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预防早产儿佝偻病的效果对比观察

2020-10-11王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8期
关键词:佝偻病患病率早产儿

王瑾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儿“四病”之一。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是引起小儿佝偻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婴幼儿体内维生素D来源于母亲—胎儿的转运、食物中的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早产儿是指妊娠≥28周且<37周的新生儿。由于早产儿在母亲宫内生长的时间不足,体内贮存维生素D含量较少,并且其体内脏器发育大多不成熟,体重低,出生后极易发生各种疾病,更是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高危人群。研究[1]指出,相比于足月儿,早产儿由于在母体中摄取的维生素D明显缺乏,因此其出生后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几率要明显升高[2,3]。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早产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几率在35.00%左右[4]。鉴于佝偻病的发生可能会进一步导致早产儿机体内微量元素代谢紊乱,进而对其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尽早采用合理的治疗干预措施进行预防,降低佝偻病的发生率[5]。目前采用外源性维生素D制剂是临床常见的预防措施。因此本次研究将以98例在2017年5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检查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进一步分析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效果,探索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研究结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2月来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98例早产儿。依据是否规范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男24例,女25例;月龄6~18个月;平均体重(2377.48±45.66)g;平均胎龄(33.44±2.53)周;新生儿Apgar评分(8.44±0.17)分。观察组男23例,女26例;月龄6~18个月;平均体重(2380.44±42.15g)g;平均胎龄(33.48±2.51)周;新生儿Apgar评分(8.47±0.14)分。两组患者性别、月龄、平均体重、平均胎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对照组出生后服用维生素D 400 IU/d;观察组出生后1周开始服用维生素D 800 IU/d,3个月后改为维生素D 400 IU/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比两组早产儿的血清生化指标[BALP及25-(OH) D]。入院后分别抽取2 ml静脉血,常规离心分离血清后,采用金氏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对其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早产儿佝偻病的患病率及城乡居住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对比 观察组的BALP水平及25-(OH)D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佝偻病患病率对比 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为6.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对比 ()

表1 两组血清生化指标对比 ()

注:与对照组对比,aP<0.05

表2 两组佝偻病患病率对比 [n(%)]

2.3 两组间城乡居住情况对比 观察组中,居住在城镇42例,农村7例,农村居住率为14.29%;对照组中,居住在城镇11例,农村38例,农村居住率为77.55%。观察组农村居住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属于婴幼儿群体中常见疾病之一,导致佝偻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较多,但是其主要致病原因是体内缺乏维生素D,尤其是对于早产儿,由于其在宫内生长时间短,维生素D储存量相对不足,出生后如果不及时规范摄入足量维生素D,将会严重增加早产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风险[6,7]。因此规范服用维生素对预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8,9]。

本次通过询问家长早产儿在出生后是否规范服用维生素D预防佝偻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规范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能够在更大程度上降低佝偻病发生率[10]。这也提示我们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早产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普及维生素D的正确服用方法,同时还要在孕妇孕期以及产后做好其相关保健知识的宣教工作,使其能够充分意识到规范服用800 IU维生素D在预防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早产儿的佝偻病患病率[11]。

对于早产儿,应该在出生后1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800 IU/d,3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足月儿生后2周开始补充维生素D 400 IU/d,均补充至2岁。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力度。母乳中的钙更利于儿童的消化和吸收。维生素D不足导致钙和磷代谢紊乱,造成骨质矿化不全,给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在我国的北方,由于冬季长,日照短,佝偻病的发病率高于南方,所以预防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造成维生素D不足的原因:①围产期维生素D不足,如母亲妊娠期营养不足,患病以及早产、双胎等;②日照不足;③生长速度快,需要量增加;④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⑤疾病影响等。针对发病原因我们应该积极干预:①加强孕期保健工作,孕母应多参加户外活动,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妊娠后期适量补充维生素D 800 IU/d,有利于胎儿的储存;②儿童要多晒太阳;③规范服用维生素D;④母乳喂养。

综上所述,进一步做好早产儿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使其在早产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防治中能够尽早规范使用维生素D,这对降低小儿佝偻病的发生率及改善早产儿的骨质具有积极意义。加强基层医生的业务培训,重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普及小儿佝偻病的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孕期保健,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将是今后一段时间儿童保健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猜你喜欢

佝偻病患病率早产儿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一家系报告并文献复习
云南省寻甸县小学生视力不良及屈光不正患病率调查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早产儿如何护理及喂养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儿童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合并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治疗分析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全血钙与骨碱性磷酸酶检测在佝偻病诊断中的价值
大孩子还会得佝偻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