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企与国企员工工资差异分析

2020-10-12印澄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1期

印澄

摘 要:本文基于CHFS2015、2017数据,考察国企与民企员工的工资差异,发现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企内员工的个人收入显著低于民企内员工,国企对员工存在隐形的非货币报酬,加剧了民企的用工成本上涨。

关键词:国企就业;民企就业;收入差异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1.039

0 引言

近年来,民营经济对于中国经济的未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民企的发展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与困难,除民企税负过重、融资难、融资贵之外,用工成本过高已经成为困扰企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尤其在疫情期间,大批民营企业因承担不起用工成本面临倒闭。与之相反的是,国有企业的岗位招聘一直呈现“火爆”的状态,大多数应届生在择业时都将目光投向国企,所以存在一个基本的问题,我国国企工作收入真的低于民企工作收入吗?既然国企工资收入不高,为什么还是那么多人想进国企?

1 文献综述

从已有的文献来看,对于国企民企之间的工资差异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国外学者认为,大部分国家均存在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的工资溢价现象(Smith,1977;Mueller,1998),且男性工作溢价大于女性。研究方法上,多数学者使用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分开讨论的方法,而近年来多使用 Heckman 样本选择模型(Heitmueller,2006;Mehtabul Azam,2015)。

而早期国内学者主要是通过在工资方程中引入表示部门的虚拟变量,发现国有部门具有明显的工资优势(张车伟,薛欣欣,2008;尹志超,甘犁,2009)。近年来,学者多应用工资差异分解方法进行分析,发现国有部门的高溢价导致了劳动力就业歧视现象(章雅翠,2017),但工资溢价有明显的回落,且在体制内工作的员工自身收入低于体制外,他们较多关注的是体制能给家庭带来的收入效应(陈华帅,2019)。

以上可以看出,现有文献对多数关注工资溢价的多少,而对于溢价产生的原因较少涉及,基于此,本文针对国企民企工资展开研究,重点讨论民企用工成本过高具体原因。

2 数据来源与变量描述

2.1 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 年及 2017 年两期追踪调查数据,两期的个体样本规模分别为133183和127012。本文主要研究国企员工和民企员工,且仅考察处于工作状态且有劳动收入的样本,保留2015年与 2017年两期均被访问的样本,得到两期平衡面板数据,每期个体样本2180个。

2.2 描述性统计

表1为全体员工、国企就业、民企员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结果。由表1可知,国企员工工资和民企员工工资对数相差甚微,2015年兩类员工工资对数相差019,到了2017年差距仅为017。全体就业者的性别分布较为接近,国企内的男性比例在2015年低于民企内的男性比例,但在2017年略高于民企内就业者样本。受教育年限方面,国企内就业样本均高于民企就业样本,这也验证了近年来毕业生扎堆应聘国企岗位的现象。在政治身份方面,国企内就业样本的党员比例明显高于民企就业样本,但差距在2017年有所减少。东部省份,国企就业样本比例略高于民企就业样本。

3 模型选择与回归分析

3.1 模型选择

本文模型设定如下:

考虑到就业者选择工作具有很大的内生性,就业者进入国企或民企本身受到年龄、性别等变量的影响,本文使用倾向分值匹配方法(PSM)进行估计。在本文中,处理组是指2015年在民企工作,但2017年进入国企的员工样本,控制组是指2015-2017年都在民企工作的员工样本。

3.2 基准回归结果

表2在第(1)列中,仅设置“工作单位性质”为解释变量,不设置控制变量,在(2)-(5)中依次加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和所属区域作控制变量。由表2可知在控制所有变量后,国企内就业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显著为负,也就是说,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企内员工收入显著低于民企内员工收入。对此的解释为,尽管国企收入低于民企,但国企自身的就业稳定性,各项福利与保障,以及给员工和其家人带来的心理上的社会地位形成了非货币报酬,提高了个体的效用,而民企为给员工补偿这种非货币报酬导致的效用缺失,只能通过提高员工收入来吸引并留住劳动力。

其次,(2)-(5)各变量系数可以看出,男性员工收入显著高于女性员工收入,可见就业市场上仍然存在严重的性别歧视;受教育程度对个人收入影响显著为正,表示学历越高越能获得较高收入;除此之外,党员身份和东部区域就业均对个人收入产生正向影响,符合人们的感性认识,但西部区域就业对个人收入影响并不显著。

3.3 PSM回归结果

本文中,处理组为国企员工,控制组为民企员工,首先根据个人特征信息估计出员工选择国企或者民企的概率,然后根据概率大小进行匹配。本文使用了半径匹配,且半径设定为0.05,控制组中仅有10个样本未能匹配到合适对照,在进行倾向匹配时不会损失大量的样本,估计结果与基准方程式的回归结果系数相同,且较为接近,可以看出在国企就业,个人收入会显著低于在民企就业的个人收入。对匹配后的样本进行回归后,结果如表3,可以看出国企就业对个人收入的影响依然为负向显著影响。

4 总结

本文利用CHFS 2015、2017两期面板数据,考察了国企就业对个人收入的影响,在性别、年龄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国企内员工的个人收入是低于民企员工的,这一程度上说明国企员工存在隐形的非货币报酬。这种现象不但会造成劳动力市场上的企业歧视,也会加大了民企的用工成本,进而影响到民企的利润以及今后的发展。因此,必须进一步为民企的发展提供便利,为民企减税降费的同时,也应该在投融资问题上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做到用工成本与融资成本的双降,使得广大民企能够越来越好的发展。

本文在数据仍有很多不足,CHFS数据对民企员工岗位的高低未明确划分,可能会造成对高收入者影响的低估,以及对低收入者影响的高估。此外,民企就业者工资高相对隐蔽,并且容易报低数据,使得结果被低估。

参考文献

[1]Heitmueller.Public-Private Pay Differentials in Devolved Scotland[J].Journal of Applied Economics,IX (2) ,295-323.

[2]MUELLER R E.Public-private sector wage differentials in Canada :evidence from quantile regressions[J].Economics Letters,1998,60(2):229-235.

[3]Smith,Sharon P.Pay Differentials between Federal Government and Private2Sector Workers[J].Industrial and Labor Relations Review,1976,29,January:179-197.

[4]Mehtabul Azam,Nishith Prakash.A Distributional Analysis of Public-Private Wage Differential in I ndia[J].LABOUR,2015,29(4).

[5]张车伟,薛欣欣.国有部门与非国有部门工资差异及人力资本贡献[J].经济研究,2008,(4):15-25.

[6]尹志超,甘犁.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9,44(04):129-140.

[7]孙文凯,王晶,李虹,等.中国近年体制内工资溢价趋势——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數据的证据[J].劳动经济研究,2016,4(04):73-97.

[8]章雅翠.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的工资差异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17.

[9]陈华帅,刘亮,许明,等.体制内就业者的收入太少了么——基于CFPS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统计学报,2020,1(01):4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