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性研究

2020-09-29谢美玉王闯李根芹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5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实效性

谢美玉 王闯 李根芹

摘要:高职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培养其坚定的文化自信是高职教育的职责与使命。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调查当前高职生红色文化自信的现状,分析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探索通过红色文化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的路径。

关键词: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实效性

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举,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高职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主体,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红色文化自信是衡量高职生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方面。为了解高职院校在培育红色文化自信方面取得的实效,本课题组在苏南高职院校开展了文化自信的问卷调查,管窥当前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所取得的实效,分析红色文化自信培育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探索以红色文化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

一、高职生红色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

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近年来,高职生红色文化自信的培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文化自信的提出,高校文化建设的加强,青年学生的文化自信有了较大的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认知水平明显提高,传承意识增强,传承能力增强。问卷调查显示,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从75%到86%,提升了10个百分点,70%以上的高职生愿意以专业技能探索新时代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红色文化更具有时代性和吸引力。

问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充分肯定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和作用。92%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在当前多元文化的冲击中,依然有着独特而鲜明的存在价值,87%的学生认为面对困难挫折时,红色文化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具有精神引领的作用。85%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对生活的影响大大加深。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认为红色文化通过小程序、微信公众号、抖音、学习强国APP等新的传播媒体增加了人们的接受度和喜爱度。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红色文化的传播需要在语言风格上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时代性和吸引力。78%的学生表示对红色旅游景点有兴趣或愿意去。由此可见,近年来青年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度随着文化自信的建设有了较大的提高。高职生了解红色文化的途径多种多样,而媒体和课堂教学是了解红色文化的主要途径。因此,加强高校课堂教学平台建设,引导和规范网络平台、书籍的发展,对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二、红色文化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面临的挑战

第一,调查表明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了解大多来源于网络和课堂,对红色文化停留于知识认知和事实叙述的层面。知识是一种记忆,只有当它与现实产生联系、发生作用时才会与记忆它的主体产生情感联结。单纯的网络和课堂难以激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厚情感。缺乏对红色文化的体验,难以激起对革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前对革命文化重宣传轻体验的模式容易使大学生因为时空的隔阂、时代与情境的差异,导致只是对僵化的知识的记忆而缺乏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红色文化本身所具有的精神价值及其对生活所起的积极作用是高职生对红色文化认同的重要原因。只有当学生在烈士陵园、博物馆、纪念馆等回忆空间中与承载红色文化的人与物在同一时空中共存时,他们才能在情感上与之产生共鸣与交流,从而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与自觉、自信。

第二,调查表明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缺乏积极体验,只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红色文化总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红色文化是高职生考题中的选项,活动中的口号,并未落到日常行为中,成为自身的价值和信仰。“社会信念,无论其起源如何,都具有双重性质,它们是集体的传统或回忆,但也是从对现在的理解中产生的观念或习俗。如果社会思想纯然是习俗性的,那么它也将纯然是逻辑性的。它只承认在现在的条件下有用的东西。”[1]也就是说,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社会信念只有服务于当下才能在现存的社会框架中获得重构。高职生只有运用红色文化所传承的精神获得个人成长的体验,才能坚定对文化的自信。

第三,不良思潮冲击主流意识形态导致红色文化吸引力下降。一方面,大学生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一体化进程中,经受各种思潮与思想的碰撞与洗礼,文化价值观出现偏差与扭曲的现象较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孕育红色文化的革命根据地失去了经济优势地位。“农业学大寨”“南泥湾精神”等革命精神也有被拜金主义、实用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不良思潮强占领地的倾向。这使红色文化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另一方面,时代变迁得如此迅猛,社会出现断裂,红色文化没有能把自己的现在与过去对峙起来,进行累积式或穿插式建构,这使得大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产生一定程度的迷惘,从而降低了红色文化的吸引力。

三、红色文化培育高职生文化自信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要促进红色文化自信培育的实效性,必须积极面对红色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的挑战,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方式,促进传承方式的多元化,提供文化保障型服务,通过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推动文化自信的培育。

第一,以红色文化的体验式传播促进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源于文化认同,认同属于情感范畴,体验是联结认知与情感的桥梁。因此培育高职生的文化自信必须通过积极文化体验来获得。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体验更多的是通过集体回忆的形式。如组织参观纪念馆、祭扫烈士陵园、游览红色主题广场、踏访革命圣地等,借助特定回忆空间实现青年学生与革命烈士穿越時空的共存,拉近心灵的距离,产生情感的共鸣,感受红色文化的精神与力量,培养高职生对红色文化的自信。

第二,以红色文化的大众传承促进文化自信。高职生对文化的不自信源于其对文化了解不深,感受不直接,总是有隔着屏幕、隔着课本的距离感,事实上优秀的文化精髓是能为不同时代的大众接受和认同的,它需要融入时代的气息,契合大众的需求,符合青年的审美。目前在大学生中传承较好的文化都是能与时代相联系,与大众结合的。优秀文化与时俱进,为大众服务就能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量。文化需要现代性转化,青年学生具有文化的创造力。通过开展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服饰、道旗、包装、歌曲等创新传承方式,可以促进文化自信。

第三,以红色文化的保障型服务促进文化自信。一种价值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基于红色文化的文化自信也是一种价值观的自信,同样需要融入生活来感知和内化它。为促进红色文化对文化自信的培育,社会需要提供文化服务,合理定位、充分挖掘博物馆、科技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音乐厅、历史纪念馆、革命名人故居、革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功能,营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良好氛围。高职院校也可以通过追寻身边的红色文化,依托大众传媒和学习教育活动来进行推广,提供文化服务,使红色文化具体化为可以感知,可以融入现实生活的新鲜元素,并获得内心的认同。

第四,以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促进红色文化自信。高职院校红色文化自信的培育过程中,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存在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互相取代。因此在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中要互相取长补短,线下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高度的情感交流,教师的言传身教,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存在着情感渗透;二是系统的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文化自信教育的系统性,学习效率更高。然而,线下教育也具有自身弊端,如教授者通常以单方面地灌输来进行知识的教育,缺乏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线上教育的优势在于:突破时空限制,增强了互动与学生主体的参与感,激发了创造性,多媒体的形式增强文化传播的吸引力。不足在于情感参与的不足。因此,增强红色文化培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要注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线上教育,依托信息网络技术进行跨时空文化自信教育活动,建设好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于一体的文化自信主题教育网站,开展线上红色文化的互动活动,运用公众平台进行文化的传播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红色文化的线下教育,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团体的凝聚作用和感染作用,體现情感交流功能,凸显传统课堂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阵地作用。校园文化建设也是高职生文化自信培育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法]莫里斯.哈布瓦赫:论集体记忆[M].上海世纪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谢美玉(1980.2—),女,汉,江苏江阴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王闯(1998.6—),男,汉,江苏东海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李根芹(1969.9—),男,汉,江苏宿迁人,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方向: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文化自信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