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

2020-10-12徐远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21期
关键词:家园合作适应性幼儿

徐远莉

摘 要:幼儿刚入园时,都会有一个适应期。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安全需要的缺失、幼儿心理能力有限及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的变化和幼儿社会角色的转变造成的。如果幼儿总是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将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影响。因此,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家长要带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积极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儿入园指导;教师要为幼儿营造温暖、快乐的幼儿园生活,运用教育手段,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

关键词:幼儿 适应性 家园合作

一、幼儿入园适应性的概念

小班幼儿入园时都会有不适应的现象,比如:不上幼儿园、怕等等。这是因为孩子刚从家到幼儿园这个新环境,不适应,有心理上的落差,从而导致孩子不想上幼儿园。

所谓幼儿入园适应性是指“刚入园的幼儿在从家庭到幼儿园这个转折过程中,能够逐渐认识到幼儿园环境的要求,从而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出调整以达到接纳幼儿园生活的过程;是幼儿亲社会化的第一步,保证幼儿情感的良好过渡,提高幼儿的适应能力;也是个体与社会群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一种教育方法”。 [1]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生活环境的不同,刚入园时幼儿的表现也各不相同。有的幼儿一开始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对新环境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好奇,而随着新鲜感的消失,他们开始想家,开始哭闹;有的幼儿一入园就表现为大哭大闹,不肯上幼儿园;有的幼儿则整天眼泪汪汪,轻声地自言自语“我要回家,我要妈妈”;还有的幼儿甚至会表现出生理上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如头痛、肚子痛、尿频、发脾气等现象,一回家上述症状就马上消失。幼儿这些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表现,如不及时地加以纠正,会严重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

由于幼儿身心稚嫩、适应能力差,绝大多数幼儿入园时都会有不适应的表现:哭闹、焦虑、不吃不喝、想家、发脾气等。种种不适应的现象,不仅让教师、家长感到十分棘手,严重的还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造成幼儿入园不适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影响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安全感的缺失,这是幼儿恐惧心理的来源,比如刚入园时小班开门时间是三点,而我班的一位家长四点半才来接,导致孩子一直哭闹不停,因为妈妈的晚接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不安”。事后与家长沟通交流再也没有晚接过。其次是生活环境发生了转变和社会角色发生转变导致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因为在家里孩子就是“皇帝”,而在幼儿园确是一视同仁的,突然从“皇帝”变成“平民”心理落差大,这也是孩子不喜欢上幼儿园的原因。再次是因为幼儿的人际范围扩大了,导致孩子无法像在那样和家长一对一的接触交流,而到了幼儿园是要跟很多孩子一起沟通交流,需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生活,才能与教师和同伴熟悉,从而产生情感、建立信任。还有就是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差,受不了批评,只能一味的表扬,从而导致孩子一受批评就不上幼儿园。而他的理由是我怕老师,我不想上幼儿园,这更是许多家长误会老师的一方面。因为家长缺少与孩子的交流导致家长不了解孩子的想法,从而一味的责怪老师。这是孩子不上幼儿园的重要原因。

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不仅是受外部条件与外在形式的影响,更多的是幼儿自身没有办法很快适应这种生活。为了尽快帮助幼儿由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生活,需要家长的配合才能更好的解决幼儿入园不适应的现象。也就是说家長要帮助幼儿发展其心理水平和提高其相应能力,从而适应幼儿园生活。

三、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而幼儿园也十分注重这些能力的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内容较广,包含生活的自理能力,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裤、鞋,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等等。在生活上愿意自己做事,不依赖家长,会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能保护自己的身体。这是最基本的与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独立性,体现在幼儿身上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另外,要注重加强幼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幼儿毕竟是幼儿,他们的认知还依赖于生动的形象,自我管理能力也依赖于具体的活动。只有从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幼儿的身心特点,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方法组织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幼儿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与让幼儿知道要先上厕所再玩、看完书要放回书架、借东西要还等等,这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2.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规则意识

让幼儿完成适当的工作,有利于提高幼儿的任务意识。可以通过值日生、小组长等工作让幼儿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也可以通过游戏、设置情景等活动让幼儿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了幼儿的任务意识。同时根据幼儿园活动的内容,设计一些亲子作业,让幼儿把一些简单的儿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由爸爸妈妈记录后带到幼儿园,或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做一件小物品等等,让幼儿养成每日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由此增强幼儿的任务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要充分运用各种活动的情节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遵守规则的意识,如:让幼儿养成上下楼梯靠右行的习惯,可以在楼梯的左右两边分别贴上下楼和上楼的小脚印,幼儿看到了小脚印指示后就会自觉地沿着它(靠着右边)上下走;另外让幼儿养成在回答问题前要先举手,别人发言时不要随意打断的习惯,为以后的学习作准备。通过这样的活动在幼儿头脑中形成一种条件反射,有利于帮助幼儿增强规则意识。

3.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知识

心理卫生学家卢格说过:“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人际关系的适应”。 它主要包括主动与身边的同龄伙伴、教师打交道,能以宽容的态度对人,不胆怯、不害羞、与人和睦相处。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要从幼儿身边的小事做起。如: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友好和睦地相处,包括学会谦虚、有礼貌,能与小伙伴分享玩具,不与小伙伴追逐斗殴等等;学会关心和参与集体的活动,包括学会与人商量,会向同伴说出自己的想法,共同决定大家要做的事,在别人需要帮助时,愿意帮助他人,在集体活动中学会与别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主动接近老师,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遇到困难时敢于向老师请教,身体不适时能主动找老师帮忙等等。这些事情看起来很小,却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交际能力。

