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践与发展

2020-10-09王倩

时代人物 2020年16期
关键词:差距分配马克思

王倩

关键词: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收入分配差距;实践;发展

马克思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及其内涵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吸收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价值论基础上创立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其分配理论的基石。首先,提出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这两个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次,提出商品中包含着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的是使用价值,而不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抽象劳动决定价值。劳动本身没有任何价值,其创造出来的结果才是具有价值的。由此提出,按劳分配并不是按照劳动所创造的结果的价值进行简单分配,而是按照人们提供给社会的抽象劳动的量进行分配,即按照劳动本身进行分配。按照劳动本身进行分配时,劳动成果本身是已经包含了劳动者和生产资料进行结合而产生的抽象劳动。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原因是在公有制基础上,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确立按劳分配与按需分配的原则。根据生产决定分配的观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描绘了对于按劳分配的初步设想。他们认为在未来进行集体生产的社会中,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其基础,单个劳动从起初就被确定为社会劳动,用劳动买到的是个人在集体生产中应该得到的那部分份额。在社会主义社会,人人参与集体生产活动,并根据劳动换取一定份额的消费品。个人对消费品的占有份额通过他为社会提供的劳动决定,而不需要通过交换来实现。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于按劳分配原则的最初描述。

此外,马克思恩格斯承认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的按劳分配并非人类社会最恰当的分配方式,进而提出只有按需分配才能消除权利平等下的事实不平等。然而由于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过渡需要具备相对完善的客观条件,一是脑力、体力劳动间的对立消失,二是劳动本身成为生活的第一和本质需要,三是随着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全社会物质财富极大满足人类需求,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彻底消除资产阶级的狭隘性,使人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实践的成就与经验

打破“平均主义”的思想桎梏。曾经的一段时期,我国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在收入分配领域拒绝了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推行绝对的“平均主义”,这极大的抑制了经济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国民经济发展极度缓慢,人民群众处于普遍贫困的状态。邓小平就曾深刻的指出,搞平均主义实际上就是共同贫困。1978年,邓小平提出了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理论,这率先打破了长期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的“平均主义”桎梏。当时邓小平不断强调“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邓小平的这一分配理论,极大地调动了全国人民的工作积极性,对“文革”时的恢复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居民收入整体呈上升趋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确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有制”是唯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而与此相对应,“按劳分配”也是唯一的分配方式。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一直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极力排斥其他分配方式的存在。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的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诞生于生产力很不发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有很大差距,我国不可能也不应该实行单一的公有制,需要有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做补充。与此相适应,分配领域亦不能实行单一的“按劳分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我国实行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相对合理的。

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

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

初次分配基本制度存在缺陷。薪资制度不合理。现行工资制度带有浓厚的计划体制色彩,与市场经济不匹配,表现在:工资水平偏低,增长机制僵硬,缺乏制度性保障,致使工资外收入膨胀,助长国有单位职工收入不规范;工资结构设置不合理,岗位绩效工资和工资比重过低,不能体现合理的工资级差,缺乏激励和约束作用;国有企业工资管理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劳动力市场中非国有单位的最低工资和工资支付管理保障不力,职工权益受到侵犯,非熟练、非技术劳动力的劳动报酬被压低到极限。

再分配领域相关制度存在缺陷。社会保障覆盖面不足。受益群体主要是城镇正规单位职工,而非正规部门、非主流群体以及农村居民基本没有或只能享受部分社会保障;而且制度不统一,存在社会保障的““双轨制”,除城乡分割外,在城镇还存在着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制度差别;社会保障资金缴纳、筹集缺乏强制性约束,标准的确定和执行存在较大随意性。

税收制度的缺陷。纳税主体税赋不公,税收政策不完善,城乡居民间、高低收入者之间、不同经济类型单位间税赋不公;税收待遇差别大,费用扣除不合理;税收体系不完善,缺乏与财产及其收入相关的税种设置;征管手段落后,难以提高征管水平。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

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城市与农村的收入差距悬殊一直是近年来国家致力于去解决的问题。

