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应用研究

2020-10-09刘燕子

艺术评鉴 2020年16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

刘燕子

摘要:弹拨乐器在我国有着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不同于西方的管弦乐器,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其之间相互配合可以达到超乎想象的伴奏效果。本文对弹拨乐器的发展历史和种类进行分析,并探讨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应用。

关键词:弹拨乐器   民族器乐合奏   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6-0056-03

音乐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多样的伴奏乐器,而弹拨乐器一直是重要的伴奏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弹拨乐器是指用手指弹奏、拨子拨奏、琴竹击弦发音的乐器,包括古琴、古筝、琵琶、阮、扬琴、柳琴、三弦等。每种弹拨乐器各有独特的音色特点,演奏技巧丰富多样,在民族器乐合奏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色作用。

一、弹拨乐器的发展历史

中国弹拨乐器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主要有古琴、古筝、瑟、琵琶、三弦、阮、扬琴、柳琴等。中国弹拨乐器在周朝的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被使用.当时的弹拨乐器主要有琴、筝、瑟等,后来到了秦汉晋时期出现古琵琶、三弦、阮、箜篌等,隋唐时期琵琶这种弹拨乐器作为当时主流乐器,扬琴是在明朝时期由中亚传入我国。弹拨乐器在中国不断发展,至今已有4000年的历史。

(一)弹拨乐器——古琴

古琴作为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最早记载在春秋战国时期,有伯牙绝弦的故事。伯牙为当时古琴高手,非常擅长弹奏七弦古琴,《荀子》中有言:“伯牙鼓琴而六马仰斜”,可见伯牙古琴弹奏技术高超。更早古琴的记载多为传说,传说中伏羲根据大自然中的风、雨吹打树叶、地面的声音创造出了古琴,当时是无弦琴,后来用梧桐木做琴时用头发做成了一弦琴,经过不断演化发展到无弦古琴,最后由姬发发展成七弦古琴。蔡邕的《琴操》中有言:“昔伏羲氏之作琴,所以修身理性,返天真也。”可见古琴这种弹拨乐器历史悠久。琴与瑟通常被一同记载,相传也是由伏羲所创。古琴为七弦琴,瑟为二十五弦,瑟的体积比琴大得多,且瑟多用作琴的背景声。

(二)弹拨乐器——筝

古筝又叫秦筝,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秦国。古筝弹奏之后发出“铮铮”之声,因此根据谐音被命名为古筝。《史记》中又有言,“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古筝发声特点契合秦国人的个性,因此廣受秦人喜欢,所以古筝又叫秦筝,后来由秦国一地向全国各地发展。古筝至今也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

(三)弹拨乐器——琵琶

古琵琶出现在我国秦汉时代,最早为直项琵琶,后来经过晋代名士阮咸改良琵琶。此时琵琶为四弦十二柱,用于竖抱着演奏。后经中西方文化交流,曲项琵琶于南北朝时期流入我国,曲项琵琶为四弦四项无柱,用于横抱着演奏。曲项琵琶又叫胡琵琶,在南北朝时期传入并不断发展,于隋唐时期达到巅峰。隋唐时期对琵琶的使用尤为广泛,隋唐九、十部乐中琵琶就作为主要演奏乐器。唐代文人对琵琶也了解许多,琵琶是唐代军中传令的乐器,亦是文人生活中常见的乐器。例如,白居易有诗《琵琶行》为证,“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就生动地表现出琵琶这种弹拨乐器的演奏特点。古琵琶与胡琵琶不断融合发展,与如今的琵琶已经大不相同。

(四)弹拨乐器——扬琴

扬琴出现在我国明代,因扬琴是由国外传入的弹拨乐器,因此根据谐音洋琴取名为扬琴。扬琴由波斯地区沿海上丝绸之路传入,因此两广地区最早使用扬琴,后来向沿海和内陆地区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各地方的琴书及戏曲音乐都广泛使用扬琴作为伴奏乐器。因为扬琴弹奏出的音色有颗粒性特点,所以扬琴声部在和声中能够保持自己的特点,从而增加和声感染力。扬琴音色的与众不同也是扬琴被广泛使用在其他伴奏中的主要原因。

