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东南旅游扶贫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研究

2020-10-12张恬静张悦湘隆宗佐

中国市场 2020年24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

张恬静 张悦湘 隆宗佐

[摘 要]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而旅游扶贫作为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脱贫的推动力量。但在推进旅游扶贫进程中,如何协调旅游扶贫与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是政府需要面对的重大问题。文章以黔东南地区为例,通过调查法与文献研究法,基于对贵州省凯里市贫困村的扶贫绩效考核的资料,对少数民族聚居地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得出结论——制定针对性旅游帮扶政策与谨慎选择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避免旅游产品商业化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不利影响是解决旅游扶贫与文化发展矛盾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贵州黔东南;旅游扶贫;少数民族文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20.24.034

1 黔东南旅游扶贫政策与文化发展的落实现状

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黔东南苗族自治州,涉及苗、侗、汉、水等33个族裔群体,少数民族人口达到总人口的81%。各少数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相间分布,是我国民族自治州中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比重最高的自治州。在丰富的旅游资源中,黔东南地区的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被称为“最古老的人类保留的歌谣,我们精疲力竭的心的最后家园。”

在执行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框架内,贵州东南地区的大部分市镇建立了典型的贫困村庄和家庭登记册。对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通过国家与政府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有针对性的精准扶贫政策来确保各贫困乡镇从贫困中健康成长,进而促进苗侗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旅游业作为一个可行、综合、参与性和有效性高的扶贫产业,在消除贫穷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增强扶贫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深化旅游体制改革等。基于黔东南地区至今仍有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村寨与文化遗产,贵州省政府认真落实中央和省政府脱贫攻坚系列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把乡村旅游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途径,使旅游扶贫在全州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小康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迄今为止,贵州黔东南地区的旅游扶贫产业还处于转型升级的關键阶段,而文化是旅游产业的核心,旅游产业也是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促进两者融合与协调发展,促进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现代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解决旅游扶贫产业与文化传承之间的矛盾。

2 黔东南旅游扶贫政策与文化发展的成因分析——以贵州省凯里市为例

2019年12月初,湖南农业大学受贵州省凯里市政府委托,对所属凯里市的多个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进行扶贫绩效第三方评估与考核。此次评估主要采用纸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建档立卡脱贫户以及非建档户进行随机走访,通过家庭状况、“衣食住行”质量、医疗保障情况以及村落近年来发展状况等几大类问题对凯里市政府扶贫绩效工作做出评估。经过三天的走访调查,调研团队共收集一千余份问卷。此次调研数据整合表明凯里市扶贫工作绩效显著,贫困村与非贫困村多数村民的生活质量自精准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均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作为黔东南少数民族聚居地之一,当地保留有大量特色村寨与苗族文化,贫困户脱贫却仍主要靠水稻种植、农村合作社、政府补贴等措施,进而产生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很少依托旅游产业这个载体而得到有效发展的问题。

那么为什么旅游扶贫产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矛盾?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缺乏体系规划与针对性旅游帮扶政策。黔东南地区目前的旅游扶贫产业具有分散性、商业性的特点,众多少数民族文化资源零星分布,缺乏体系性的规划。政府的关注导致一些地区急于求成,旅游项目质量差、缺少文化内涵,不仅破坏了整个地区旅游的协调发展,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工作产生影响。旅游的自然环境水平、资源挖掘与利用、区域设施布局等每个环节都会对旅游扶贫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影响,凯里市及周边村镇环境非常优美,历史资源也极丰富,倘若黔东南整个区域可以建立合理旅游体系规划,形成资源合力,就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旅游扶贫产业发展的日益商业化。旅游扶贫产业能不能做起来并不完全依赖规划,市场运作的方式模式、区域资源的配置等都会影响其旅游产业发展。目前黔东南地区旅游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商业化色彩浓厚,各个知名景区主要依靠市场经济规律来进行商品买卖,当地资源不仅失去了原有的特色,同时也使少数民族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受阻。因此谨慎选择旅游扶贫开发模式、避免旅游产品商业化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不利影响是解决矛盾的主要措施。

3 合理协调黔东南旅游扶贫产业与文化发展的有效举措

近年来,旅游扶贫工作大部分做的是奠定基础的工作:部分地区通过收集资料,建立贫困村数据库,基本了解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情况;一些地区根据国家文件精神和本地区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乡村旅游发展实现脱贫任务的文件,基本形成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脱贫的政策支持体系;一些地区制定了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重点地区,甚至全省乡村旅游扶贫规划,基本实现了对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宏观指导。这些措施为旅游扶贫工作奠定了基础,但为了使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成效,并与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仍然迫切需要逐步深入到旅游扶贫的核心工作中去。

制定针对性旅游帮扶政策是实现旅游扶贫产业与文化协调发展的首要措施。黔东南地区的聚居地分散性决定了在对黔东南地区进行旅游开发之前,政府应先对贫困村进行整体规划,通过对各个聚居地资源的整合与分析,规避风险,合理布局,形成整个黔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资源合力,进而促进旅游扶贫产业由商业化向特色化发展,保持长久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谨慎选择旅游扶贫开发模式,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相结合是又一重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精准扶贫政策的大力宣传贯彻,许多地区出现了盲目跟风、照搬旅游项目、急功近利等问题。为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在对黔东南地区进行进一步的旅游产品开发时,应当深入挖掘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并在此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少数民族特色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与创新血液,从而避免旅游景区的商业化对特色少数民族文化产生不良影响。

将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增长级,与特色文化融合起来,把当地的核心优势挖掘出来,展示出来,推广出来,使旅游扶贫产业逐步成为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与良性发展,黔东南地区一定会在体系化的建设与国家和政府的支持下转变成为更高层次的旅游地区,为该地精准脱贫与文化传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不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廖春花.南雄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广州: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107.

[2]李圆圆.边疆城市更新中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7.

[3]钟国云,陈欢.习近平关于新时代脱贫攻坚战略重要论述的多维度探析[J].理论月刊,2018(5).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扶贫
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贵州黔南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研究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旅游扶贫发展战略研究
关于加强旅游文化建设助力平山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元素在网页设计中的运用探讨
广西各地区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间演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