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2020-10-09刘思佳

时代人物 2020年13期
关键词: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刘思佳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挑战;对策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联系在一起,“大众”即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化”指的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相一致,相适应。这不是一个单方面的指向问题,而是马克思主义和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

必要性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需要。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这一基本观点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要求“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堅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将其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动,才能使其变为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强大的物质力量,才能在实践中发挥应有作用。在当代中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创新理论武装广大群众,这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挑战

产生了信仰世俗化倾向。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一些人免不了落俗,变得拜金。拜金主义严重消磨了人的艰苦奋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

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淡化。随着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舒适安逸的物质生活使不少人满足于现状,而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和动力。甚至有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我们的社会不再需要马克思主义了。

呈现信仰多元化趋势

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兴盛以及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为人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使人们能够被铺天盖地的思潮洗礼,尤其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在马克思主义成为他们的信仰之前,心里就已经种下了纷繁杂乱的思想的种子。

社会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在当代中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从一元价值观走向多元价值观的这种转变,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所谓多元价值观,就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够包容和认同不同的价值观的存在和发展。它的实质是开放和尊重,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人们积极主动地适应时代发展,使自己融入现代世界的表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坚持开放发展,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思想上也要齐头并进。

马克思主义宣传方式改进的迫切性。在现代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面狭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马克思主义不能更好地与人民群众紧密联系,从而脱离实践,导致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无视与冷漠。为此,应该改进在宣传马克思主义过程中的问题。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策

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定要净化社会环境,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各级党组织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也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还要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其次,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调整和补充,再次,要发挥高校的校园文化功能。

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有效整合我国社会意识、凝聚社会价值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聚合磅礴之力的重大举措是保证我国经济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支撑,意义重大而深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科学化、平民化的进行宣传。构建主导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制度机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必须建立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的保障机制,马克思主义政党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建设高素质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队伍。努力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者队伍的理论素质和工作能力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必须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坚定的信仰,并且知行合一,才能行之有效地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和宣传工作。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传播者,必须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怕苦不怕累,走到群众中去,深入掌握广大群众的所求,才能够获得高度的认同。

用马克思主义新成果切实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生命力所在,也是促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持续传播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地品格。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上作出回答并加以解决,为此,必须与时俱进,继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们会厌倦一成不变的理论指导,当前面的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质疑,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建立和完善大众传媒工具体系。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智能手机的广泛推广,更是降低了人们拉近距离的成本。社交平台越来越多,人们发声的渠道越来越多,能接收信息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处于这样的信息爆炸的时代,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的机遇。我们要利用好当下的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网络平台,搭建沟通渠道,充分倾听大众的心声,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宣传工作。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我们的光荣任务,尽管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阻力,但这绝不会磨灭掉我们的热枕和信心。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薪火相传的事业,我们始终以发展的姿态走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上。

参考文献

[1]韩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论略[J].光明日报.2011(11)

[2]宋惠昌.当代中国价值观变革的基本趋势[J].中共中央党学学报.2008(05)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12

[4]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226

猜你喜欢

大众化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新媒体技术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影响研究
新时期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推进路径研究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大众化时代的内在困境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用大众化方式推进理论大众化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