二、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艺术风格

琵琶在民族器乐合奏中比较常见,因为琵琶的音量适中、音域跨度比较大,音调的转换比较方便,音色短而急促明亮,在民族器乐合奏中对于快慢各种节奏的曲目都可以演奏出很好的合奏效果。除了伴奏之外,琵琶在民族器乐合奏中也经常作为主旋律的演奏乐器。琵琶这种弹拨乐器不会因乐队人数的多少而改变他自身的地位,其通过在整个合奏中加入其独特的音色,可以对整个合奏声乐有较好的融合效果,对于情感的融入和表达都有很大作用。因此,在弹拨乐器的民族器乐合奏中,琵琶演奏者的水平是最重要的,其在长短音、顿音以及指法的演奏上由不同演奏者演奏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跨度大,演奏中的音色感染力强,因此广受人民群众喜爱。强烈的感染力让古筝的类型不断发展,各地的人们都能用古筝这种弹拨乐器表达出内心想要表达的情感。古筝类型有二十五弦筝、二十一弦筝、十八弦筝、十六弦筝及十三弦筝等多种,一弦一音,按五声音阶排列,最常用的是二十一弦筝。古筝按照流派划分又可分为陕西筝、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江西筝等。

阮琴的音域宽广、表现力强,因此在独奏、合奏或背景伴奏之时阮都是主要弹拨乐器。清朝时期阮琴退化成二弦或者三弦,音域变窄,音阶也不全,阮琴发展受到极大限制。建国之后阮琴经过改革发展,又重新回到四弦,同时具体划分为大阮、中阮、小阮及低阮,音域重新变得宽广,又因为改革将阮的音域划分得更加具体。阮琴自成一体且表现力增加,感染力增强,用来伴奏可以使和声更加饱满。

扬琴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具有不同的伴奏特点:低音区弹奏出的音色浑厚而低沉有朦胧感;中音区弹奏出的音色柔和而透明有纯净感;高音区清脆而明亮有紧张感。扬琴在伴奏中使用比较广泛,其弹奏出的音色具有颗粒性特点,这使得扬琴声部在和声中能够保持自己的特点,从而增加和声感染力。这也是扬琴被广泛使用在其他伴奏及民族乐器合奏中的主要原因。

三、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应用

民国时期受五四思想的影响,国内在音乐领域多为引进西乐的思想。但是,有一部分乐曲人始终使用古乐器,坚持以复兴传统古乐器为己任,坚持发扬国内的弹拨乐器,使得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占据相当重要地位。建国之后国内加强对传统民族器乐曲目的收集、保护,同时对多种乐器、音乐进行汇总,又根据民间流传的器乐文化创作出很多使用弹拨乐器的民族器乐合奏曲目,将传统的弹拨乐器与西方的和声、复调等手法相互结合,促进民族器乐合奏曲目的发展。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弹拨乐器中合奏乐器主要有琵琶、古筝、阮、扬琴、柳琴等,这些乐器在伴奏中琵琶的使用比较多。民族器乐合奏乐曲主要有《春江花月夜》《阿哩哩》《喜洋洋》《春节序曲》《东海渔歌》《行云》《瑶族舞曲》及《旭日东升》等。

(一)民族器乐合奏曲《阿哩哩》

丝弦五重奏由五种乐器组成,分别为扬琴、柳琴、古筝、琵琶、二胡5件乐器组成。丝弦五重奏借鉴了西方的演奏和作曲艺术手法,一改传统的民族器乐合奏中的合奏方式,将声部进行拆分,五件乐器分别演奏一个声部。丝弦五重奏的出现在当时的音乐界引发巨大反响,直到今天丝弦五重奏仍然是重要的表演形式之一。王建民老师受到丝弦五重奏模式的启发,根据云南地区的纳西族民歌《阿哩哩》创作出了五重奏民族器乐合奏《阿哩哩》,将非八度循环的音阶结合《阿哩哩》民歌的特点应用到民族器乐合奏《阿哩哩》中,成功将民歌作品改编成弹拨乐合奏作品,给音乐界带来与众不同的弹拨乐合奏曲目。

弹拨乐合奏《阿哩哩》使用了阮琴、柳琴、古筝、竹笛四种乐器,阮琴中又使用了三种音域跨度的大阮、中阮、小阮,结合在弹拨乐器中出色的古筝、柳琴,使得弹拨乐合奏《阿哩哩》的声部非常完整。在高中低三个部分均有良好表现,每个部分的和声在优美的同时又各具特色,多种弹拨乐器引起共鸣,演奏的表现张力大大增加,合奏中的情感流露更加真切,带来更良好的听众体验。而竹笛更是点睛之笔,其以自己线状的音色特点贯穿整个合奏,让整个合奏中的和声更加流畅完美,情感表现更加突出,演奏张力大大加强。竹笛声作为纽带,融合柳琴、古筝、阮琴各个声部中的音色,成功将《阿哩哩》民歌改编成《阿哩哩》民族器乐合奏。

