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近十年民俗体育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0-10-10张文涛章列成刘翠玲

武术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民俗图谱聚类

张文涛 章列成 刘翠玲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22

1 数据处理和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数据是一种浓缩的语言,没有对数据的科学探索,就不能考虑其信度和效度,研究结论也很薄弱不能轻易相信。因此,数据和研究样本的选择是本研究的基础。主要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收录的1120篇文献数据为数据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对数据来源的要求,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文献题录数据资料,并在图书馆借阅与民俗体育和知识图谱相关的书籍。

1.2.2 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就是常说的对文献资料进行统计与分析的方法,即利用统计学方面的方法对相关文献资料包括出版刊物、参考文献关键词、合著者、研究合作单位和研究类群的统计,以及文献被利用的情况分析并进行简单的统计,利用分析所得到的实际数据来解释研究文献的各方面信息以及变化规律,从而达到文献研究、信息收集的目的。本研究将有关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文献资料的合作者、关键词、研究机构、共引机构等信息导入CiteSpaceV等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

1.2.3 可视化分析

可视化分析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软件的帮助下,对需要分析的目标文献进行具体化的分析的研究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符合CiteSpaceV软件运行的格式导出研究文献共1120篇,每一篇研究文献都包含“文献题目、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文章发表时间”等基本可视信息,把这些信息数据以图谱的方式直观的呈现出来,借助CiteSpaceV软件绘制出来的“图”和“谱”,可以清晰分析最前沿研究热点领域,用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助于深入挖掘内在信息与分析其关键意义,预测该学科最前沿的研究热点或者演化路径。CiteSpaceV分析软件功能繁多,可分析的节点类型众多,选择合适的节点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分析图谱。节点类型有合著者、机构、国家、关键词、来源、类别、共被引等。研究民俗体育时要用到三个关键节点。第一个节点是合著者。作者之间的合作率反映了学科成熟程度,因为随着研究者对此学科研究的深入,学科之间知识相互渗透,需要研究者更加深厚的知识功底,所以需要更多的学者相互合作,各学科知识相互交流,避免了个人的单一观点。集众家之言解决实际问题,作者之间的合作也更加的密切,解决问题也更加有效和权威;第二个节点是机构。对于合著者来说,机构更加容易理解,作者之间合作的更密切,机构之间的交流跟合作也更加的密切,更好的体现研究的深入与透彻;第三个节点是关键词。关键词是文章的高度浓缩的体现,通过几个关键词给读者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分析文章。通过关键词读者可以知道文章的研究领域,研究的重点方向,好的关键词选取至关重要,所以选择关键词作为第三节点来分析文章特别重要。CiteSpaceV分析过程中,作为重要指标的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可以看出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及趋势,直观体现这个领域中研究的共同点。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主体分析

2.1.1 作者共现分析

作者共现又叫做为合著者共现分析,意思就是作者之间的合作交流,合著者共现的图谱反映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根据可视化分析方法中说到的参数设置,时间为2010-2019年,时间切片1年,选择合著者节点,进行文献作者之间的共现分析,如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作者共现聚类图谱。

图1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作者共现图谱(N>2)

在作者共现图谱中,可以从图中看出以刘旻航、吴玉华、张华江、谢军、潭东辉等为中心有较大的作者聚类群,他们都是我国民俗体育界颇具影响力的学者。图谱中,不同作者之间的连线表示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合作的越密切连线就越多,作者间连线的粗细也反映了密切程度,他们之间成正比。图谱中作者名字大小代表在民俗体育领域发文的数量,名字越大说明发文量越多。目前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高产的作者有:刘旻航、吴玉华、张华江、谢军、潭东辉等。各研究团队之间的合作程度从图谱中可以看出,吴玉华团队、刘旻航团队、卢玉团队、夏成龙团队、连远斌团队等研究团队之间连线多,非常密切,团队之间的合作程度较高。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作者之间交流合作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团队方面太着重偏向于对某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没有考虑整体而显得过于单一,只有少数研究团队研究的内容相对较为广泛,涉猎内容丰富。因为民俗体育研究领域高水平作者数量有限,加上民俗体育领域高水平研究团队更加有限,所以我国关于民俗体育的研究,各作者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取得更优异的研究成果,还具有较大提升空间。

2.1.2 机构共现分析

系统分析民俗体育研究者的研究机构在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具体合作以及机构间合作的最新科研成果,分析各个研究机构在民俗体育研究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这样便于科学的、合理的了解并探索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核心机构。本研究采用CitespaceV绘制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不但能够清晰的看到机构具体分布情况,而且可以通过机构字体的大小跟机构间连线来分析他们的合作程度。民俗体育领域的机构合作图谱绘制方式与作者合作图谱绘制方式相同,选择相应的机构节点类型,运行软件可以得到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机构合作图谱。

图2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机构共现图谱(N>4)

