实践课程模式的设计要点[J].好家长,2017(12).

[6]任娟.学前教育课程模式实践问题探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01).

猜你喜欢

结构理论幼儿园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爱“上”幼儿园
“理论”与“实践”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半包围结构
想念幼儿园
汪曾祺专辑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