幼儿来到幼儿园就等于迈开踏上社会的第一步,但是对幼儿来说,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方面的不适应也随之而来。因此,要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而不是让幼儿园生活来为幼儿改变什么。而幼儿能否积极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都取决于幼儿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

四、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的措施

刚入园的幼儿总有一些存在入园不适应的现象,不仅给老师带来许多麻烦。同时也使家长非常担心和忧虑,这更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要尽快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1.利用故事儿歌及鼓励幼儿主动交往,使幼儿向往幼儿园的生活

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幼儿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幼儿知道幼儿园是幼儿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也可以用儿歌告诉幼儿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幸福的,如:“亲亲爸爸,亲亲妈妈,高高兴兴离开家;做做游戏,听听故事,幼儿园也是我的家。”使幼儿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家长也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幼儿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幼儿在入园前认识老师,从而帮助幼儿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让幼儿觉得幼儿园的生活是快乐的、充满欢笑的。

2.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将入园适应性教育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中,入园适应性中的诸多品质不是一日养成的,而是源自生活的点点滴滴。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游戏、劳动等活动都是培养幼儿适应性品质的载体,幼儿生存的环境、交往的要求都是其发展适应性的条件,源于日常生活中的适应性品质更真实、更可靠、更重要。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适应性是根本的、主要的途径。

(1)利用生活中的常规培养幼儿的适应性

(2)发挥环境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

(3)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与活动内容

3.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和转移注意力

家长刚开始带幼儿到幼儿园时,一定要先和幼儿告别,告诉幼儿等到他放学时再来接他,让幼儿有很好的期待,若幼儿不停地哭闹,应尽量安抚他”。 另外,将幼儿日常的生活情形和幼儿的一些固定习惯告诉教师,这样幼儿在幼儿园哭闹时教师也能更好地安抚他。平时多了解幼儿在幼儿园的状况,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一开始接触新的事物时,有些幼儿会出现急躁、害怕等种种的情绪反应,这个时候,可以利用一些方式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家长也可以替幼儿准备平时喜欢玩的玩具或物品让幼儿带到幼儿园,当幼儿出现哭闹的行为时,这些东西可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安抚幼儿的情绪。在幼儿园我们利用游戏儿歌帮助孩子来适应,以此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我们带孩子做游戏,唱歌,跳舞,参观其他班级等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从而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4.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有些幼儿哭闹是因为肚子饿或是想要一些东西,而没有人满足他才哭闹的。不要因幼儿一哭就马上责怪他,了解幼儿的需求,适当地满足他的愿望,可以减少幼儿哭闹的情形。满足孩子的要求建立安全感,孩子在哭闹时可以满足他,让孩子开心的玩。并且家长一定要和孩子告别并承诺会准时来接,让孩子有所期待,可以在幼儿园快乐的度过。这是帮孩子建立基本的安全感,从而让孩子不畏惧上幼儿园。

生活习惯方面,在入园前,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培训幼儿独立进餐、正确盥洗、按时排便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因为这样可保证幼儿在园吃好、睡好,促进他们健康成長;另一方面,这也有利于保持幼儿的个人卫生,避免生病。

5.中、大班幼儿的介入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没有集体生活的经验,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不知所措、无所事事,这是一些幼儿入园后不适应的原因。年龄较小的幼儿,往往愿意与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根据这一特点,可从中、大班“借用”几名性格活泼开朗的、有较强活动能力的幼儿,在刚入园的幼儿来到活动室之前,让中、大班的幼儿先在活动室开展一些以前玩过的游戏。大孩子可以邀请刚入园的幼儿参加游戏,也可以让刚入园的幼儿在旁观看。教师还可以请中大班幼儿带刚入园的幼儿一起玩耍、游戏,并带领陆续入园的幼儿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

6.家园配合,同步一致

利用QQ群与家长交流,教会家长如何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从而对孩子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如我们的家园联系手册、家园通知栏等。比如:我班有一个年龄较大的孩子一开始就是不喜欢上幼儿园,哭、怕、我胆小等等理由,但是经过我们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孩子终于喜欢上幼儿园了。

在孩子入园不适应这方面,家园配合是至关重要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配合幼儿园开展一些工作,也是解决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重要方法。所以家长可以在家制定和幼儿园一样的作息时间让孩子来适应,要多跟孩子交流,告诉孩子幼儿园很好玩,让孩子期待上幼儿园,喜欢上幼儿园。也可以指定跟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还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多跟其他人交流交流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缩小家园生活的差距,使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了让孩子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我们的家园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和家长友好相处,做好家园共育的工作,让我们共同成长。

对此,我国现代著名学前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也提出幼儿园要和家庭紧密配合,并且,还认为儿童教育是幼儿园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儿童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大家庭,就是幼儿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也是适应社会的第一步。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此也做了许多安排和方法,而在这么多方法中,家园共育是幼儿入园适应性教育的重要方法。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作用及地位,家长是幼儿园的合作者,也是提高幼儿园教育不可缺少的力量,教师和家长应共同完成教育任务。而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主体,家庭教育要与幼儿园教育同步,所谓同步是指幼儿的家庭教育应与幼儿园教育方向、步骤一致。众所周知,幼儿园教育比家庭教育更专业、更正规、作用更大,理应成为幼儿阶段各种教育的统领。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了解与尊重、信任与支持、增进彼此的理解是发挥家庭与幼儿园之间互帮互助的重要方法。从而向家长汇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情况,让家园密切配合促使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朱慕菊等.入学前社会适应性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4.

猜你喜欢

家园合作适应性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浅析《指南》背景下幼儿园亲子游戏的开展
论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