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治理新路径探究

2020-10-12曹丽刘敏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1期
关键词:新乡贤乡村治理

曹丽 刘敏

摘 要: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近年来由地方探索推行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和网格化治理实践成为疏解基层乡村社会治理困境的重要举措。新乡贤的发掘有利于乡村德治和自治建设,也有利于创新发展人民调解、化解纠纷矛盾,促进地方和谐稳定发展。网格化治理有利于促进乡村精细化治理,为网格内的民众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和精细化的服务。但随着实践的深入,新乡贤与网格化治理在推行过程中都遭遇了困境。研究发现,若能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将会形成互补之势,有助于推进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新乡贤;网格化治理;乡村治理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1.016

1 问题提出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来,为了适应全球化的时代要求,党和国家政府在各个领域不断推进现代化。为了解决城乡发展的矛盾,不断提速城镇化进程。为了加快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党和国家在宏观层面依据实践产生的问题不断进行调整,从新农村建设到乡村振兴战略。基层政府按照中央会议精神,也进行了不断地改革创新,特别是乡村治理方面。通过40多年研究和实践,既丰富了乡村治理相关理论,也为乡村治理的实践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发现挖掘新乡贤文化和推行网格化治理都是构建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有益尝试。随着实践的深入,逐渐发现两者在具体实践都存在弊端,不利于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本研究立足学界已有学术成果,通过对比分析两者在实践中显露的利弊,深入剖析其深层次原因,拟将新乡贤引入乡村治理网格当中,促使新乡贤和网格化治理两种实践进行融合,形成互补之势。既有利于克服两者各自在实践中突显的隐患,也有利于充分发挥新乡贤的自治功能和完善网格化治理,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和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农村早日实现现代化发展。

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实践

2.1 新乡贤的含义

乡贤,古已有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党和国家政府,以及基层政府在实践中不断探寻传统文化的力量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并赋予乡贤新内涵,现代社会称其为新乡贤。郎友兴等认为乡贤是在当代农村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居于优势地位且为村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并得到村民敬重的农村精英。笔者认为新乡贤是指生长于农村,或者在农村发展的能人志仕,既包括农村本土农民精英,也包括在农村工作的精英。

2.2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成效

积极培育和引导“新乡贤”,其主要作用可归为两大方面:一是有助于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二是有助于构建“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

激活乡村治理内生动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政治参与方面,指的是破除农村基层政治参与的冷漠,扩大农民的政治参与程度。新乡贤在发挥其职能和社会能量时,必然会积极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在新乡贤的带动下,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二是经济发展方面,作为新时代背景的新乡贤,致富能手也是其中重要的群体,通过他们,为农民实现增收创收,逐步走上康庄大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三是文化传承方面,乡贤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文化传承群体,而新乡贤在挖掘其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乡贤对于乡土社会文化的重塑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四是稳定发展方面,指的是其调解功能。新乡贤作为权威性较大的民间自治组织,其组织成员大多是当地头面人,有一定的话语权,所以在调解纠纷方面,基本都能快速地对双方当事人进行有效的调解,化解矛盾,为村民安居乐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新乡贤的发展也有助于“三治合一”人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在自治方面,新乡贤作为民众的知心人,他们的发言人,他们是真正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替他们谋福利的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可以通过自身力量促进农村社会良性发展。其次在法治方面,新乡贤利用自身丰富的社会经历和法律常识,在一定程度起模范带头作用,对村民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使其行为规范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并对法律自觉形成敬畏之心,提升农民的法律素养,逐渐形成懂法,用法,守法的“明白人”。最后在德治方面,新乡贤以德才兼備优势,重塑道德文化,并且引领新的道德风尚。

2.3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困境

从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实效来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也对乡村治理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改善,但应注意的是目前新乡贤在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还面临两大困境,这些困境限制了新乡贤治理的有效性发挥,不利于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

2.3.1 新乡贤身份界定模糊,挖掘不足

无论是学界,还是权威政策文件都并未对新乡贤作明确的定义,特别是该群体的范围也没有明确界定,合法性有待商榷。导致在实践中,各地对新乡贤的把握也不同,挖掘程度和培育方式方法的也不同,所以无法将新乡贤真正聚集起来,发挥他们的作用。

