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挖掘与融入

2020-10-12殷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1期
关键词:快递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殷华

摘 要:我国快递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从业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需要“工匠精神”来指引行业健康良性发展。在社会氛围与价值取向导致学生缺乏行业认同感,职业院校追求功利性而忽略职业精神培养,企业缺位人才培养的过程等现实情况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势在必行。以《快递运营实务》课程为例,剖析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挖掘与融入的具体做法——树立“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课程改革思想;明晰课程定位,实施课程精准设计,树立快递工匠培养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建设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模式;实施双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打造匠师团队。

关键词:工匠精神;快递;课程设计;教学改革;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1.035

0 引言

工匠精神,原本应用于制造业与手工业,指工匠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细作的理念和追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赋予了“工匠精神”更丰富的时代内涵。传统手工业时代要求具备“工匠精神”的人所拥有的高超技艺放在当下更多的是指具备某一业务领域或者能够胜任某一工作岗位的卓越工作能力。快递作为现代服务业的分支,虽然不像制造业需要生产产品,但是为客户提供服务,也会追求如何精益求精提升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这同样需要“工匠精神”。

1 我国快递人才培养的现状

1.1 社会氛围与价值取向导致学生对行业缺乏认同感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物质财富的极大扩张使得整个社会风气变得日益浮躁与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好逸恶劳受到社会的追捧,而辛勤工作、埋头苦干的职业态度却受到社会的不屑。

快递业是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对人才需求量极大,但因为受行业性质及我国快递业发展整体水平等因素所限,快递企业的大部分基层员工主要还是从事较为基础的体力性质工作,所以整个行业的基层人力资源素质水平普遍偏低。除了学历层次不高,最关键的是基层从业者缺乏对行业的热爱、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使得快递业频频出现不良行业问题,如暴力装卸、快件调包,客户满意度堪忧,加之人员流动性高,企业也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在社会价值导向的影响下,学生更愿意从事管理、行政、销售等白领工作,比较排斥“快递员”这样的一线岗位工作,对行业缺乏正确的认知,对学习缺乏激情与动力,无论是精神理念还是技术技能都难以达到行业所需求的层次。

1.2 职业院校追求功利性而忽略职业精神培养

作为培养快递匠人的主体,高职院校大多存在过度追求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熏陶及职业精神塑造的现实问题,在育人过程中缺乏人文性与思想性。良好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尊严的追求和关切,而从对技术技能的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上实现合理性回归,是人类发展的价值理性的需要。

在各级别、各项技能大赛轰轰烈烈举办的今天,学校的技能大赛成绩成为各项省级、国家级项目评审中的关键指标,而对学生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操守等职业精神的培养成果需建立在日积月累的基础上,难以一日蹙就,自然不好出现在“功绩簿”上,这与高职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宗旨背道而驰。

浮躁与急功近利的育人态度只重视学生的短期就业,忽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如此的育人准则所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目光短浅、缺乏沉淀、职业化专业化程度低、职业操守职业道德有待提高。

1.3 企业缺位人才培养的过程

快递企业的用人需求一直都居高不下,但是作为用人的主体,企业只会向学校要人,却不愿一起育人,“校企合作”往往流于形式,大多以双方签协议、拍张照为主要形式,最多就是在学校就业季或企业招聘季时满足各自的就业或招聘需求,此外很难再有更深入的合作形式,更不用说“产教融合”“精准育人”了。

作为以利益为驱动的主体,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热情远小于学校,这也映射出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足,但这不意味着学校在失败的校企合作过程中不承担责任,由于没能帮助企业认清企业自身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备哪些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承担哪些任务,如何通过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共同实现人才的培养从而最终为企业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企业缺位人才培养的过程也就不足为奇了。

2 “工匠精神”内涵对高职教育的启示

2.1 高职院校是培育服务业工匠的主阵营

传统“工匠”指的是制造业、手工业中技艺超群的拔尖技术人才,这种技术精英放在现今的教育体系来看应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工程类专业背景,这类人才所拥有的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决定着其对高精尖技术的掌握程度与操控水平。而现实是高职教育源于其生源素质、技术训练高度等问题较难培养出“技术工匠”。高职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虽难以在高精技术上成为一流匠才,但却有潜质在现代服务业中某一业务领域或某一工作岗位上具备高超职业能力,成为现代服务工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到“要加快培养服务現代服务业人才,逐步提高面向服务业的职业教育比重,重点加强服务包括物流业在内的现代服务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素质的新型服务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到“职业教育要为现代服务业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并要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这说明高职院校成为培养现代服务业匠人的主阵营是国家与时代的召唤,将工匠精神纳入高职教育的范畴,塑造国家未来服务业从业者的职业精神,并将这一价值理念传承和发扬下去。

