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案例

2020-09-27洛晓漪

山西教育·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左传文言宾语

洛晓漪

【背景分析】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难点。如何打消学生的畏难情绪,拿下文言文学习这块“硬骨头”,如何让学生由初中文言课内的背诵积累,顺利过渡到高中由课内到课外拓展迁移能力的培养,如何在授课方式方法上,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所指导,这些都需要让学生首先爱上文言文,爱上语文课。

《烛之武退秦师》作为高中语文文言文的起始课,也是教材多年来的经典篇目,如果将本文作为一篇文言范文来讲解,可以起到对文言学习的示范引导作用,让学生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案例描述】

课前预习,布置要求:熟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移注字音、释义。不会读、不理解的字查字典,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一、串讲为主,贯穿思路

以课题为切入点,烛之武未动用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使秦国军队退军。围绕课题提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退?怎样退?退的结果如何?

1.导引激趣

古人云,一言可以误国,一言可以兴邦。在《左传》中就记载了以三言两语击退千军万马的事例,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2.解题明意

烛之武(联系古人命名的方法:烛地一个叫武的人。比如:介之推,是介地名推的人)。

使秦国军队退军(退的使动用法)。

烛之武是个什么人物,怎么就能让秦国退军呢?《三国演义》中,有这样经典的一幕:张飞一声怒喝,百万曹军退后十里。如果说张飞是喝退曹军的话,那么烛之武就是劝退秦军。未动用一兵一卒,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劝退百万秦军。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3.初读感知

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还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活跃课堂气氛。读错的地方有字音错误,教师纠正字音并强调易错处(通假字需要根据本字的读音去读,姓氏读音有多音字的情况)。

学生小组讨论,给各段拟写小标题。教师指导点拨,要求标题字数相同,简洁概括内容,板书小标题。

退师之因:秦晋围郑(开端)1段

退师之人:臨危受命(发展)2段

退师之言:劝退秦师(高潮)3段

退师之果:迫晋退兵(结局)4段

二、落实文言,重视积累

1.学做笔记

可以用一些自己可识别的符号作标注,标出通假字、活用字及定语、状语、宾语的倒装现象,一目了然,印象深刻,课后再将课文出现的文言现象作分项笔记的整理。

2.挖空训练

印发与课文配套的挖空释义练习,学生通过填空强化对文言字词的语境义理解,手写填空的方式有利于加深印象。

三、渗透方法,巧妙记忆

1.解读汉字

英文有表音的特点,而汉字有表意的特征。结合梳理探究部分的汉字造字法、用字法,追本溯源,了解字的本义、引申义、象征义等等,将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

例如,从:从会意字的角度分析,表示一人跟着一人走,有跟随、跟从的意思,引申为听从的意思。再如,“相随而从,相对而比,相背而北,相转而化。”比:结合字形理解字义,表示并列、挨着。联系旧知,《核舟记》:“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北:本义是二人相背,引申义为败北。

鄙:形声字,从邑,啚(bǐ)声。“啚”是“鄙”的本字。啚,甲骨文(,村邑)(廪,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当“啚”的“粮仓之邑”本义消失后,篆文加“邑”(村落)另造“鄙”代替,强化了“村落”的含义。造字本义: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隶书将篆文的“邑”写成“双耳旁”。汉字中很多的右耳朵偏旁,比如邻、郊、都等都与边境地方有关,再联系上下文,可以推知“鄙”的词义为边境,边远地方。最后再结合语境,应该为意动用法(把远地当作边邑)。

2.配图示意

结合史实,当时秦、晋、郑三国关系比较复杂,仅凭文字表述较为抽象,呈现当时三国的地理位置图,可以一目了然。还可以请学生在黑板上画出战国地形图。

结合图示讲解:当时秦国都城壅,晋国都城绛,郑国都城新郑。当时晋军驻扎在函陵,即新郑县北;秦军驻扎在氾水南面,离新郑也不远。大军压境,郑国危如累卵。

3.史实补充

请爱好历史的同学讲解有关历史故事,通过结合历史背景了解人物形象。

重耳过郑:公元前637年,晋公子重耳在齐国居五年后,离开齐国。经曹、宋路过郑国。郑国大夫叔瞻劝郑文公要以礼待重耳,郑文公却不听劝告,对重耳不礼。这就是课文中“以其无礼于晋”一事。

惠公背约:公元前650年,晋惠公借秦国之力即位后,对割让土地之事非常后悔,以先君之地不得擅许为由食言。这就是文中“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指秦穆公,“许君焦、瑕”则指公元前651年夷吾答应予秦河东之地一事。秦晋两国之间的关系从此出现了裂痕。

四、温故知新,举一反三

学会迁移,知识再现。何厌之有:联系《陋室铭》中“何陋之有”的宾语前置现象。调整语序为“有何厌”,译为:有什么满足呢。此处的“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明确宾语前置的文言现象,熟记口诀:宾语提前有条件,疑问否定代宾前(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五、准确翻译,培养语感

翻译家严复提出了“信、达、雅”的文言翻译标准,其中的“信”就是忠实于原文,要做到字词理解准确无误,并且字字有着落。以“夜缒而出”为例,“夜”,名词作时间状语,译成“在夜里”,可见形势危急,白天不能出城。“缒”,方式状语,交代了出城的方式,即“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至于是腰上系绳还是坐在筐里,是自己拉绳还是别人吊着,不需要多说,做到忠实于原文,文辞畅达即可。

六、挖掘内涵,分析人物

分析人物形象可以通过挖掘“以乱易整,不武”中“武”的内涵。

烛之武抓住了利害的关键,拉拢—析“害”—诱“利”—挑拨,通过讨其欢心—去其戒心—使其收心—诱其贪心—激其恨心—劝其当心—促其死心的心理战术,外加绝妙的口才,最终嬴得了胜利。

七、课外拓展,提升素养

1.文化常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而又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为后世叙事散文树立了典范。教师可强调这句话中多个定语的含义,指导学生养成表达严谨准确的习惯,还可以补充有关史书体例的文化常识,强化文化常识的必要积累。

2.培养兴趣

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而培养兴趣就可以从《左传》开始。《左传》汇集了春秋时代大大小小的实战战例,写得具体而微、活灵活现。杜预平生最爱《左传》,自称有“《左传》癖”,他还精心为《左传》作注,写成一部《春秋左传集解》,这是中国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左传》注本。

3.拓展阅读

补充《晋公子重耳之亡》和《左传》经典篇目《郑伯克段于鄢》语料阅读。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整体设计是想突出文言文的教学特点,每一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标意识。联系旧知获取新知,掌握方法提升能力,学在课内延伸课外。最终的落脚点是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阅读兴趣,实现发展性的学习目标。

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有知识、有方法、有生活、有境界。好的语文课也应该给学生传递大语文的观念,让他们懂得语文无处不在,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充满乐趣。和谐的课堂就是师生情感的碰撞,也是生命和生命的和谐律动。

(作者单位:山西省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 张妤)

猜你喜欢

左传文言宾语
从善如流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活用课外资料 助力文言教学
宾语从句及练习
文言之美美不胜收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熟读精思 寻求规律
《左传》笔法
Contents and Abstracts
小议宾语补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