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育人工作探析

2020-10-09李喆

现代交际 2020年1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素质新媒体

李喆

摘要:新媒体网络平台有其特殊优势,在服务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时能够更加高效和便利,同时也存在一定弊端,能否扬长弊端對当今高校高素质网络育人队伍的形成和发展都将具有重要意义。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的出现具备两个条件,其传播方式为高校育人工作提供了客观物质条件,运用新媒体开展工作也符合大学生主观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建立高素质网络育人队伍时需要注意转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观念和工作方法,贴合时代和学生的切实需要。而网络的纷繁复杂对完善高校思政工作的网络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成为影响教育效果和评判高素质网络工作者工作实效的标准之一。通过教育者、受教育、学校三者相配合形成网络思政队伍建立和发展的有效合力,为今后网络思政工作的开展提出值得探索的途径。

关键词:新媒体 高素质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5-0114-02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充斥着五花八门的新媒体软件,新媒体技术成为教学常用的重要手段,甚至师生之间的课下互动也离不开媒体运营软件。高校辅导员在开展育人工作时,应合理运用新媒体,建立健全网络工作制度,形成新媒体时代高素质思政工作团队,这将对学生思维良性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利用网络新媒体中的信息模式来开展高校思政工作,对思政教育具有很好的辐射作用。

一、新媒体传播特点

伴随“互联网+”浪潮而到来的新媒体时代,其信息传播和服务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的新特点。人们可以利用新媒体观看网络视频、收发邮件、搜索资料等。常见的新媒体软件改变了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互联网发展下,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日新月异,并为人们提供了个性化的服务。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传播形式自由平等、传播内容即时无穷、传播模式数字交互、传播方法虚拟多元。任何人都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软件随时随地发表意见,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捷传输功能使新媒体软件的内容更新瞬息万变,传播速度无与伦比。在这个信息数字化与交互化的时代,新媒体运用多元的传播方式,将图像、文字、声音、影像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个虚拟的世界,带给人们刺激的感官体验。同时,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也具有一定负面性,例如网络传媒在通过关键词吸引公众注意的同时也导致信息碎片化,使互联网文化产生快餐效应。新媒体便捷、高效、及时的特性为开展学生思政工作带来巨大便利。

二、高素质思政队伍网络育人的意义

李克强总理在《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提出:“鼓励支持学校通过与互联网公司进行合作等方式,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的新模式,加大开展学生网络在线教育资源共享的力度并扩大开放课程的规模,这拉开了‘互联网+思维模式的序幕。”高校思政工作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念深入渗透到学生生活中,为学生思政教育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方式。同时,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运用网络运营平台也为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提供了融合的机会。在系统性理论性学习知识时,新媒体教育模式的加入有效地实现了实践与理论知识的融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各学科的运用具有重要意义。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工作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必然选择,新媒体平台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创新性运用,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产生重要影响。高校思政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不断转变教育理念和育人方式,改进传统教育手段死板固化的模式,使大学生思政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现实需求之中。

三、新媒体网络育人模式产生的必要条件

1.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高校育人工作的客观物质条件

互联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视野,为求知若渴的大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世界的大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为高校网络育人工作创造了外部环境条件。新媒体的海量信息库拉近了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对高校相对封闭的教学环境十分助益,网络媒体的服务性能有利于大学生思想认识的扩展,而网络文化衍生出来的新型交流方式满足了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学生生活中虚拟与现实世界的次元壁也逐渐被打开,许多学生对网络用语、表情、鬼畜视频等极度偏爱,在群体内部生成了特有的网络思维及交流模式。此外,利用互联网的迅捷功能可以快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消除了传统意义上师生之间的屏障,互联网上“受教育者”与“施教育者”的平等地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传统灌输、诱导方式与受教育者“被教育”的情况。同时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提供了多样化、立体化的教学手段,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性向多元智能化转变,为高校思政工作增添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2.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政工作符合大学生主观心理需求

由于网络信息的庞大和繁杂,当代大学生心理状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在面对纷乱的信息中无从选择,更迭迅猛的信息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浮躁不定、偏执激动、颓废迷茫等情绪。虚拟化环境既拉近了师生的距离,也却减少了人际交往的机会,部分大学生在面对生活问题时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高校中“网瘾”“网恋”“网络孤独”“人际危机”等现象成为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新媒体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较强的依赖心,对自己的言行缺乏责任意识,一部分同学责任感弱化,有的甚至成为“网络键盘侠”“网络愤青”等;一部分同学则可能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主义,自恋自私的情况较为严重。如何解决网络给大学生带来的负面心理问题成为高校育人工作的难题,网络思政教育开展刻不容缓。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新媒体平台交流成长,促进能力和思政素质的双线发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建立高素质网络育人队伍的主要途径

1.转变高校思政工作者的观念

高素质网络育人队伍的形成离不开师资力量的不断提升和优化。思政工作者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夯实理论基础,不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需要具有优良的素质,这就需要他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高校要定期组织相关学术研讨会,探讨如何发挥网络教育的最大力量,这对思政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具有重要作用。

高素质网络育人队伍必须“以生为本”,关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新媒体手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性地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兴趣、能力、性格,规避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灌输式”的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灵活开展工作,寓教于乐的同时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2.完善高校思政工作的网络环境建设

建立健全网络监控机制,是高校新媒体网络育人工作的关键步骤。大学生涉世未深,想法单纯,容易被社交媒体等网络平台所诱惑,然而自身缺乏经验和辨别能力,难以抵制网络中的诸多诱惑,十分容易出现类似校园贷一类的校园网络安全事件,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因此,加强网络安全监督机制,完善互联网法律制度,对减少校园网络暴力等现象的发生可以起到最为直接的作用。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在使用与搭建的同时更应当做好数据的及时跟踪和管理,保证校园内部信息纯净健康向上,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

大学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也应当更多的关注与新媒体共建的运行模式上,这不仅为校园生活和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力量,也为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将网络发展中的新鲜活力注入社团日常教育和安排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人能力,调动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兴趣,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校园氛围。

3.强化学生主体的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健康的网络空间要以生为本落到实处。通过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增强当代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发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平台,逐步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从纷繁复杂的网络大环境中过滤出积极正面的信息。面对社会热点问题,能够独立思考,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言行,主观上坚决抵制错误的观念,利用社交媒体正确发声。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应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熟练运用网络新工具的技能。学生在大学期间不仅可以学习到专业知识,还可以基于自己的兴趣特长的学习其他技能,提高就业概率,缓解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浮躁情绪。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在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我中焕发蓬勃生机。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为当前高校思政工作开启了新纪元。高校新媒体网络教育发展融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网络环境等因素,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教育合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向着积极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时应将育人的理念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以深化教育效果,掌握更加科学有效的新媒体方法为学生服务。不断吸收国内外优秀的工作经验,提高育人效果,充分运用网络新资源解决实际面临的问题,加强网络管理,牢牢把控新媒体在教育传播中可能出现的负面不可控因素。抓住当前时代的网络教育契机,挖掘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潜力,寻求更广阔的教育空间。

参考文献:

[1]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2]杨志鹏.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科技大学,2019.

[3]于秋叶.“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困境与出[J].知与行,2016(10).

责任编辑:赵慧敏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素质新媒体
高素质农民走在振兴乡村的大路上
【陕西】旬阳市举办2022年第一期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培训会
2019年全国高素质农民发展指数(摘编)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分析
当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创新方法和途径探索
浅析大学生宿舍人文环境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素质”自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