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擒拿控制的双手配合

2020-10-10刘明亮高世杰袁铭昊

武术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劲力十字手腕

刘明亮 高世杰 袁铭昊

1.国际关系学院体育美育教研部,北京 100091;

2.北京人际万怡酒店,北京 100102;

3.国际关系学院外语学院,北京 100091

1 前言

擒拿属于中国武术技法之一,源于技击。它利用人体关节、穴位和要害部位的弱点,运用杠杆原理与经络学说,采用反关节动作和集中力量攻击对方薄弱之处,使其产生生理上无法抗拒的痛疼反应,达到拿其一处而擒之的效果。在格斗技能的踢、打、摔、拿四技中,擒拿是举足轻重的一部分。其中擒拿控制更讲求实用和效果,擒拿技术则多以拳打脚踢为辅助,最终达到控制住对手的主要目的。由于擒拿与其他格斗项目的目的不尽相同,所以擒拿的双手配合与散打、拳击、泰拳等格斗项目具有较大的区别。

实用擒拿中手臂是人体最灵活,运用最多的运动链子系统。擒拿的双手配合在擒拿技术方面有着丰富的技术资源,且在擒拿技术中有着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于多种原因,擒拿双手配合的理论方面还较少有系统地阐述。本文以拳击、散打的双手配合为对照,重点论述擒拿控制技术中双手配合的本质和特点。

2 死手擒拿和解脱中的双手配合

实用擒拿技术中有一部分为死手擒拿和解脱,是实用擒拿的初级技术。死手擒拿也就是固定把位的主动擒拿,如对方抓握我手腕的金丝缠腕、金鸡点头、怀中抱月等,另外还有一部分被对方抓腕、抓发、控臂、抱腰等情况下的解脱后反擒拿技术。死手擒拿中有一些单手擒拿的技术,但数量较少,且擒拿的难度非常大,对手也相对更容易解脱和反击。

2.1 死手主动擒拿的双手配合

以“金鸡点头”(扣剔手背)技术为例,当对方不备时,我双手抓扣对方手掌的拇指和小指两侧,双手配合的要点是左右合力不让其逃脱,两拇指按在其手掌背部,用力向前掐剔其掌骨骨缝,双手小指一侧向回用力扣扳其腕部,一前一后的劲力配合,使其腕部极度屈形成擒拿。

图1 金鸡点头劲力示意图

图2 抱桂折芽劲力示意图

再以“抱桂折芽”(抱臂折腕)技术为例。当对方不备时,我左手臂将对方右手臂挑起,左手控制其手腕,右手先控制其肘部,防止对方逃脱或者反击,将对方右上臂或肘部置于我的肘窝处,形成固定,此动作为逮手;随即,双手左右合力固定其手部,同时双手合力向下用力,使对方腕部极度屈,折其手腕,擒拿对方。

2.2 死手擒拿的解脱反擒拿的双手配合

死手擒拿的解脱反擒拿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以攻为守的直接反擒拿;一种是先解脱再进行反擒拿。

2.2.1 以攻为守的直接反擒拿

以直接反擒拿的“金雕甩头”(抓发折腕)技术为例。当对方右手抓我头发时,我迅速反应,用我的双手将对方的手掌紧紧扣压在我头顶,此时双手配合要点是右手向左,左手向右的合力,同时双手用力下压,注意被抓之后,我双手的应手要快速,避免让对手打出组合进攻,再配合头部前下顶的动作;随即感知对方手部力量的薄弱部分,向左下或者右下甩转头部使其腕部极度伸,形成背折手腕擒拿。

图3 金雕甩头劲力示意图

图4 老僧背柴劲力示意图

再以直接反擒拿的“老僧背柴”(旋身扳臂)技术为例。当对方右手抓握我右手腕时;我快速应手,左手反抓对方手腕并旋拧回拉,左臂滚挫其肘部,此时双手配合的要点是一拉一进,一旋一挫,迫使其右手臂前伸、旋拧成直臂,同时右脚扣上步,必须强化应手快速,避免让对手打出组合进,;身体左转,用左肩部抵住对方的腋下或上臂,上体前俯身,双手向下回扳其前臂,同时右肩向上扛其上臂,此时的双手配合是双手合力向下与腰胯快速后顶形成合力,而后完成过背摔。