2.3.2 组织性不强,监督不严

目前,我国新乡贤组织发展还未完全步入正轨,存在组织性不强,监督力度不够的现状。从现实来看,有的乡贤组织到当地民政部门登记注册获得法人地位,有独立的银行账户和登记号码,有的乡贤组织则没有登记注册,这就直接关系到乡贤组织的资金使用、内部管理、外部关系和功能发挥。虽然现代新乡贤组织只是村委的辅助组织,但是新乡贤组织在运作时,因其身份具有精英性,村民对其行为从心理上会更易接受。一旦新乡贤的行为出现偏差,村委未能及时发现和引导,也就是监督不力时,部分存在私利的新乡贤就会趁机迷惑村民,进而成为新的“村霸”。若真的发生如此情况,将对村民自治模式,造成严重的阻碍。这对于构建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3 农村网格化治理的实践

3.1 网格化治理在乡村治理的源起

在信息时代,网络大数据和网络舆情的影响,是社会治理走向精细化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原因,而网格化治理就是其创新发展的亮点。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原本发源于城市社区,2004年首先被应用于北京市东城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试点并取得良好成效。此后国家开始从政策层面在深圳、成都、重庆等地相继进行试点推广,借此提升现代城市社区的参与、服务与治理功能。农村网格化治理可以追溯到2007年浙江舟山渔村探索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充分汲取了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经验与智慧。此后,逐渐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乡村“网格”治理模式。

3.2 网格化治理的成效

通过搭建网格化治理平台,在融合资源,高效服务和密切联系群众三个方面具有绝对的优势。通过发挥其优势,既能保证自上而下政府对民众的信息传达,也可以保障自下而上民众对政府的利益诉求,打通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渠道,打破两者之间的隔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另外还能将政府的资源进行有效融合,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以提高行政效率。

3.3 我国农村网格化治理的困境

在推动网格化治理的实践中,也遇到了困境。虽然处在提倡多元治理的大环境之下,但是基层政府在推动网格化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属于一元性。无论是在初期网格设计和具体网格区域划分,还是网格中具体协同治理人员的管理,都是政府力量充当绝对主力,而基层民众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与结果相互影响,就严重阻碍了网格化治理的良性发展,不利于农村现代化发展。具体来说:民众参与地位不被重视,导致民众归属感和认同感缺失,降低民众积极性,政府因为民众的冷漠又更加不重视民众的参与,这样的循环就会陷入无解境地。当前农村网格化治理在实践中面临的困境,就在于如何克服既要保持自上而下的政策延展,也要保障自下而上民众对政府的沟通渠道的通畅,以此来有针对性解决乡村治理问题,也为民众提供精细化服务。如果要形成上下联动的有序格局,那么势必要大力从提升民众的参与度出发。

4 新乡贤参与网格化治理

以问题为导向,笔者试着进行分析,新乡贤在发展中遇到的困境,根本是因为角色定位不清晰和组织运行不规范,研究发现这一点可以借用网格化治理的优点进行规避。而网格化治理的精髓就在于能够提供精细化治理,将新乡贤纳入治理网格内,进行科学合理分工,充分发挥其各自的特长优势,更能体现新乡贤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仅从理论上分析,新乡贤和网格化治理在乡村治理创新发展中如果能够取长补短,将其进行有机整合利用,并能够发挥其各自最大的作用,为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提供有益实践,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莫大助力,早日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但是要确定两者是否能够真正融合,促进农村发展,还有待观察和具体实践。

参考文献

[1]汪世荣,褚宸舸.“枫桥经验”:基层社会治理體系和能力现代化实证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8.

[2]王斌通.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善治体系创新—以新乡贤参与治理为视角[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8,(4):133-139.

[3]张兴宇,季中扬.礼俗互动:农村网格化管理与新乡贤“德治”协同逻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01):79-89.

[4]祁文博.网格化社会治理:理论逻辑、运行机制与风险规避[J].北京社会科学,2020,(01):119-128.

[5]陈水生.我国城市精细化治理的运行逻辑及其实现策略[J].电子政务,2019,(10):99-107.

[6]姜晓萍,焦艳.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的内涵式提升[J].理论探讨,2015,(06):139-143.

[7]胡重明.再组织化与中国社会管理创新——以浙江舟山“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13,10(01):63-70+140.

猜你喜欢

新乡贤乡村治理
如何培育“新乡贤”
如何避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搭便车”
新乡贤治村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研究
新乡贤文化对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