地区收入差距过大。不同区域的居民收入差距往往指的就是内部区域与沿海区域,经济不发达区域以及经济发达区域,这些地区在收入方面存在的差异。我国东部区域气候宜人,十分适合人们的居住,人口也相对集中,因而发展速度比较快,同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也相当高,但西部区域海拔过高,自然环境较恶劣,居住人口较少。依经济发展程度将其划分成为三个不同区域,分别是东部、中部以及西部。

行业收入差距过大。我国非私营企业人均收入与私营企业员工的平均收入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这当中,金融投资职业所获得的年薪最高,与私营企业员工所获得年薪相对比,差了几倍的數值,收入差距悬殊。根据相关的统计资料表明,现阶段养老保险金是收入差距最为突出的一个表现。

创新发展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思路和对策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从根本上说,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所处的初级阶段与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思想存在一定的相同之处。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按劳分配处于主导地位,多种分配分配方式同时存在,将按要素分配以及按劳分配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分配制度。社会收入根据工作能力水平和贡献规模以及参与生产的各种因素的贡献来分配。在此基本经济制度之下,能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提高效率,且促进生产力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增加财富,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马克思提出社会主义按劳分配体制应当妥善处理好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说,这两个因素之间是互相统一的关系。在促进社会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平。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城乡二元分治的政策是计划经济和特定时期的产物,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和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原有的城乡二元分治不仅不能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还成为了扩大内需的阻力。城乡二元结构不仅侵害了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带有明显的歧视性,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桎梏。因此,必须打破城乡之间的这种桎梏,才能打通城乡资源的流通渠道,才能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系列的配套政策。

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可考虑以下措施:一是全面调整户口迁移制度。特大城市要严格控制,大城市落户可以合理确定,中等城市落户有条件放开,县级以下落户全面放开,逐步解决户口迁移问题。二是健全城乡居民管理的手段。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三是采取措施保障常住人口尤其是农村转城市人口的合法权益。完善产权制度,使农民能享有城市化带来的实惠,扩大教育、医疗、就业、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的受益范围,增强基本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财政保障。

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公务员作为国家公权力的代理人,其直接作为可对民众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也影响着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公务员在很多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实际操作中国家已采用以下手段:一是采用法律法规手段。凡对贪污腐败的官员一经发现,坚决严惩,对其违法行为依照法律程序追究其法律责任。二是采用审计手段。定期对官员的财产进行审计,包括启动离任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和因在任期间胡乱决策造成的损失通过审计发现以后,给予相关处分和相应惩罚。三是启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规范其过多过滥的津贴补贴,增长其基本工资,改革了以往的职务消费、待遇,实行公车改革,领导干部办公、住房等的清退工作,将公务员的工资和津贴补贴发放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市场竞争的机制始终是优胜劣汰,必然会使一部分人变成社会竞争当中的弱势群体。在此竞争的背景下,从收入分配角度来讲,社会成员所获得的收入必然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如不对其进行合理的疏导,造成两极分化过于严重,这是不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本质思想的,故应当采取一系列的合理举措,通过市场来主导初次分配,而后开展再分配活动,进而避免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过大。对社会保障机制的本质而言,便是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当政府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时候,往往是依靠自身所具有的政治权力,通过税收的途径,获得一定的财政收入,之后再利用转移支付的方式,进而为那些需要扶持和帮助的特殊成员提供基本保障,以此维持他们的基本生活。一般来讲,社会保障制度所需要的资金往往是由个人部分、集体部分以及国家部分而组成的,通常规定较低收入群体可以少缴纳或是不缴纳税收,较高收入群体应当多缴纳;从社保覆盖的范围来说,高经济收入群体由于其自身的生活质量较高而享受较少的社保机会,而那些低经济收入群体则可以享受到较多的社保机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王孝先.对按劳分配原则的思考[J]经济学情报,1993(04)

[5]李楠.论按劳分配与公平和效率的关系[J]江汉论坛,2003(05)

[6]袁春晖.按劳分配与社会公平[J]生产力研究,2009.

[7]敖华.从公平与效率关系看按劳分配转型[J]当代经济研究,2006(10)

[8]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J]经济体制改革,1984.

[9]刘洪银.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制度成因与对策[J]经济论坛,2010.

[10]刘连华.对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剖析[J]东岳论丛,2014(05)

猜你喜欢

差距分配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课桌和电脑的差距好大
幻想和现实差距太大了
阅读理解Ⅳ
我会好好地分配时间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