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促进蓝色经济发展

2020-10-12章红杜玉超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31期

章红 杜玉超

摘 要:通过对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重要意义的考察,阐明威海市现阶段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由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通过优化海洋产业布局,逐步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转型;坚持陆海统筹,实施陆海污染综合治理;树立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海洋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威海市生态文明乡村的建设,推动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促进蓝色经济发展。

关键词:蓝色经济;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31.028

海洋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也是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2003年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奠定了海洋经济以一个崭新的领域进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基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国家战略,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在这些政策的指导下,威海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如《威海市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为威海市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提出了总的思路和框架。2013年3月,威海市被批准成为国家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通过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不仅可以促进威海海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海洋开发、控制和综合管理能力,而且对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谐、持续、健康发展,叫响“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的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推动效果。

1 威海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现状及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威海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现状

威海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突出。威海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依海而建,是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一个新兴的沿海开放城市,也是中国最早的对外通商口岸之一。海域面积1万多平方公里,海岸线986公里,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18;500平米以上海岛98个,较大海湾35处。近海生物资源丰富,海岸线为基岩、砂质、岬湾交错,具有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

近几年来,威海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海洋经济快速发展,根据威海市海洋与渔业局数据,2018年威海市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1450亿元,同比增长3.5%。

同时,威海市将海洋环境保护作为海洋综合管理的重中之重,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为原则,有效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根据《2017年威海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威海市近岸海域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符合第一类和第二類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8.4%,生态状况总体稳定,海域功能区综合环境质量达到良好以上水平,建立了7处海洋类保护区和13处渔业资源保护区。近岸海域以湿地修复、生物资源恢复等项目为主,陆源污染控制以源头控制为主。威海市未来长远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空间。

1.2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意义

建立威海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对深入实施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推进实现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威海市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在2003年,威海市编制了《威海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在2005年发布实施,基于“生态立市、环境优先、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发展理念,威海坚持高标准规划,将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密切结合,避免走“先破坏、再补救,先污染、再治理”的弯路,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生态市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2013年5月,威海成为全省首个通过省级验收的生态市,所辖的荣成、文登、乳山也是全省仅有的3个国家级生态市(县)。

目前,威海市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已初有成效,但各种经济与环境发展中的矛盾仍未完全解决,面临严峻的形势。

2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面临的问题

2.1 海洋生态经济转型升级难度大

整体来看,现阶段威海海洋经济获得稳步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与此同时也存在制约海洋经济快速转型的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为海洋经济总量相对偏小,产业层次不高,内部产业结构不合理,2012威海市海洋产业结构由2011年的50∶29∶21调整为2012年的52∶20∶28,海洋产业增加值中,海洋二、三产业比重偏低,海上运输、滨海旅游等产业优势尚未完全发挥出来,临港工业、临港物流业刚刚起步,导致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转型升级难度大。

2.2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存在的问题

威海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质量能较好的满足海域使用要求,但面源污染的不断加重使全市沿海排污(河)口均存在超标排放现象,需加强监督管理的C级排污(河)口占监测排污(河)口的57%,近岸海域出现氮、磷营养盐比例失衡现象等,近海海洋环境面临赤潮、绿藻等旺发的危险。

与此同时,伴随着威海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涉海行业对海域、海岛、海岸带的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致使局部海域的生态环境受到一定损害,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主要表现在:自然岸线不断减少、部分岸线受到损害、沙滩遭到侵蚀、部分海岛受损或消失、局部海域生态质量下降等,海洋资源配置效率不高,渔业与城市建设、旅游的矛盾日益突出。这些问题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亟须关注和解决的。

2.3 海洋生态文化氛围不足

总体上,威海市生态文化建设目前尚处于开始阶段,市民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认知度也还不高,同时,存在部分企业社会责任感和长远发展眼光不足等问题,导致海洋生态文化营造氛围不够浓厚。

2.4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体制不够完善

目前,威海环境监测体系基本完善,但预报减灾体系尚不健全,尤其是不同地区之间的联动机制亟须进一步改进;同时存在海洋资源环境有偿使用制度、环境保护产业政策及其相关配套措施不足等问题;海洋科技研究支撑不够,中小微企业自主研发投入资金压力较大,亟须国家、省对关键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给予进一步资金支持,以推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机制进一步完善。

