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过程教育,让孩子快乐通向“结果”

2020-09-29唐婷

新教育时代·学生版 2020年15期

唐婷

摘要: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成长中起步的关键时期。他们总是用独特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现象及其规律关系。在这个首次接触的“小社会”里,幼儿所有接触到的语言、行为、观念以及准则都会對他们日后的成长过程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本篇所探讨的,是幼儿教育中以过程为主,让孩子侧重主动思考探究的过程。

关键词:过程教育实践;结果;幼儿能力

一、过程与结果——孰轻孰重

曾经听过一个著名教育学家说过这样一个观点: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少说“你很聪明”,而是要多说“你很努力”。顺境之时也许两者尚无矛盾,可一旦孩子遇到了困难与挫折,分歧就会相当明显——“聪明”的孩子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而“努力”的孩子则会更加努力。这就是过程教育与结果教育的差异。

对幼儿的教育,不是靠说教靠灌输就能见效的,也不是看结果就能看出孩子接受教育程度的优劣的,而是要通过日常生活和游戏等方式,让孩子在优良的交往环境中,在愉快的游戏学习中,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在这些“过程”中,懂得道理,收获能力,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二、过程教育之实践

案例一:盛水的容器

为了让他们了解水的流动性,我们使用了以下实验材料:碗、筛子、篮子、竹篓、瓶子,看哪些容器能盛水,哪些不能,并让孩子们先对实验结果进行猜想。有孩子提出猜想,碗能盛水,理由是他用碗喝过水,通过实验也证明了“碗”这个结论的正确性。这时我并没有让孩子们继续盲目地猜想或是急着实验,而且诱导地提问:“为什么碗能盛水,而篮子不能盛水呢?”孩子们开始思考并说出了自己的猜想:“因为水是流动的,篮子底下有洞,水就流走了。”别的孩子也受到启发,纷纷得出了几乎肯定的结论:筛子、竹篓不能盛水,瓶子能盛水……然后再进行实验,发现实验结果与他们的猜想完全一致。这时候我再问:“你们还能举出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哪些能盛水哪些不能盛水吗?”有了“有洞的不能盛水”这个参照条件,孩子们纷纷说出自己看到过的东西——盆、锅、杯子能盛水,漏斗、漏勺不能盛水,我全部给予了肯定,孩子们在雀跃的同时,牢牢记住了“水是流动的”这一特性。

案例二:绿豆的培养

活动中,有一项是对绿豆培养过程的观察。首先是绿豆的水培。孩子们有极大的兴致,每一天都仔细观察它的变化。过了几天,绿豆种子光滑的表面裂开,探出嫩芽,再过几天,嫩芽变长,变多,再后来,长出根须,长出叶,长出豆芽。这时,孩子对绿豆的成长过程就有了一个详尽的印象,知道了豆芽的由来,附带也知道了根须和叶子。

渐渐的,有的孩子注意到,绿豆长大了,叶子发黄,就问我:“为什么叶子发黄呀?怎么办?”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办,而是问他们:“你们平时吃一碗饭,突然多出来一个弟弟,你们能吃饱吗?”“吃不饱!”“绿豆也要吃饭呀,绿豆也多了好多弟弟妹妹,但只有一盆土,他们也吃不饱怎么办呢?”有的孩子想出了答案:“我们要吃饭,绿豆要吃泥土,那我们拿一半绿豆苗苗出来种在另外一盆土里给它吃行不行?”在我的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对土培绿豆的移苗,没几天,发黄的叶子又重新焕发了绿色的生机,孩子也通过“吃饭”这个形象生动的比喻明白了泥土对植物的重要性。

三、过程教育之分析

能力一:联想

在有了竹篮不能盛水和碗能盛水这两个正确答案的前提下,我没有让孩子们继续实验,而是让他们思考这两个答案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因为继续实验,他们能够对于实验材料所得出的结果完全接受,但是遇到实验材料以外的东西就无法举一反三。有了这个思考过程,让他们自己发现“有洞的不能盛水,没有洞的能盛水”这一本质,他们对所有的现象就都能得出正确的结果。以后遇到问题,孩子就知道如何运用已经掌握的东西来通过联想得到答案。

能力二:敢于发表意见

在教育过程中,我会经常性地提出问题。有的孩子比较内向,面对问题他也会思考,但是未必有勇气说出自己的见解。作为老师,在这方面我就要更加关注这些内向的孩子,一旦发现孩子有发表意见的欲望,立即给予鼓励,如果回答错了,一定要告诉他: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他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的勇气更为难能可贵。

能力三:质疑

有了联想能力,孩子已经能够通过绿豆的水培和平时见到的“花花草草都种在土里”这一矛盾提出自己的质疑了。这说明当孩子们发现自己掌握的现有知识与他们日常生活中的认知发生冲突的时候,他们有了疑问。会把自己所联想的不同认知这一现象,甚至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提出疑问。

能力四:思考

水培的过程孩子印象深刻,在土培中发生了“叶子发黄”这一情况,孩子发现了不同并立刻大胆质疑。由于孩子的认知无法让他们自己得出养料不足的结论,我用“多一个弟弟一起吃一碗饭”的比喻让他们得出这个问题显而易见的答案,剩下的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然后,孩子们就能很轻易地得出“绿豆也需要吃饭,吃不饱就要多给他们泥土”的答案。让孩子养成自主思考的习惯,远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要更容易明白和记忆。

能力五:实践出真知

孩子们的想法很多,如何让他们自己能够认识对错并最终牢牢记住?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自己实践。实践种在水里能发芽的绿豆种子能不能种在土里?实践绿豆叶子发黄通过移苗能不能改善?通过实践,他们知道了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通过实践,他们知道实践可以告诉他们正确答案。良性循环下,孩子实践的热情会越来越高。

四、过程教育之求索

孩子的结果式教育的例子很多,表扬、小红花,这些都是对结果的直接赞扬。为了这个结果,孩子们也许会变得很辛苦,对得到老师赞扬的孩子充满羡慕,拼命去寻找老师需要的“正确答案”。如果我们的幼儿教育真的变成了这样,那又将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盏茶孤灯下,我掩卷沉思:我们的教育是否能够探索出这样一条道路:孩子们在向结果迈进的过程中,充满好奇,充满探究,充满快乐。而结果,是水到渠成的事。

参考文献

[1]吴燕洪.越自主越真实,越探究越快乐——“去结果”式科学启蒙教育实物感知的实践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6(4):91-92.

[2]李云凤.让孩子快乐地飞翔——记中班科技教育活动《纸盘小鸟》[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