依据前期整理文献可知我国民俗体育领域的情况,对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并统计结果,客观且合理的解读机构合作图谱,分析机构间合作的具体情况。图2中的图谱,各个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着机构与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机构与机构间连线越粗代表机构间合作越密切。若两机构间没有连线,说明此时间段两机构没有合作关系。由上图2,可以清晰的看出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主力军是各个高校的体育学院,并且主要集中在那些专业类的体育院校、综合类学校之中的体育学院,虽然其他一部分学校对民俗体育也有一定的研究,但是表现出来的地位及其影响能力并不是很明显。各机构之间的连线共有19条,这可以说明各机构之间存在合作关系。从图2中还可以看到三个机构间两两连线,说明存在多个机构共同合作的关系,但是就机构间连线的数量以及三个或三个以上机构共同合作的数量来说,合作力量较薄弱,能够进一步提升,机构间的合作及密切交流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南京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吉首大学、广西民族大学、赣南师范学院等这些科研机构是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力量,是研究机构中的主力军,并且它们的发文数量在其他机构前列。可以说这些研究机构在民俗体育研究领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俗的说他们是民俗体育领域知识的汇聚地,同时这些机构还具有非常强的研究实力。从机构合作间的连线状态还可以看出,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合作机构中,有强弱机构联合的合作形式,例如南京师范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的体育学院,实力不同的机构间合作有利于提高较弱研究实力得团队,以便于实力较弱的研究团队更快成长。也有强强机构联合的合作形式,例如北京体育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两个实力都较强的研究团队之间相互合作,更能擦出创作的火花,密切的合作也能让他们之间的研究取得优异成果。

2.2 我国民俗体育热点分析

2.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一篇文章当中,作者提炼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关键词或者主题词,是研究者认为的文章的主旨。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或者说这一领域研究文献中,大部分作者给出的关键词相同,说明它是这一研究领域内大家普遍关注的内容,是研究领域内的研究热点。[2]为了将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和研究主题表现清晰直观,让人一目了然。本研究针对我国民俗体育领域内收集到的1120篇文章,选择关键词节点,利用CiteSpaceV软件对这1120篇文章,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所采用方法与之前绘制的两种图谱方式相同。得到图谱后进行相应的设置,选择出现次数在4次以上关键词并进行合理裁剪,得到关键词汇聚的图谱图3。

图3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关键词共现图谱(N>4)

表1 2010年-2019年民俗体育关键词一览表

在图3关键词共现图谱上,一共有节点数216个,连线的数量是729条,不同的关键词由不同的节点显示,并且节点存在显著差异。节点的大小表示关键词出现的次数,也就是说图谱中关键词字体越大,关键词频次越大。关键词之间的连线代表着他们之间的关系,连线越粗说明二者越密切。节点字体较大的关键词有: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发展、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这直接说明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集中在上面几个方面。由关键词共现图谱可知,各关键词之间的连线有粗有细并且粗线多于细线,说明各关键词之间联系比较密切。总的来说,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联系紧密,强度高。图谱中民俗体育的节点字体最大,出现频次最多,是因为我们以“民俗体育”为篇名检索的文献,所以其出现的频次高,中心性也达到了1.07,中心性越高也说明民俗体育的研究越集中。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民俗体育的研究本身就是围绕民俗体育来展开的,所以民俗体育的节点在图谱中最大且中心性最高。

2.2.2 研究热点聚类分析

CiteSpaceV软件具有合成聚类分析模型功能,它能够根据关键词间的共现关系将其划分为多个簇群,各个独立的簇群或联系紧密的相邻类群代表相近的研究主题。本研究运用 CiteSpaceV软件的聚类功能,通过对关键词聚类的分析,选取前9个聚类,通过这9个聚类来了解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前沿热点,如下图4所示。