2.2.2 解脱后的反擒拿

图5 翻天盖印劲力示意图

以 “翻天盖印”(砸臂折腕)技术为例。当对方右手抓握我右手腕时,我左手快速反应,顺势抓握其右手腕,并向下拉,同时我右前臂旋拧,从对方右手抓握中解脱,此时双手配合要点是一拉一旋,但还要有一上一下的合力,使其松开的右手掌紧贴在我的右手臂上,此动作过程为应手,注意双手配合与快速反应;随即,右脚后撤,上体前倾下压,我右前臂向前,向下压其手指,同时左手继续回拉上顶,此时的双手配合要点是一前一后、一上一下,迫使其手腕部强烈背伸,从而身体下蹲,被我擒拿。

由于我方主动的死手擒拿多是固定把位,强调两手配合的快速逮手,双手控制的牢固度和变化度都要比一只手控制的牢固度强很多,双手在后续的擒拿控制中也是强调两手在同一平面或者不同平面的相互配合,从而达到控制对方的目的。在以攻为守的直接反擒拿或解脱后反擒拿技术中没有逮手的技术环节,但十分强调快速应手,一方面是防止对方打击出有效的组合进攻,另一方面是为我方的解脱和反擒拿创造机会,之后的擒拿技术也和主动进攻的死手擒拿有着相同的双手配合原理,多少一左一右、一上一下或一固一攻、双攻双解(解脱),所有技术都十分强调双手的有机配合。这些擒拿控制技术中的逮手和应手在散打、拳击泰拳等技击类项目基本没有,是擒拿技术体系中特色鲜明的双手配合。

3 活手擒拿中双手配合

顾名思义,活手擒拿就是双方在格斗对抗中不固定把位的擒拿技术。活手擒拿的前提是必须创造出与对方身体接触的先决条件。这也是擒拿控制和散打、拳击、泰拳等技击类项目的本质不同。简单的接触,如对方主动抓握我的肢体,或者我主动抓握对方的肢体,这两种情况在上文所论述的死手擒拿中较为常见。活手擒拿的肢体接触技术更为复杂,可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防守型接触,当对方出拳(掌、腿)攻击我时,我利用擒拿特有的手法形成接触性防守,称之为接手;另一种情况是进攻型接触,我们称之为要手,是我方主动出拳、击掌进攻对方,迫使对方出手防守,从而在进攻中形成有效接触。

活手擒拿形成接触后,擒拿技术还强调粘、黏、连、随的技术理念,巩固接触,而后再利用刁、拿、掐、扣等丰富的擒拿技术形成两点或者多点的牢固控制,也就是运用杠杆原理与经络学说,采用反关节动作并集中力量攻击对方薄弱之处,使其产生生理上无法抗拒的痛疼反应,达到拿其一处而擒控全身的效果。此过程我们统一称为擒控手,是指擒拿控制的主体部分。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我们把死手擒拿可分为:逮手+擒控手;死手解脱分为:应手+擒控手;活手擒拿分为:接手+擒控手,要手+擒控手;空手夺器械多是接手+擒控手,逮手+擒控手。

活手擒拿中的常用防守型手法有十字手、豹形手等等,多是接手手型;也有以进攻见长的分龙手、乾坤手等等多是要手手型;当然也有可接手也可要手的攻守兼备的三角手、刁扣手等。

3.1 十字手的双手配合

十字手俗称剪刀手,是实用擒拿中常用的防守型接手手法。其手型为双手臂十字交叉,一手在上,另一手在下;双手在腕部或前臂处交叉,其十字交叉点与两肘尖构成等腰三角型,交叉点与双手成V字型。

图6 十字手1

图7 十字手2

3.1.1 十字手的特点

十字手中的等腰三角型具有稳定结构,有益于更好地防守,V字型中的双手可以相互灵活配合,所以十字手具有防守稳固,变化灵活等主要特点。我方双手与对方单手相比,从力量和态势等方面都更加有利于我方;接手后我方的双手也便于更好地控制对方的手臂;双手的灵活变化有利于快速地将对方手臂打弯、打直、旋拧等并结合其它手法形成擒拿技术。