2.2 “工匠精神”惠泽多元化的受益群体

面临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时代趋势,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再局限于仅围绕专业技术和技能水平,而是愈加重视职业精神的回归,这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工匠精神体现了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与对职业的态度和精神理念。对学生而言,工匠精神的内化使学生在职业岗位上有望成为一个有道德理想、有精湛技能、有素质修养的现代职业人,受到企业青睐,提升其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就业,并在岗位工作过程中获得职业满足感和成就感,使其职业生涯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对企业而言,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精神文化建设也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因素。世界上的长寿企业之所以基业长青,历经百年风霜仍屹立不倒,关键在于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经过高标准、严要求的历练后具备了品质灵魂,深受客户信赖,而这种不断追求产品或服务高质量的精神正是工匠精神,这种精神理念的铸就正是来源于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人才,拥有一支具备工匠精神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得以不断做强做大的重要保障。

对学校而言,企业与社会对实习生、毕业生的评价及认可度直接关系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在校期间对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企业里能够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持续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对待岗位工作,获得企业肯定,以学生的良好口碑扩大学校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的知名度,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 “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高职院校建立起与“工匠精神”培养相适应的办学思想与教育理念,把对“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是传承“工匠精神”的主要手段,因此需构建出以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修养、职业技能为主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的行业与专业,“工匠精神”会显示出其独特性,要培养出专业的匠人,则专业的思想、精神、方法、技术需渗透进学生的认知体系中,专业课程就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不是仅将培养工匠精神视为思政课程的任务,教学团队要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角度入手,进行课程设计,建设教学资源,让学生在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潜移默化中体验“工匠精神”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职业素养。

4 《快递运营实务》课程改革实践

4.1 树立“产教融合、精准育人”的课程改革思想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早已不是新词,但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企业真正参与其中、并能起到实效的例子并不多,大多都流于形式,主要症结在于学校和企业的利益点不同,要想让企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共育的过程中其实是很难的。借助快递业乘着电子商务东风而飞速发展,对人才有大量需求的机会,将快递行业企业对高素质基层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人才的就业联系起来,形成共同的利益纽带,以订单培养、定向培养为主要形式,通过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室、共建教学资源等具体做法将人才的协同培养、精准共育落实到实处。

《快递运营实务》作为一门实务类课程,更强调在固有的理论知识体系上所对应及延伸出来的技术技能体系,这需要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形式才能突破课程教学效果,尤其是在“工匠精神”所倡导的对人才职业素质的培育下,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共同成立课程开发团队,围绕快递企业对人才的真实需求特点来展开课程设计。通过引入企业的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资源要素,使学生得以在企业真实环境中获得企业工匠导师的教导与指点,受到职场环境与优秀企业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产生职业认同感,实现对工匠精神内涵认知的具体化与形象化。产教融合还有助于构建出对接企业文化的课程文化,使普通的专业课程成为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匠心与匠能的优渥土壤。

4.2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4.2.1 明晰课程定位 实施课程精准设计 树立快递工匠培养目标

《快递运营实务》是物流管理、快递运营等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开设在第二学年。课程对接专业岗位群中的三大发展型岗位——客户服务主管、快递网点主管及快递运作主管,培养岗位所要求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满足快递物流业对高技术技能型快递人才的需求。

课程是以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设计思路进行设计的(图1)。首先,通过对三个快递核心岗位——客服主管、网点主管及运作主管进行调研,分析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形成学生将来从事快递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在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形成了与每一项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知识领域,从而形成了教学内容,最后,对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序化,形成了课程的四大学习模块——快递认知、快遞网点运营管理、分拨中心运营管理、快递客户服务与客户开发。

工匠精神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的统一。教学团队在梳理本课知识和技能体系基础上还需充分挖掘快递行业所蕴含的精神特质与文化品格,形成课程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快递业发展特点;掌握快递业务流程标准与规范;掌握快递企业运营管理原理;熟悉快递客户开发策略;熟悉快递法律法规。

(2)能力目标。具备快递信息分析能力;具备快递业务流程设计、优化、操作与管理能力;具备快递企业基层运营管理能力;具备作业现场质量管理与控制能力;具备快递客户开发能力。

