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案

2020-10-09王尉玲

甘肃教育 2020年16期
关键词:主题式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王尉玲

【关键词】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95—01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深入贯彻,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应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加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优质课程资源,以明确的主题为核心,并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开发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将极大程度地体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小学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华,包括文学、艺术、民俗、精神等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在小学开设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将初级教育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激发民族情感,引导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小学阶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这一阶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充分依据。小学生从小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根植心中,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涵养人文精神养、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小学生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提高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息息相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扩充学生語文语言学习的典范素材,而且能够借助体验与拓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文学审美,增强学生文化感知,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小学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内容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是以某一个或多个传统文化主题为核心,融合课程内容与结构进行拓展的教学模式。这种主题式的整合形式弥补了以往课程单一的、零散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络”,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构建,基于规范、科学整合传统文化与传承、语言运用能力这两大目标,借助传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包括对学生的学习规律、学习方法、学习路径进行有效教学。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注重将课程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融合各学科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多种模式的拓展教学。由此建设出一个丰富立体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拓展校本课程的深度和外延。

三、小学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

设计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应该着力建设学校独特的课程体系与校园文化,通过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内容与结构的创新,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创新,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具体的设计方向,可以沿着发掘教材的路径进行,拓展传统文化知识,拓展阅读、开展研究性学习等,如,结合国家统编教材的内容进行汉字演变、书法学习、经典诵读、诗词鉴赏等语文素养的主题设计,丰富学生的文化体验;可以引导学生由课本走向课外,如古典建筑、风俗名胜等方面的主题设计,提高语言及文化感悟能力;还可以利用各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与语文传统文化内容进行整合,如民乐、戏剧、脸谱、礼仪等鉴赏与学习的主题设计,各学科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提升课程实效性,使教学融合出彩。

设计好校本课程的主题,还需要保障校本课程的内容丰富性、活动多样性、活动目的有效性。例如,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使校本课程的实施有目标计划,有评鉴有反思,不断修改完善,以达至优秀的教学效果;需努力创建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将传统文化建设融入校园内每一处可利用的空间,形成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激发师生参与的热情,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师生积极互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过程,变单调的说教为生动的体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促进学生的成长。同时也需要构建相关系列的传统文化活动体系,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做到主题扎实进行与不断更新的双向结合,在每天的教学内容中灌输,在每周的活动中实践,才能确保校本课程有序、有效实施。

在语文教材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实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的积极策略。现阶段,构建小学传统文化校本课程仍需要不断探索、研究与完善。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主题式校本课程传统文化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