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重度智障学生数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

2020-10-12赵俊杰王新川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赵俊杰 王新川

【摘 要】近年来,中重度智障学生成为培智学校的主要教学对象。这些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在头脑中难以形成10以内的数概念,增加了数学教学的难度。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适合智障学生数概念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10以内的数概念,希望能为同类学校的教师提供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智障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及思维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数概念;中重度智障学生;教学策略

数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中有关数量及其关系的认识和反映,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概念。数概念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是学前儿童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智障儿童在感知记忆、语言和思维、心理活动等领域有许多缺陷和不足,导致他们在低年级教学中难以形成10以内的数概念,直接影响到他们未来的数学学习。

近几年来,中重度智障学生成为培智学校的主要教学对象,培智学校的教学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生活数学课程标准(2016版)》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当帮助学生建立数感,使之能通过点数物体的个数,说出总数、按数取物。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普遍发现,中重度智障儿童入学时年龄虽是7~8岁,数学能力却只有2~3岁孩子的水平,其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形成数概念,具体表现为:点物数数时“手口不一致”或者能点物数数却不能正确说出总数;能机械“唱数”却不能按数取物……经过一年的教学,仅有30%的学生可以形成初步的数概念,数学教学难以按照进度正常进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高教师后续数概念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中反复探索实践,分别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中摸索出了一系列教学策略。

一、课前

(一)分析学情,准确把握教学起点

学情分析是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的依据,是课堂教学的起点。教师在教学前先对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估测试,准确地把握学生数概念教学的起点,了解其教学难点,包括数数时手口不一致、数与物无法一一对应、能点数却不能说出总数、数字的音、形、义脱节、相似等,并由此分析影响他们形成数概念的因素,分析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此基础上设计的教学方案针对性非常强,目标明确,重点突出,难点也容易突破。

(二)分析教材,细化教学目标

现有的教学内容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不符合学生的接受水平。教师可根据大纲选择教学内容,对有难度的教学内容,可细化教学目标,适当地放慢教学进度,把大的教学目标细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例如,培智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数1~5的认识”这一课,教学目标可以细化为七个小目标:①能进行5以内的唱数;②会数1~5以内的数;③理解数1~5的实际意义;④能正确读数字1~5;⑤能正确书写数字1~5;⑥认识生活中的数字,能在电话号码或门牌号中找出数字1~5;⑦较好的学生能利用摆学具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这样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概括,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容易,教学也能达到预期效果。

(三)精心备课,设计有效教学方案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只有功夫做在课前,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备课的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及教学环境的布置。例如,在准备“3的认识”和“6的认识”这二节课的教案时,教师都要考虑到教学方法的趣味性,因为一年级智障学生智龄只有2~4岁,他们更适合在玩中学、动中学、乐中学。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间的差异,采取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模式。另外,教师也要考虑教具、学具的实用性和直观性,如仿真水果、小动物、小棒、小圆片、大量的数字卡片、丰富多彩的图片等,在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布置数学角,让学生在日积月累的环境熏陶中,在游戏中逐步形成数概念。

二、课中

(一)创设生活情境,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背景,书本数学是生活数学的一种提取、概括和应用。数概念必定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若干原型,而再差的学生也不会空着脑袋进学堂。所以,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非常注重把10以内的数概念的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每一样生活用品、每一个个体都成为认数的原素材。例如,在教学生认识“2”时,从2只眼睛、2只耳朵、2只手中抽象出其共同特征:它们都是2,可以用数字2表示。在认识“7”时,让学生数一数班上的学生数、课桌数、椅子数、每天发放的牛奶数等。另外,学生的一日生活就是一节内容丰富的课:吃饭时教学生数碗筷的数量,上下楼梯时数台阶,做早操时让学生点人数,并看看排在队伍中的“第几个”……在生活情境中保留数学味儿,使有趣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从而加强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之间的联系,实现两者高层次上的整合。

(二)游戏操作,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

皮亚杰说过,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切断了动作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学生形成数概念的过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在教学起始阶段概念知识跨度大,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教学时要将教学内容带上一些游戏的色彩,并积极组织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游戏中感知,在操作中形成鲜明的表象,并且从事物的表象中概括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建立正确的数概念。例如,在教学“5以内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在数一数(实物或图片)、摆一摆(仿真学具或小棒)、拨一拨(计数器)、拍拍手、跺跺脚等活动中,从具体到抽象,建立起数与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玩中潜移默化地认识数字5,理解5的意义,学习比较数的大小等,使其玩得开心,学得有效。

(三)童谣辅助,通过直观形象激发兴趣

童谣朗朗上口,语言生动有趣,再配上可爱的动物形象,顿时使抽象的数字概念活了起來。它可以集中智障学生的注意力,因而深受学生喜爱。在进行数概念的教学时,教师可通过互联网下载童谣,如《十个指头》《五指歌》《数字歌》等,利用课前五分钟或课间,让学生跟着视频听童谣、唱童谣。实践表明,面对视听结合的多感官刺激,再落后的学生都能产生兴趣,有所反应,这对优化教学效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数字歌》唱到: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漂……歌曲朗朗上口不仅将数与具体的物对应起来,而且还融入数的顺序。学生在拍手互动中理解数概念,自然又有效。

三、课后

(一)综合评价,激励学生学习

教学评价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教师应正确认识数学教学评价的激励反馈作用,要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物质奖励(糕点、糖果)和精神奖励(小红花、卡通贴纸)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进行即时评价,也可以在一节课后对学生是否理解某个问题做出评价,甚至可以在一段时间后以测验的形式,对学生的阶段性成果加以反馈。学生达标后可以奖励糖果或卡通贴画,使奖励也成为教学的生成资源之一。

(二)多方互动,丰富教学形式

数概念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方互动。首先,除了在课堂中构建伙伴互助模式,更要在课后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让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在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逐渐形成数概念。然后,积极争取家长的支持,保证家校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一致性,指导家长科学地、持之以恒地辅导孩子参与学习使之爱上学习,自觉地将生活中的数概念融入辅导中,用于生活中。例如,家长在做家务时,让孩子数一数家里有几个房间、几把椅子、几张床等。最后,多学科渗透数概念,变单一数学为综合数学,反复强化,不断刺激。例如,美术课可以数一数一盒彩笔有几只、体育课可以数一数拍了几个球、生活课可以在整理书包时,数一数有几本书、几支笔等。

四、结语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地体会到,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可以帮助中重度智障学生形成10以内的数概念,尤其是在计数与读写数字方面,学生的数学能力获得很大提升。但这仅仅是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起步,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形成数概念以后,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获得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黄全明.谈智障儿童数概念教学方法[J].现代特殊教育,1994(01).

[2]周欣.小班儿童数学认知的发展[J].幼儿教育,2007(06).

[3]黄瑾.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王顺妹.智障儿童与正常儿童数概念发展水平的比较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3(01).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