(3)素质目标。具备职业道德、团队协作、沟通交际、创新创业、精益求精等职业素养与职业精神。

4.2.2 重构课程内容 创设教学情境 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以快递业务流程作为主线,结合流程所对应的三大岗位,共同开发出课程内容(图2)。如快件收寄与快件派送流程的发生场所在快递网点,对应网点主管岗位,因此,将快件收寄与快件派送流程与网点主管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提炼出“快递网点运营管理”模块;遵循这个逻辑,相继开发出“分拨中心运营管理”模块、“快递客户服务与客户开发”模块。在三大业务模块基础上,先行构建一个为学生创设快递行业整体认知的 “快递认知”模块,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业认知,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态度,并通过灌输行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快递人文情怀,良好的人文精神体现的是对人的价值、尊严的追求和关切,而从对技术技能的工具理性的过度追求上实现合理性回归,是人类发展的价值理性的需要。

在与业务流程和基层运营管理相关的三个模块内容中,对接“快递业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二级(快递业务师)和三级(高级快递业务员)。通过“课证结合”使教学内容与企业工作过程精准对接。

在确定了课程模块的基础上,细分业务流程及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找出其关联性,形成了模块下的具体项目和任务(图3)。

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借助企业资源,展开各种研讨、调研、模拟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教学团队以典型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企业项目作为学习情境,为学生创建真实的职业场景。

快递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行业,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让学生感悟行业的价值精神、流程的精细管理、服务的尽善尽美,只有心传身授、体知躬行的实践教学才有利于学生将表象的知识转化为可应用的技能,掌握职业标准与技能规范,内化“工匠精神”,形成自己独特的职业精神。因此,在课程的每一个模块中专门设计一个以行业企业为背景的综合性实训项目,让学生融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体验职业岗位的工作,既是综合考查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更是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工匠精神在职业岗位中的具体要求,及工匠精神所折射出的企业价值理念、精神信仰,及员工工作态度、技能方法等。

4.2.3 改革教学方法 建设教学资源 创新教学模式

遵循“以学生为教学主体,以教师为教学主导”的教学理念,在“工匠精神”指引下,以行动为导向、教学做相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在教学中,基于对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达到教学目的,又符合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过程遵循“课前——自主学习、知识储备;课中——探究学习、任务驱动;课后——巩固学习、优化提升”三大环节,并将职业素养的培养与工匠精神的熏陶贯穿教学组织的全过程。

由于不同学校学生的学情或存在差异,建议由课程教学团队自主开发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客观反映快递行业的发展现状、职业发展水平,有较强实用性兼具文化性、博览性、趣味性、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资源。

教学团队可以结合课程的关键知识点与技能点拍摄制作教学视频、微课视频,有助学生在课下进行预习、巩固与提升;收集经典的行业案例、视频、案例等资源,为学生提供时刻追踪快递行业热点、了解快递发展趋势的机会,协助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形成爱岗敬业、持续专注、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为有考证需求的学生提供快递业务员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助力学生顺利获取职业资格证。

将课程资源以信息化手段呈现在网络开放平台上,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增加了师生教学与交流的时间,并加深了课程学习的深度与广度。

4.2.4 实施双主体、多元化评价体系

整门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由平时考核(形成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终结性考核)构成,由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实施评价。平时考核主要基于每个项目的完成质量,以课前——课中——课后为主要评价环节。

课前阶段知识预习考核,基于学生在平台的学习记录及在线测试成绩;课中阶段任务驱动考核,基于考勤、课堂任务参与、研讨与完成质量;课后阶段优化提升考核,基于课后拓展任务完成质量。期末考核以综合项目报告与笔试试卷作为主要的考核形式。

每一类考核评价除了对学生所展现出来的知识与技能掌握程度作评价之外,还将学生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的表征职业精神的态度、行为等进行评价,以全面反映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职业素养培育的效果。

4.3 打造匠师团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传授的不局限于单纯的知识、技能,还应有从事这项职业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起到楷模作用。

成立一支多元化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由学校專业教师、企业能工巧匠、优秀毕业生构成。师资团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的严谨治学、耐心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为学生树立榜样,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开讲座,向在校生面授其从业心得,做表率,展现示范作用,给学生带来直接正面的精神影响。

5 “工匠精神”在课程改革中的效果

5.1 培养“匠心”

通过以任务驱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以及团队为主的组织形式,学生深刻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对快递历史、快递企业文化的学习,学生的人文素养得以提升,增加对行业的认同感,培养敬业精神。通过邀请在快递企业工作的优秀毕业生返校交流,为学生的职业道路树立标杆,建立方向。

5.2 锻造“匠能”

通过学习专业知识,理解并内化为相应的技能。对快递业务流程的实操,对收派路线的设计等项目的演练,学生的快递技能在慢慢形成,并能主动追求卓越,形成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66-69.

[2]王文涛.刍议“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教育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1):194-198.

[3]张旭刚.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价值、困囿与掘进[J].教育与职业,2017,(21):67-74.

猜你喜欢

快递职业素养工匠精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