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说“有用”的废话

2020-09-29吴诗曼

新班主任 2020年9期
关键词:当众废话课堂纪律

吴诗曼

常有家长向我诉苦:有时和孩子坐下来谈谈心,想告诉孩子一些学习和成长的道理,却是话不投机半句多,三分钟不到就谈崩了。结果是,孩子摔门而去,家长火冒三丈,期待中的和谐亲子沟通变成了火药味十足的比嗓门大赛。我也曾多次目睹教师苦口婆心地“教育”学生,短则一堂课,长则半天甚至数日,可事后学生依然如故,徒留教师捶胸顿足,高呼“孺子不可教也”。

在我看来,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犯错,可家长、教师的叮嘱和学生行为的转化并不是完全对等的。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和教师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要少说“有用”的废话。

找准时机再沟通

若干年前,我刚成为一名满腔热情的新班主任时,如果上课铃响后教室还是闹哄哄的,我会生气地点出当时闹得最欢的孩子,当众呵斥,要求他说清楚大声喧哗的原因。可这样处理的结果往往不尽人意,不但课堂纪律未见好转,几次之后这个孩子甚至对我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甚至和我在课堂上当众顶嘴。显然,我的教导是无效的。

在我束手无策的时候,有经验丰富的前辈给我解了惑:当全班的学生都不太安静时,教师如果只点一个学生的名,并当着其他学生的面当众批评他,这个学生往往会产生强烈的不满心理,其他学生也会议论纷纷,课堂纪律反而会更差。在这种时候,教师可以不说话,环视教室,用目光和学生交流,学生会慢慢地感到不好意思,主动安静下来。课下有机会,教师可以再和几个最活泼的孩子单独沟通,告诉他们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在那之后,我调整了教育思路,不再当众批评学生;在和学生沟通时,也尽量选择他们情绪高昂的时候,或通过表扬和鼓励的方式创造时机,之后再和学生一起剖析、解决问题。这样一种找准时机再沟通的处理问题方式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们逐渐对我产生了亲近感,班级氛围也有了明显改善。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不可避免有一些逆反心理。当孩子情绪低落、生气时,往往无法正视问题,此时,教师或家长不合时宜的逼问或者责备,反倒是火上浇油。事实上,良好的沟通往往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要求孩子承认错误,而应在恰当的时机,以合适的方式,用真诚的态度,用心引导孩子正视问题,继而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把情绪和言语分开

曾有一位满脸焦急的母亲找到我,说孩子在家里不听她的话,每天放学回家就关上房门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好不容易搭上话,三言两语孩子就不愿意听了,顶起嘴来活生生像个炸药包。我问她平时在家都是怎么和孩子说话的,她告诉我:“该怎么说就怎么说嘛,和其他家长一样。”孩子挑食时就说:“多吃点蔬菜,你要是不好好吃饭,以后就不给你买东西了。”孩子撒娇时就说:“你听不听话啊?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啊!”如此这般。

这位家长的孩子也曾主动让我看过她的日记,日记里的母亲是一位脾气十足、不断说教、喋喋不休、满嘴大道理的家长。每当家长一张口,她都觉得自己脑袋里都是嗡嗡声,根本听不到家长说的是什么。家长觉得不被孩子尊重,所以生气,孩子对家长的不断说教产生了抵触情绪,如此恶性循环,亲子关系越来越紧张。

我也曾陷入这样的“旋涡”。刚入职时,我常常无法理解学生的想法和行为,碰到学生问题,心中就会有一股无名之火。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学生还在成长中,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行为。更何况,学生从明白教师传达的意思到改变自己的行为,本身就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愤怒和焦急并不会加速这一过程。想清楚这些问题,我就不再带着情绪去处理问题了。

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夹杂着情绪,而青春期的孩子往往比较敏感,控制情绪的能力也有所欠缺,大人带着强烈情绪的“软暴力”沟通和干涉,往往给孩子带来了更严重的负面影响,不仅无法让孩子认同父母和师长,反而让孩子产生敌意。家长和教师应该明白,在沟通中,信息就是信息,过多不该有的情绪只会把有效信息掩盖,有意义的话也就变成了废话。我们在和孩子沟通的时候,不妨先把焦虑的情绪排解掉,尝试心平气和地就事论事,少说废话,只在关键时候冷静客观地引导孩子,毕竟话不在多,入心最暖。

传递准确的信息

班里有一名学生,有一次考试,因为疏忽大意,结果很不理想,回家之后十分沮丧。家长看着孩子情绪低落,不忍心再批评,就带孩子去了他最想去的餐厅大快朵颐,并安慰孩子。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孩子看来,这似乎说明家长并不在意自己的成绩,所以,在这之后,孩子也就不再把考试当回事了。这位家长很是沮丧,好意之举变成了“做过的最后悔的一件事”。

如今的家长和教师,一方面希望孩子有好的成绩,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压力过大。这种矛盾的心态有时也影响了大人的行为、语言甚至判断。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持续关注和适当引导,而这种引导的实现需要和孩子建立少而精的高效沟通渠道。因此,沟通中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会对此产生决定性的作用。

举个例子,家长在和孩子交流时,常常为了强调而习惯性地使用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绝对词,例如,“你每次都不听我的话”“你从来都是这么晚才写完作业”“考试之外的都不重要”。总是、都、从不……这些词往往并不准确,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学会客观准确地传递信息,摒弃这些几乎无正面意義的话,是我们与孩子建立有效沟通的重要一步。

作为教师和家长,教育孩子就应该对症下药,从少说“有用”的废话开始,和孩子们建立有效沟通渠道,争取早日和孩子的“信号”同步。

(作者单位:湖北省水果湖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陈建军

猜你喜欢

当众废话课堂纪律
“废话”里也有不“废”的“话”
挑战舌头
懂事崩
关注课堂纪律,提高教学效率
铁头功
基于课堂纪律管理的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研究
做个自信的小学生
“废话”多说有快乐
“废话”多说有快乐
课堂纪律应具有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