3.1.2 十字手的实例与分析

例如,对方右摆拳击打我头部时,我十字手侧前伸格挡,左前臂竖立格挡,初步接到对方的进攻手,右前臂在下横平,接触到对方手臂后,继续向前黏随,以保持充分有效地接触,此时双手要有左右相合之力,更好地控制对方手臂,此时基本完成接手过程;下面是擒控手过程,左手翻腕扣手拿住对方右手腕之后迅速前推的同时,右前臂用力回挫对方右肘关节,将对方手臂打弯,此时的双手配合重点是一推一挫,一前一后;随即右手画弧回扣自己左手,双手合力向前下压其手腕,同时右肘继续上顶,迫使对方的肘关节高抬并旋内;对方的肘关节高抬到一定高度后,我右肘向上之力变为向前的顶力,同时双手再向后回扳其前臂,迫使其大小臂的夹角增大,此时双手配合的要点是一前一后,一顶一扳,形成十字手别臂技术,控制对方的右手臂形成擒拿。

图8 十字手别臂劲力示意图

图9 八卦示意图

图10 坎卦

十字手在八卦中对应为坎卦, 坎为水,见图9、图10,象征着以柔克刚、随曲就伸的特点。十字手要求两手似蛟龙缠柱,首尾相连,双手双肘都要密切配合,重注两手的配合,擒控技术成型时,两手臂多成丁字形。

3.2 分龙手的双手配合

分龙手是擒拿常用的进攻性接手技术之一,也是要手的常见手型。其手型不固定,变化繁多。其中之一是一手从上向前下劈砸,后手藏在前手后,借机抓拿。

3.2.1 分龙手的特点

分龙手在八卦中对应为巽卦,巽为风。分龙手要求两手急进如风似电,双手前出要斜变,后手隐藏人不见,后发先至变在前。分龙手的变化很多,与其向结合的后续擒拿技法也很多。

3.2.2 分龙手的实例与分析

例如,我方右拳从左上斜劈砸对方头部,目的是迫使对方防守,也就是要手,我左手藏在右前臂后,对方如果用右手向前上立臂格挡;我左手则顺势刁拿对方右手手腕并旋拧,此时要手基本成功,右前臂接触到对方手臂后,微向后挫击对方右肘部,双手一左一右、一前一后使其右手臂屈肘;右手不停迅速前伸掐击对方的咽喉,同时左手回拉对方右手腕,一前一后形成擒拿控制。

图11 巧女仞针劲力示意图

图12 巽卦

此技术名叫“巧女仞针”(别臂掐喉),在此技术中,双手配合的精密度比较高,可以粗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出手到接触这一过程,要求我双手一攻一隐,隐藏手可先接触也就是分龙手特点中所讲的后发先至也就是要手;第二阶段则开始擒控手阶段,我左手刁拿并旋拧其手腕,与右前臂向后挫击对方右肘部形成一组对偶力,左手微向前与右肘微向后,一前一后动作不大但要求劲力十足,要借助蹬地转腰的力量;第三阶段我左手继续旋拧其手腕并有回拉的劲力,我右肘先滚迫使其右手臂更加外旋,右手前伸掐击咽喉。这个阶段的两手配合中都要有旋拧之力形成一上一下的对偶力,紧接着才是一前一后,右手臂像线一样穿过对方手臂的针鼻儿,从而完成“巧女仞针”的擒拿控制。

3.3 三角手的双手组合

三角手是可以要手也可接手的攻守兼备常见手型。它的基本手型是一手在前,另一手贴于手腕处,两前臂形成三角形状。左手在前手心向上,右手在后手心向下双手组合成左手在前的三角手;或右手在前的,右三角手,见图14;两个手型的功能基本一样,但后续的技术变化有不同之处。

3.3.1 三角手的特点

三角手的结构稳定,多以我方双手对付对方单手,可以形成局部的优势兵力,有利于我方的进攻和防守;接手后我方的双手可以灵活变化,前手变后手,后手变前手,后手可以快速配合前手击打对方头颈部或滚挫其肘部还可以插别手臂等运用较多技术控制对方。