3 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对策

目前,威海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如何在充分认识优势与不足的情况下,更好的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海洋强国”“海洋强市”的理念,为其他示范区的建设提供建设性建议及示范作用,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优化海洋产业布局,推进示范区转型升级

根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和“发展海洋经济”的要求,做好“一核”“一带”“三组团”的空间布局,将核心区、海洋保护带及组合型城镇集群发展统一于建设的大局中来。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支撑。积极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海洋生态文明科技开发能力及转化能力研究,以高端、高质、高效为出发点,优先发展先进技术、高端产品、优势产业,体现威海特色,努力提高海洋特色经济、绿色经济运行质量。

构建高端海洋产业体系。推动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优势海洋产业集群化发展,传统海洋产业高端化发展,以海洋船舶工业、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业为主要增长点,以海洋装备制造、新能源和生物医药为重要增长点,推动海洋产业跨越提升提质增效。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工业生产和结构布局调整。通过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组织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参加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评选等手段,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产业转型,降低能耗。

3.2 坚持陆海统筹,实施陆海污染综合治理

陆源污染一直是海洋环境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建设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首先要严控陆源污染。对重点企业、生活排污、港口污染等进行监管,因地制宜建设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高城市污水综合排放达标率,强化城市河道治理,突出源头控制,加强对陆源污染的治理与控制。建立河流水质改善考核通报制度,对全市26条主要河流断面水质进行定期监测和通报。

推广清洁生产,强化资源利用,控制企业污染排放,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在全市推广鱼粉厂废水的治理经验,对重要海湾污染物排放总量进行控制。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和一票否决权,在项目建设上,严守“产业红线”,严把环保审批关,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宁肯牺牲一时的发展速度,绝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与此同时,要做好海上污染的控制与防治。通过营造海底森林,推广清洁生产,防治、减轻和控制船舶污染物排放、海洋倾倒等手段,加强对海上污染的监管和把控,以保证海上环境的整洁。

3.3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海洋生态安全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就要加强海洋环境的综合治理,保护海洋生物的多样性。

按照保护优先、开发有序的原则,加强陆海综合管理。建立海洋生态修复整治项目库,积极开展海洋生态修复。抓好九龙湾、刘公岛、中心渔港、威海湾、初村北部、泊于沿海等重点海岛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工作,改善海岸景观。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及无居民岛屿的保护,有力促进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3.4 培养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必将有效促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威海人敢打敢拼、敢想敢干,这是发展的根本保障,因此要进一步的挖掘海洋文化的潜力,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意识的宣传与教育体制。

利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多种媒体平台开展海洋生态文明观念的宣传;提高社会海洋意识,构建海洋文化体系。同时,注重海洋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承,加快海洋博物馆、海洋公园等海洋文化载体建设,积极打造高端海洋旅游项目、精品旅游赛事和特色节庆,提升城市海洋文化品位。营造全社会关心海洋、热爱海洋、支持和参与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3.5 通过威海市生态文明乡村的建设成果,推进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更好更快发展

威海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在多年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威海市再次以新的视野、新的高度审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确立以生态、生产、生活“三生共融”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市域一体,全力建设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美好家园。

结合新农村建设,威海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农村居住工程和环境综合整治,新建改造农村住房10.3万户,对650个环境问题突出的村进行了综合整治,682个村建成市级文明生态村。进一步完善了镇村环境基礎设施建设,70%的镇驻地污水实现了集中处理,59%的镇纳入了“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体系,86%的镇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占到全省总数的34.7%。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充分激发了政府、社会、群众三方合力,并在防控污染、垃圾处置、污水处理、河道整治等方面有很多卓有成效的做法,这将有效促进威海市海洋生态文明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威海市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把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与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推动海洋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三个效益有机结合,全力促进威海市海洋蓝色经济发展,为全国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借鉴和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谭映宇,曹利江,刘瑜,等.浙江省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思考[C].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研讨会论文汇编,2011.

[2]张一.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综述[J].中国海洋社会学研究,2105.

[3]刘勇,刘秀香.浅谈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J].潍坊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