图4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关键词聚类图谱

第一聚类类群,炸龙。炸龙是贵州省德江地区的土家族的传统民俗活动,传统炸龙活动包括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炸龙仪式的过程中有了许多体育活动,这些体育活动有明显的强身健体作用,并且具有一定的竞技性、娱乐性。炸龙属于民俗体育范畴,它的发展能更好的体现民俗体育的发展。炸龙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由于当地社会中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发生的巨大变迁,虽然炸龙活动作为民间宗教祭祀的功能逐渐丧失,但是炸龙仪式中具有竞技和表演功能的部分却在当地社会中保留了下来。[3]第二聚类类群,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文化由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构成。物质文化是人对环境及客观事物能动影响的一种物化记载,包含着人对环境及客观事物的改造和创造;制度文化,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着的过程,包括各种成文的行为习惯与行为规范;精神文化,是广大民众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人类所特有的意识形态,融入了民众共同的文化、性格、思维和情感特征,代表了广大民众在追求共同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精神结果的总和。[4]民俗体育文化更好的传播发展带动着民俗体育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源远流长,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的同时,文化底蕴的丰富必将让民俗体育更加繁荣。第三聚类类群,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一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并且这一领域的关注度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社区体育是以社区的自然环境和相关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组织社区的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5]随着城乡化的发展,很多民俗体育活动逐渐被社区体育活动所取代。第四聚类类群,传承。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文化的保留与发展,经过岁月的洗涤,民俗体育不断发展。民俗体育的传承非常重要,它关乎民俗体育的存亡。第五聚类类群,价值。价值是普遍存在的,体现民俗体育的价值是民俗体育发展的好方法。因为价值非常重要,所以在民俗体育的发展中要深入挖掘其内在价值,这样能更好的体现民俗体育意义。第六聚类类群,徽州。本次研究以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文献作为样本数据进行研究,但是却在关键词聚类的图谱中出现了徽州。其实不难理解,说明徽州民俗体育发展的很有代表性,研究者研究的比较深入,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需要借鉴那些发展的比较好的地区,有利于自身发展。第七聚类类群,现状。对民俗体育现状的调查,只有在充分的了解民俗体育发展现状的情况下,明确我们所遇到的问题,才能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促进它发展。针对民俗体育现状类的调查研究非常的多,结合当地状况,切实的解决民俗体育的发展问题。第八聚类类群,环鄱阳湖区。环鄱阳湖地区是以鄱阳湖为中心,周边以南昌、九江、鹰潭、景德镇、新余、抚州、宜春、上饶、吉安等九个市为主要区域范围,水系发达,陆路交通方便,人口流动、贸易互通和文化交流频繁。[6]不同地域的民俗体育项目相互渗透在一起,再加上与本地的民俗习惯相结合在一起而更加具有特色。因而民俗体育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每个区域的民俗体育都是在其独特的文化土壤中酝酿衍生出来的,鄱阳湖地区因其地理和历史因素,聚集着江西文化的精华。民俗体育的发展有着独特的地域发展趋势。第九聚类类群,传承发展。传承发展是民俗体育的首要问题,在民俗体育的研究中,传承发展的手段、方法,需要经过怎样的努力,都是民俗体育以后研究的重要方向。

2.3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前沿分析

本研究将2010至2019年以“民俗体育”为篇名的1120篇文献数据,导入CitespaceV软件,将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时间切片调整为1年,选择合适阈值,通过运行软件并且选择合适的类型,得到民俗体育研究的前沿词图,并将该图导出。如图5所示,图中红色的线条代表了突变词语出现和消失的具体时间。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民俗传统体育一词在2010年~2019年民俗体育研究当中,其突变强度最大为3.4466,然后是是徽州3.1786,这可以说明在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研究者比较关注民俗传统体育和徽州。在民俗体育研究2010年~2019年里,每一年都会有新的研究视角,并探寻出新的研究领域。2010年~2011年间,人们对开发民俗体育的关注增多,因此“开发”成为该时间段的研究前沿。从下图5中可知,文化价值、对策、民族传统体育,在2011年、2012年之后相继出现,并成为新的研究前沿。综上所述,民族传统体育(3.4466)、徽州(3.1786)、民间民俗体育(2.8484)为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3个最具代表性研究领域。在以后的研究发展中,我们应该围绕民族传统体育、徽州、民间民俗体育,这几个主题进行深化研究。各个高校、学院以及他们的专家学者可以通过实地考察、教学实验等不同研究方式,取得更加优异的成果,对民俗体育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图5 民俗体育研究的前沿词

3 结语

2010年以来,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呈平稳发展趋势,发文量维持在每年100篇左右,单单从数量上来说,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这十年的发文数量相对于前十年上升较多,但是从文章的质量上来看,我国民俗体育的研究被核心期刊收录的较少,对于发文量较大的这个基数而言不太匹配。而且这跟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不相吻合,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相对较为活跃。所以各个地区都需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对我国民俗体育进行全面研究,不仅为了提高民俗体育科研文章的数量,为了提高民俗体育科研文章的质量,丰富民俗体育的科研成果,更加有利于民俗体育的发展。对民俗体育研究较多的人物主要有:刘旻航、吴玉华、张华江、谢军、潭东辉、卢玉等,他们作为民俗体育研究的主力军;对民俗体育研究较多的核心机构主要有:莆田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和集美大学,研究的主体力量主要是综合类院校。我国民俗体育研究领域的作者之间交流合作程度较低,有待进一步提高,研究团队方面着重偏向于对某一主题的深入研究,没有考虑整体而显得过于单一,只有少数研究团队的研究内容相对较为广泛,涉猎内容丰富。因为民俗体育研究领域高水平作者数量有限,加上民俗体育领域高水平研究团队更加有限,为数不多的核心作者与核心机构精力有限,使得我国民俗体育的发展滞后,不利于长远发展,因此,我国需要在民俗体育研究领域加强政策扶持和经济投入。促进建设更加完善的民俗体育核心研究者与核心的研究机构,加强我国民俗体育的建设,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这样有助于提高民俗体育研究和推广民俗体育的优异成果。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民俗体育、民俗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民族体育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

猜你喜欢

民俗图谱聚类
冬季民俗节
民俗中的“牛”
绘一张成长图谱
民俗节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一种层次初始的聚类个数自适应的聚类方法研究
自适应确定K-means算法的聚类数:以遥感图像聚类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