图13 左三角型手

图14 右三角型手

3.3.2 三角手的案例与分析

以“狮子滚球”(挫颌旋头)技术为例。我直接三角手出拳要手,或者对方出右直拳进攻我头面部时,我右三角手向前接手,右手顺势下压对方接触的手臂,并继续前伸,左后手快速前伸抓其头发,此时接手或要手基本成功;随即,开始擒控手阶段,我右手向前推挫对方下颌部,左手向后拉拽对方头发,迫使对方头部旋拧;然后,右手顺势用手臂带动其头向前、向左外、再向左下转动其头,左手配合助力,将对方摔倒,形成擒拿控制。

此技术的双手配合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右三角手向前接手前穿是第一阶段,左后手配合前手用力前穿;右手的推挫对方下颌与左手向后拉拽其头发,形成一前一后的旋颈技术为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是右手为主手臂带动其头部旋拧,左手配合助理并牢固控制其头部,见图15。三个阶段都需要双手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该擒拿技术。

图15 狮子滚球劲力示意图

图16 兑卦

三角手在八卦中对应为兑卦,兑为泽,见图16。三角手要求两手合一,绵里藏针,挫切如滚环,双手的前后往来、左右横顺都要密切配合,且和身法相呼应,再配合别、铲、盘、顶等技法则更具有攻击型。

3.4 活手擒拿技术中的双手组合

活手擒拿技术中,不是每个擒拿技术都需要接手或要手,但每个擒拿控制的形成原则上都需要双手的密切配合。不接手的擒拿技术所涉内容及手法类似于死手擒拿中的逮手。这些擒拿技术的双手配合与接手后的活手擒拿技术和逮手后的死手擒拿的双手配合没有区别,本文不做赘述。

综上,擒拿控制技术的双手在与对方接触环节有许多细节要和分类,强调双手的密切配合,在擒控过程中更是要求双手的协同作战,而拳击、散打、泰拳等技击类项目双手配合的特点多是不过多考虑接手(要手)的环节,常常一手进攻,一手防守,有双手防守技术但双手进攻技术非常少,与之相比擒拿的进攻防守都需要双手的密切配合。这也是两者的最显著区别。

图17 控腿劲力示意图1

图18 控腿劲力示意图2

4 空手夺器械的擒拿双手配合

当对方持短刀短棍等器械下劈时,我也可以用十字手前上格挡形成上文中,图8的十字手别臂技术。但对方持械者还是应该以提前躲避和持械反击为主,尽量不采用空手夺器械的技术。如果情况特殊,必须采用空手对付持械行凶者,我方还是应该以十字手等安全性高的接手或逮手技术为主,第一时间控制住对方的持械手臂。

空手夺器械的擒控技术的内容与活手擒拿和死手擒控技术内容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空手夺械的情况是危险系数高,要求对方的格斗水平不高,而我方的擒拿技术要相当纯熟,不论是接手、逮手和擒控手的双手配合与死手和活手擒拿技术是一致的,文中不做赘述。

5 结语

擒拿为了达到锁定对方全身的目的,所以擒拿的双手配合在擒拿控制中尤为重要。不管是死手擒拿、死手解脱,还是活手擒拿以及夺器械等技术,都必须强调接手、要手、应手的重要性,从而达到快速地有效接触,通过有效接触之后,主体技术的擒控阶段更需要双手高度协作的防守或进攻,达到有效控制对方单个部位或某个关节,并通过链条锁定效应使相邻关节锁定,乃至全身锁死。擒拿双手配合要求双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要高度协调,一旦哪只手没有有效接触并有效做功,或动作速度和劲力不统一,都能导致擒拿控制的失败。

猜你喜欢

劲力十字手腕
十字棋
现在,为手腕减点负
2018车企进阶十字诀
扳手腕
巧用十字相乘法解题
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研究
掰手腕
浅谈咏春拳中“寸拳”技法特点
中国武术运动中劲力的作用
在球场上“掰掰手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