弹拨乐合奏《阿哩哩》对于节奏的改编趋向于复杂多元化,这种改编相比改动节奏是比较传统的方式,即通过乐器中情感表达的变化改动对应的节奏部分,保证节奏变化与情感变化相互匹配,所以有时经常节奏变化很快。例如,在第94小节开始,曲目开始以3/4节拍的节奏进行变化,这类奇数拍或者跨小节类型的节奏变化在《阿哩哩》中很常见。声部中大阮、小阮、古筝、竹笛都以四分单位拍作为基准,由上到下以3:2:4的效果演奏。这样设置节奏让合奏声部的强弱转换明显,节奏可以快速带动情感变化,增强了《阿哩哩》的情感表达效果,合奏演奏的表现张力增加。从第56小节开始,《阿哩哩》使用大阮乐器做持续的低音伴奏、古筝做四组音型自由转换伴奏、方框记谱的方法,让《阿哩哩》演奏者可以根据作曲情感的变换,灵活控制作曲的节奏,让演奏者每一次演奏能会有不同程度的感受,更能够体现出《阿哩哩》中所想表达的情感。

(二)民族器乐合奏曲《行云》

音乐家杨春林创作的民族器乐合奏曲《行云》,共有293小节,由17个声部组成,主要弹拨乐器为琵琶、阮琴等。演奏者在演奏《行云》时每个人负责自己部分的演奏,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演奏者只需要练习自己的声部。演奏者想要把握好自己声部的演奏时机,必须要对《行云》总谱有足够的了解。在练习自己负责的声部之外,演奏者还要对其他演奏者的声部进行学习;对主旋律的竹笛声部和副旋律的琵琶声部做足功课,对伴奏的中阮、中音笙、中胡等伴奏声部的节奏深入研究,确保在实际演奏中与其他声部衔接恰当。例如,在民族器乐合奏《行云》中有的小节为弱起小节,弱起小节在合奏时容易出现问题,演奏者之间节拍脱节,相互之间衔接不上。因此,演奏者一定要对主副旋律及伴奏声部的总谱做足了解,才能在演奏时跟上节拍。在民族器乐合奏中低音弹拨乐器很少出现的原因是这些乐器合奏起来带给观众杂、乱、飘的感觉,所以在民族器乐合奏《行云》中要对伴奏声部中的中阮、大阮、低音笙等伴奏乐器的节奏要严格把控,各种伴奏乐器的聲部节奏要做到一致,可以采用适当的演奏方法将合奏中的弹拨乐器相互连接起来,保证节奏一致。

(三)民族器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是民族器乐合奏的巅峰作品之一,使用的拉弦乐器和弹拨乐器种类多达18种,在整个作曲的声部中可以分为中高低三部分,多种不同的弹拨乐器按照中高低三个音域跨度进行划分,使用推、拉、揉、吟等演奏手法,通过各弹拨乐器的节奏变化表达出《春江花月夜》十段的美景。其每段的结尾都采用换头合尾的手法,使整个乐曲结构严谨,旋律古典、舒缓,表达的意境深远,富有感染力。辅助声部可以将《春江花月夜》主旋律的高中低声部进行柔和婉转的连接,让声部高低转化不会显得突兀,伴奏声部的众多弹拨乐器在演奏中要注意节拍一致,重低音相互吻合。民族器乐合奏中要对各声部的弹拨乐器的节奏严格把控。《春江花月夜》通过变换节奏表达出所演奏意境的动静变化、场景转换,让人沉醉于幽静安详的诗画之中。

四、结语

综上所述,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应用要注意旋律因素,要在改编的同时对原有的旋律进行适当的创新,但是又不能脱离原作曲的情感及结构基础,在此基础上融入个人对于弹拨乐的观点,将原作曲的旋律、音调与弹拨乐器的特点相互融合,让改编之后的弹拨乐民族器乐合奏曲目中带有原有曲目中的民族色彩,而不是简单地使用民族弹拨乐器对作曲进行改编。

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应用广泛,不同的弹拨乐器的作用互补又不可或缺。同时,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演奏需要每个演奏家和作曲家及指挥家共同努力,才能发挥出弹拨乐器在民族器乐合奏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煜骁.《行云》对中国民族器乐合奏作品排演的启示[J].当代音乐,2020,(03).

[2]李凡末.中等职业学校民族器乐合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研究[J].大众文艺,2019,(19).

[3]田光明.民族器乐教学与实践——以高校器乐合奏课程教学设置为例[J].文教资料,2019,(26).

[4]黄国园.民族器乐合奏的教学理论体系和演奏形式研究[J].北方音乐,2019,(03).

[5]胥力文.浅析少数民族器乐合奏课堂教学模式及发展方向[J].中国民族博览,2018,(07).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在电信领域的应用研究
节奏训练在初中音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无线传感器网络优化的应用与研究
PPP模式在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研究
进驻数字课堂的新兴教学媒体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