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醉忆童年扎风筝

2020-09-27李坤

青年文学家 2020年25期
关键词:扎扎竹篾白果

李坤

小的时候,自己动手扎的风筝结实耐用,扔掉了也不心疼,所以我们常常乐此不疲。有的时候是自己动手,更多的时候是爷爷帮着扎风筝。

我们最喜欢看爷爷扎风筝了。每天下午放学回家,跟屁虫般央求着爷爷扎风筝,爷爷没有办法只得放下手边的农活,给我们扎。挑选竹子,劈成竹篾,用刀把边缘锐利的地方磨平,以防放风筝的时候划破手。有一个小伙伴放风筝时,得意忘形手被锋利的竹篾割破了,流了好多血,这件事爷爷一直记在心里,每一次扎风筝都特别注意。

做好了准备工作,爷爷就开始扎风筝了。夕光晚照微风轻抚,几位小伙伴围成一圈,爷爷双手上下翻飞,竹篾在他的手指间腾挪跳跃,这儿折一下那儿弯一下,每一弯处都是极为小心谨慎的,有时间还要在蜡烛上试着烤一下以利于弯曲。几根长长的竹篾不一会儿就扎成了风筝的轮廓,有时是菱形的白果风筝,有时是圆形的金鱼风筝,有时是长长的龙形风筝,糊上纸按紧粘结实。糊的纸有时是报纸,有时是白纸,都会画上不同的图案,便于在空中区别这个是张小三的,那个是王小四的。

糊上纸后,开始用朱砂勾勒了,爷爷常年拿着锄头铁锨的手,在此时擎着毛笔微微颤着,眉头紧锁,眼睛贴近风筝一笔一划地描摹着,好像每一笔都有千斤重,夕阳的余晖映得爷爷的花白胡子变成了金黄色,金光闪闪,像极了画上的南极仙翁。

爷爷扎风筝向来是不敢马虎的,否则后果真的很严重。曾有一位爷爷忙着做家务活,随意地给孙子扎了一个,与小伙伴们比赛时一下午没有飞到空中,气得孙子晚上回家拔掉了爷爷好几缕胡子,被乡亲们揶揄了好多年,成为儿时记忆里一个里程碑式的重要事件。

我们自己扎风筝,就明显简单了很多。一般都是用芦苇粗犷地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称之为“白果”型,风筝上蒙的多是村部墙上糊的破旧报纸。最重要的是中间横着的那根芦苇,一定要粗要直关节要长,以便于两端插上长长的带有芦花的苇秆。比较难以寻觅的也就是这个带有芦花的苇秆了,两根一般长短和粗细,重量差不多以方便保持平衡。要是哪位小朋友摸清楚了谁家有,那这个消息瞬间会传遍好几个村庄,不管是在大门外还是在院子里,一定把它搞到手。曾经有一位小伙伴觊觎一户人家苇秆特好,可这家人就是“赖”在家里面不肯外出干农活,他又担心一离开被别的小朋友占了先机,害得几位小伙伴轮班“守护”着这捆芦苇,最终得手。哪家芦苇好,一夜之间便被偷得精光,在偷的过程中被鹅啄狗撵,或者为了抢苇秆打架,这些都是常事。

边放风筝边拔“扎扎英”,这更是件极为快乐的事。前一天晚上与几个小伙伴约好,第二天往往是天还没亮,就早早地起床候著了。一次又一次地跑到大门外张望,“怎么还没有来?”要是伙伴们来得早而饭还没做好,趁着妈妈没注意瞅着空就溜了出来。来到目的地,抓把泥土扬起来试一试风向,一人举着风筝一人逆风快跑,一般三两次风筝就很容易地翱翔在蔚蓝的天空了。这边把风筝系在一根树桩上,那边小伙伴们早已在小路边、小沟旁寻找心仪已久的“扎扎英”了,对于风中隐约传来母亲一声声吃饭的呼唤置若罔闻。要是玩得高兴,错过中午饭也是经常发生的,用大人们的话“这帮孩子玩疯了”。下午,伙伴们在家家户户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中斜背着风筝,步伐蹒跚地回来了,经常是浑身泥土,裤子扯坏了个洞,丢了放风筝的插秧绳,一顿暴打和臭骂是免不了的。即使如此,我们还是乐在其中!

醉忆童年扎风筝,小小的风筝,给我们儿时的天空增添了多少乐趣啊。每每想起,都会从心底漾出幸福的微笑。

猜你喜欢

扎扎竹篾白果
NaOH碱处理浓度对毛竹篾及其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影响
清明的雨
跳跳和扎扎
找不同
老手艺人能用竹篾编二维码
竹篾簸箕上的花菇
毛扎扎艺术史
毛扎扎艺术史
找一找
小儿慎食白果